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藝術名家與中國繪畫顏料的往事
澎湃新聞獲悉,8月19日,“民族之光——百年馬利和她的藝術家朋友們”特展在上海金山區博物館對外展出。展覽通過藝術作品、文獻材料的梳理和老照片的佐證,介紹了曾創造中國顏料諸多第一的百年老字號馬利的發展沿革、社會貢獻。此外,還展出了馬利收藏的劉海粟、黃胄等藝術家作品52件,呈現馬利與藝術家之間的深厚情誼。
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百年馬利”“國貨之光”“美育之星”“畫家之友”“藝林風光”五個部分,通過文獻材料的梳理和老照片的佐證,介紹馬利這一中華老字號企業的發展沿革、突出成就和社會貢獻。同時,展覽在馬利的百余件書畫收藏中精心挑選52件,作品類型豐富,包括書法、油畫、國畫、水彩畫、粉畫、版畫等,呈現馬利的朋友圈陣容以及她與這些藝術家之間深厚的情誼。
書法《中國畫顏料》 劉海粟題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馬利”建廠創牌于 1919 年,至今已走過104個春秋。在百余年的品牌發展史中,馬利創作了中國顏料的諸多第一。1919年生產中國第一瓶廣告色顏料;1920年生產中國第一支水彩顏料;1932年生產中國第一支油畫顏料;1949年生產中國第一支蠟筆;1962年生產中國第一支軟管國畫顏料;1982年生產中國第一支丙烯畫顏料……過硬的產品質量、豐富的產品線、適中的價格和國貨的情懷使得馬利的產品深入國民的心中,當之無愧為“國貨之光”“民族之光”。
馬利與美術教育也頗有緣分。馬利的創始人之一張聿光先生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校長,是知名的美術教育家。馬利的前身之一金城工藝社也曾在上海美專對面開設分店,為畫家和學生提供美術用品。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后,馬利在美育領域的投入也愈加用心,通過開設獎學金、暑期研學課程等形式持續為我國的美育事業貢獻力量。
張聿光作品
一方面馬利為畫家提供顏料和畫具,是他們藝術創作的不二之選;另一方面,馬利也相當重視畫家在使用顏料時感受,積極聽取畫家的建議和要求,不斷改進顏料生產的工藝、技術,研發高端顏料品類,豐富產品線。諸多知名畫家為馬利研發的新顏料試筆,為馬利留下了他們的親筆之作,與馬利結下了深厚的情緣。馬利的歷史也是中國畫家發展的歷史,是連在一起同步成長的。除了為馬利留下試筆之作的畫家外,也有不少畫家也用馬利顏料繪制了作品,并被馬利公司收藏,其中不乏張聿光、朱德群、陳家泠、汪觀清、陳鈞德等藝術家作品。
朱德群 題字
顧炳鑫 作品
關良作品
汪亞塵作品
汪觀清作品
展覽現場“百年馬利”展區記錄了馬利從1919年誕生以來至今20件重要事跡。“美育之星”、“國貨之光”以豐富多樣的文獻資料從不同的側面展現馬利品牌的輝煌歷史,闡述馬利企業文化的精髓。
展覽現場 馬利顏料
展覽現場
“畫家之友”展區講述著諸多畫家自馬利品牌誕生起結下的深厚情誼。馬利顏料助力畫家安心創作,其工藝、技術及品類也得到各位畫家們的鼎力相助。中國第一支軟管國畫顏料、中國墨彩畫顏料、天安門城樓《毛主席像》指定顏料……正是馬利與藝術家間相互支撐的深切友誼,實現了“馬利”品牌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高質量、滿情懷的發展歷程。馬利的歷史也是中國畫家創作發展的歷史,共同成長,相互成就。
陸儼少試畫馬利顏料的作品
唐云作品
“民族之光”展區此次共展出52幅作品,其中包括8幅書法作品、24幅國畫作品和20幅西畫作品,內容涵蓋山水、花鳥、人物等多種題材,充分彰顯中國精神與審美,將中國書法、中國畫的表現力和中華優秀的文化價值相融合。
林曦明作品
劉旦宅作品
本次特展的策展人,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文匯報創意策劃總監張立行表示,1919年馬利品牌的橫空出世,不僅寄寓了國人對于擁有民族美術顏料的殷殷期望,也是中西融合、開放包容、不拘陳規、敢于開拓、求變求新的上海城市精神的產物。馬利的百年史,也是中國美術發展進程的生動寫照。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陳鈞德油畫
馬利股份董事長蔣熙洲表示,馬利自誕生之日起與藝術家有著不解之緣,今年是馬利建廠創牌104周年,未來,馬利必將以更優質的產品、更卓越的工藝、更專業的服務回饋廣大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及各界人士對馬利品牌的熱情與厚愛。
周昌谷作品
百年馬利的發展得到了不同時代的藝術家的傾力支持,此次開幕式也為蒞臨的汪觀清、陳家泠、劉春杰等藝術家們頒發“馬利藝術家之友”榮譽證書。
李泳森作品
此次展覽由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指導,金山區文化和旅游局、金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金山區檔案局、上海紅雙喜(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金山區博物館、上海文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國韻雙喜文化有限公司、上海馬利畫材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展期持續至10月19日。
延伸閱讀:
畫家之友
一、馬利與吳作人的情緣
據徐惠方先生回憶,他在金城工藝社當學徒期間,經常跟隨店鋪老板黃菊森一起外出辦公。后來上海美術顏料廠成立,黃森任首任副廠長。上世紀50年代末,他與黃菊森三人前往北京拜訪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吳作人先生,希望他能夠繼續為中顏料的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吳作人熱情接待了二人,并十分重視他們的來訪,因為顏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藝術家創作的視覺效果。很據吳作人的意見,黃菊森帶領工廠技術人員不斷改良顏料。此后吳作人還多次親自試筆,認真給予反饋意見,不僅推動了馬利顏料的研發改進,也使得馬利中央美院結下了深厚緣分。
二、藝術名家為馬利產品題字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馬利”已成為中國知名的顏料品牌。但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國內形勢急轉直下,加之當時國民政府支持海內外華人的交流與經商,馬利向海外(主要是東南亞地區)拓展業務成為了大勢所趨。
劉開渠題字
在20世紀30-40年代期間,馬利的產品成為最早飄洋過海的民族工業之一,為旅居和出訪的華人藝術家提供了大量高品質的顏料,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藝術交流。
一時間馬利顏料名聲鵲起,華人畫家都為能夠使用上中國自產的顏料而感到自豪。為此,當時許多書畫名家都為馬利親筆題字。
三、馬利與畫家互動的傳統
1931年,金城工藝社(馬利的前身之一)在菜市路(當時上海美專對面)設立分店,發售美術用品及一般文具,黃菊森與其弟黃理中經常在門店聽取畫家對產品的意見,并及時改進,逐步成為一種與畫家互動的傳統,1932年,誕生在金城工藝社的中國的第一支油畫顏料就離不開與畫家和美專學生的互動。
據時任上海美術顏料廠副廠長(主管技術)徐惠方先生回憶,解放前他在金城工藝社當學徒。金城工藝社在生產優化顏料之初,就十分注重如何保持在顏料干后仍不會褪色。
起初,金城工藝社選用亞麻油作為油畫調色油,后來發現亞麻油會使白顏色發生變色。經過研究改進后,白顏色改用其他油調色,這一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另外在干燥劑的選用上,金城工藝社的師傅們與上海美專的師生們進行了反復試驗,最終在顏料中加入精確比例的干燥劑,以保證油畫能在完成后3-7天完全干透。
四、謝稚柳參與改良中國花青色顏料
在80年代初研發高級中國畫顏料時,花青色的明暗度和色澤度引發了畫家的廣泛討論,但卻遲遲沒有定論。后來謝稚柳先生提出建議,以他老師張大千先生使用的國畫花青色為標準。上海美術顏料廠的技術人員幾經試驗,最終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花青色。1983年,謝稚柳先生特意使用此款花青色創作作品,并對顏色給予了高度評價。
謝稚柳作品
五、劉海粟與中國畫顏料
1983年,時任上海美術顏料副廠長(主管技術)徐惠方先生拜訪了劉海粟先生及其夫人夏伊喬女士,探討了中國畫顏料的歷史與創新的問題。探討過后劉海粟先生十分高興,欣然提筆題字“中國畫顏料”,這幅題字目前被使用在馬利牌高級國畫顏料的產品包裝上。
劉海粟題字
六、中國第一支軟管國畫顏料誕生
60年代初期,徐惠方先生全程參與了新型國家顏料的研發。據徐惠方先生介紹,為了使國畫顏料在創作中保持中國畫的特點且便于推廣,馬利設計的新型國顏料,要保證顏料方便使用,并且在裝裱時不褪色。因此在研制過程中,選用軟管顏料,以達到擠出膏體即可使用的目的。
1962年,中國第一支軟管國畫顏料在上海美術顏料廠研制成功,并逐步采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生產。新型國畫顏料不僅方便大眾的使用,而且隨著產量的快速提升,也順應了中國畫藝術不斷發展的需求,讓更多的人能夠學習國畫藝術。馬利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技術革新,為廣大畫家能夠做出滿意的化作提供優質顏料,許多畫家也非常樂意為馬利的新品試筆,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些良性的互動對馬利的技術進步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
七、朱德群先生與馬利
20024年,時任馬利公司總經理楊中毅先生等一行人轉成前往法國拜訪法蘭西藝術院終身院士朱德群先生,并邀請他試用馬利新研發的藝術家系列油畫顏料。朱德群先生使用后十分滿意,并表示他對馬利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
朱德群題字
據朱德群先生回憶,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一路跟隨學校(國立杭州藝專)從杭州來到昆明。因為戰亂的特殊條件,當時很多東西都不能夠攜帶,但在他的隨身行李箱中,始終裝著馬利牌的繪畫顏料。此次拜訪過后,朱德群先生于2005年使用馬利藝術家系列油畫顏料,創作了著名油畫作品《輝煌》,隨后又親筆題字“藝林風光”,并將字畫贈予馬利公司。
八、馬利與張聿光先生再續前緣
1999年正逢馬利公司成立80周年,時任公司總經理楊中毅先生專程拜訪了馬利創始人張聿光先生的后人,了解馬利創立的往事,并介紹了馬利現在與將來的發展情況。
張聿光作品
張先生聽后十分高興,主動將家族珍藏的兩幅張聿光先生的作品贈予馬利公司,希望馬利能夠秉承張聿光先生弘揚民族精神、發展民族工業的愿望,將馬利這個民族品牌發揚光大。
九、韓美林先生為馬利多次試筆
2004年,時任馬利公司總經理楊中毅先生收到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的來信。在信中,韓美林先生提到對傳統中國畫顏料的暈染效果很不滿意,詢問能否為他研制出有暈染效果的新顏料。經過馬利公司工程師們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和韓美林先生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數十次試筆,終于研發出了中國墨彩畫顏料。在新顏料研發期間,韓美林先生每次試筆都極為認真,在宣紙上試用并用蠅頭小楷評注“好”“差一點”“可以”等字樣以供參考。
韓美林作品
馬利公司正是根據韓美林先生的批注反復調試,最終研制出理想的產品。該款顏色除具有中國畫顏料傳統顏色沉穩的質感之外,與墨混合還具有很好的暈染效果。由于顏色色彩純正、飽和度高、手感細膩,獲得了多位藝術大師的肯定與喜愛。
十、葛小光先生繪制《毛主席像》掛上天安門城樓
1999年是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在此之前,公司接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個“秘密任務”,天安門城樓管理處希望用中國制造的顏料為毛主席畫像。時任的公司技術負責人和客源人員進行了技術攻關,打破原有配方體系,選用優質原料,改進制作工藝,參照國際色卡,研制出785藝術家系列高級油畫顏料。
經過嚴格測試,馬利顏料的性能完全達到要求,同時繪畫效果也得到了著名畫家、時任《毛主席像》繪制者葛小光先生的高度認可。從此,馬利顏料成為了繪制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像》的指定顏料。葛小光先生非常感慨地說道:“畫中國偉人,只有用我們中國自己的顏料,我的心情、感覺才特別好!”時至今日,馬利顏料支持《毛主席像》繪制已有二十年。
十一、羅工柳先生為馬利題字
1987年,首屆中國油畫展在上海隆重舉行。靳尚誼、詹建俊、羅工柳等老一輩藝術家參展,并出席展覽開幕式。上海美術顏料廠領導人員希望借此契機,邀請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們前來工廠參觀,提出寶貴意見。經過聯絡,老先生們如期而至,對于工廠的生產和研發狀況給予了高度認可。而后工廠領導、生產銷售代表與老一輩藝術家進行了座談會,很多老先生都提出了寶貴建議。座談會結束后,羅工柳先生當場為上海美術顏料廠題字——“畫家之友”,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這幅字隨后被馬利公司珍藏,并時刻以此為激勵。
羅工柳題字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