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賽迪智庫|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中國如何建綠色供應鏈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是《歐洲綠色協議》的組成部分和核心,是對高碳排放進口產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別關稅。CBAM旨在彌補進口產品原產國的碳價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碳價之間的差異,避免“碳泄漏”(注:是指一個國家或區域實施了更嚴格的氣候政策,導致高碳產品以及相關碳排放轉移到碳減排要求寬松的國家或區域。)。CBAM 2019年被列入歐盟綠色新政,于2023年4月走完整個立法程序,正式通過。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就CBAM 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后認為,其對中國產業有三大影響: 從上游原材料端看,短期影響有限;從下游產品端看,長期影響不容小覷;從供應鏈完整穩定性看,應高度防范出現供應鏈優勢企業外遷現象。為此,應從綠色采購、增加供應鏈碳排放強度評價,以及加大供應鏈碳排放信息披露力度三方面發力,強化中國綠色供應鏈建設。
一、CBAM的主要內容
設置了過渡機制。CBAM在時間上設置了過渡期,共計兩年零三個月,即2023年10月1日-2025年12月31日,過渡期結束后,2026年開始正式實施,CBAM將逐步降低免費配額,直到2034年全面運行后取消免費配額,全面運行。被豁免的國家或地區主要是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U-ETS)機制內或相關聯國家,目前包括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以及5個歐盟海外領地。
表1 全面實施CBAM前分年度CBAM負擔及免費配額
數據來源:賽迪節能所根據CBAM文案整理
首批納入六個高碳泄漏風險、高碳排放行業。這六個行業基本覆蓋了中國高耗能行業,具體是水泥、鋼鐵、電力、鋁、化肥和氫。CBAM適用于他國出口至歐盟的產品,在過渡期內,這六個行業履行報告義務,每年提交進口產品隱含的碳排放數據,不需要繳納費用。過渡期結束后,進口商需為進口產品的排放支付費用。
明確了計算方法。排放量是由商品排放強度和質量二者的乘積決定。CBAM初期主要對直接排放收費,未來可能將間接排放納入;其管制的溫室氣體與EU-ETS所涵蓋的溫室氣體排放相對應,包括二氧化碳、氧化亞氮和全氟碳化物。CBAM過渡期內規定了兩種抵扣情形:一是進口產品應稅排放量,根據歐盟同類企業免費配額相應調整。二是抵扣進口產品在生產國已支付的碳排放價款。申請人需提供進口產品的實際排放強度證明,按照實際排放量來購買憑證;如果實際排放強度無法被核實,則套用默認排放強度。
二、從供應鏈視角看CBAM對中國的影響
從上游原材料端看,CBAM對中國短期影響有限。其原因歸結于兩點:第一,在中國對歐盟出口產品中,被納入CBAM 的比例不高。據海關總署官網數據,2022年,中國對歐盟出口總額37434億元,其中鋼鐵、鋁、水泥和化肥的出口額分別是372億元、355億元、30億元和 22億元,在對歐盟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分別是0.99%、0.95%、0.08%和 0.05%,合計2.07%。中國沒有對歐盟出口電力,氫的出口量太少,可忽略不計。總體看,被納入CBAM的行業在對歐盟出口產品結構中所占份額不高,影響相對較小。相對而言,鋼鐵和鋁所受的影響略微大些。 第二,目前CBAM規定要對鋼鐵、鋁和氫的直接排放收費,對水泥、電力和化肥的直接和間接排放均收費,但主要限定于產品自身生產加工過程,暫時不涉及供應鏈更廣的上下游,并不是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
從下游產品端看,CBAM對中國的長期影響不容小覷。CBAM的設置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比如,在過渡期結束前,歐盟委員會要評估是否將范圍從目前的六個行業擴大到更多有碳泄漏風險的行業和商品,包括有機化學品、聚合物等,目標是到2030年將EU-ETS涵蓋的所有商品都包含在內。歐盟委員會將在2026年前提出一項提案,會包括更多下游產品。這意味著從長遠看,CBAM的行業覆蓋范圍將逐步向供應鏈下游產品延伸。以鋼鐵和鋁行業為例,如果向下游產品延伸,機械和運輸設備首當其沖,大量鋼鐵和鋁產品的間接出口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從供應鏈完整性看,應高度防范出現供應鏈上企業外遷現象。CBAM拉開了限制高碳產品貿易的序幕,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高碳排放,都將導致出口產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為了避免成本增加,供應鏈上的優勢企業、優勢環節很可能從高碳國流向低碳國,從而影響供應鏈的持續穩定。
三、幾點思考
以綠色采購為抓手,進一步推動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加大節能降碳的技術改造力度。一是鼓勵鏈主企業實施綠色采購,建立完善的供應商準入考核退出管理體系,延伸管理,將終端產品低碳綠色化要求向更上游的供應商傳遞,將現有的一級、二級供應商管理向三級乃至更前端供應商延伸。二是以綠色采購為抓手,從終端推動提供原材料的鋼鐵、有色、化工和建材等行業供應商自主設定降碳目標,應用創新低碳技術,優化工藝流程,加快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調整能源結構,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大幅增強低碳原材料產品供應能力。
將降低供應鏈碳排放強度作為綠色供應鏈建設的重點抓手。一是在現有綠色供應鏈評價指標基礎上,增加碳排放核算指標,引導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以產品為核心,按照全生命周期建立核心產品的供應鏈碳排放核算。二是積極參與綠色供應鏈國際合作,推動碳排放核算、核查標準與國際接軌互認。三是提高供應 鏈上企業碳核算基礎能力,夯實碳排放核算的基礎數據。
依托企業供應鏈信息平臺,加大供應鏈上綠色低碳信息收集披露力度。一是打造企業數字化和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構建從原料到產品覆蓋整條供應鏈的碳排放監測體系。二是建設國家綠色供應鏈碳排放數據庫,與企業綠色供應鏈信息平臺對接,積累行業、區域產品及相關原材料的碳排放數據。三是優先選擇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作為試點企業,鼓勵企業發布綠色供應鏈建設年度報告,主動披露供應鏈節能降碳等相關信息。
(作者王煦來自賽迪研究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