- +1
學習時報:年輕干部要學會“聊家常”
2023年3月27日,浙江溫嶺,大溪鎮年輕黨員干部向種糧大戶張賢順(中)學習春耕生產知識。視覺中國 圖
經常聽到一些年輕干部吐苦水,說自己有意跟普通百姓交流,而且也三天兩頭往百姓家里跑,但就是苦于聊不起天來,往往說不上幾句話就“卡殼”,有時甚至雙方都接不上話,盡說些干巴巴、言不由衷或虛頭巴腦的“客套話”“拜年話”,更別提“聊得嗨”了。這種尷尬和無奈暴露出一些年輕干部不太會與老百姓“聊家常”的短板與欠缺,值得引起注意。
“聊家常”就是聊那些讓百姓“聽得懂、感興趣、很關切”的家長里短,聊那些能夠引起百姓共鳴共振共情的話題。家長里短最具煙火氣,充滿生活氣息,往往是百姓缺不了、少不得的“柴米油鹽”,是百姓生活質量的風向標、晴雨表、測量儀,“聊家常”就是聊些對百姓有利有益且管用的事,聊些真話、實話、心里話。年輕干部會“聊家常”是踐行正確政績觀的一大指標,也是群眾工作能力的重要體現。
在鄉村社區,能“進得了門、嘮得了嗑、吃得了飯”的干部,真正可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感受群眾所思所慮。柴米油鹽映射百姓生活,家長里短折射百姓心理。就業、就學、就醫等這些最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平常但不尋常,可以讀出大量信息,多聊些這方面的情況,就知道了群眾的狀況;“聊家常”可以拉近彼此距離、增進思想感情。聊得起、聊得開家常事,意味著百姓把你當親人、家人,當友人、知己,是一種莫大的信任,意味著大家卸下包袱、脫下面具、敞開心扉,“打開天窗說亮話”。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聊家常”就是學會與百姓交朋友,通過“聊家常”解疑釋惑,把群眾工作做到心里做到家。
“聊家常”看似簡單,但要真正聊起來、聊得投機并不容易。要想聊得投機,年輕干部首先得自己“肚里有貨”。一肚子墨水比一肚子酒水好,知道的東西多了,才有話題和談資,才好交流互動。試想一個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拿什么去跟人聊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說科技說不上,說文藝說不通,說工作說不來,說生活說不對路,說來說去就是那幾句官話、老話、套話,那當然就會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要注重經常性學習,注重平時的積累,多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多向實踐學習,把實踐當作一所大學校,只有這樣才會有談資,才會在交流互動中不斷創造話題。要想聊得投機,年輕干部還得“放下架子”。當年作家柳青創作《創業史》深入生活,就是把自己當成當地一個普通農民,穿個褂子,叼著根旱煙袋,鉆進農民朋友堆里幾乎分辨不出來,完完全全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端著架子只會無話可說,放下架子才可以無話不說。要想聊得投機,年輕干部還得多說群眾語言、講些大白話。明朝趙南星《笑贊》中有則“秀才買柴”的故事。秀才問:“其價幾何?”賣柴者報了價錢。秀才又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者云里霧里聽不懂秀才的話,挑著柴便走了。年輕干部不要像這位秀才一樣自說自話、自彈自唱,話語體系和話語風格不妨變一變,多一些接地氣、冒熱氣、有煙火氣的話,多一些沾露珠、帶泥土味、有生活氣息的話。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要動輒哼哼哈哈打官腔、唱高調,甚至不說人話,只有帶著感情去說話,才會說出帶感情有溫度的話。
“聊家常”,看似聊的是家長里短,實際上聊的是能力和水平,聊的是思想和感情,聊的是作風和品行,這里面大有學問、大可作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