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甜蜜的殺手 | 添加糖和代糖都要少吃
原創 保健時報
對甜味的偏愛可以說是人的天性。大量研究顯示,糖攝入量過多與慢性病的風險增加相關,因此一段時間以來代糖食品頗受歡迎。我們常認為代糖食品既保留了甜的口感,又不會讓身體攝入太多的糖。但近日,糖尿病領域權威雜志《糖尿病護理》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日常飲食中代糖攝入水平較高,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升高69%有關。
01
吃糖多與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相關
日常飲食中的添加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攝入過多,與超重/肥胖癥、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升高有關。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學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一篇綜述提示,總體上,糖攝入過多有害健康,主要是增加心臟代謝疾病風險。作者指出,吃糖多與多種疾病有關,包括肥胖、痛風、高尿酸血癥、成人高血壓、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脂肪肝、肌肉脂肪堆積。
吃糖與一系列心臟代謝疾病之間存在有害關聯,在很大程度上可歸因于果糖過量攝入,通過誘導肝臟的轉錄因子增強了肝臟脂肪生成能力。另外,與含相同熱量的固體食物相比,含糖飲料的飽腹感較差,可能會刺激食欲;長期喝含糖飲料,增加了熱量攝入、肝臟脂肪堆積和胰島素抵抗。作者建議,為了降低糖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每天吃糖應減少至25克以下(約6茶匙)。
糖飲料也危害健康。中國疾控中心的研究發現,30年來,中國居民因過量攝入含糖飲料而死亡的人數幾乎翻了一番,過量攝入含糖飲料導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作者指出,過量攝入含糖飲料作為一種行為危險因素,與高體重指數、高血壓、紅肉攝入、飲酒和吸煙一樣,都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普遍。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指出,喝過多甜飲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與心血管病風險,建議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02
代糖吃得多多種慢性病風險也會升高
我們認為,代糖(即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等)可替代添加糖讓食物達到令人滿意的甜度,并減少人體能量攝入。
文章開頭提到的研究基于大規模前瞻性隊列數據,評估了代糖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系。整體而言,有37.1%的受試者會在日常飲食中攝入代糖,這些受試者代糖的平均攝入量為42.3毫克/天(相當于每天喝100毫升含代糖的飲料)。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共占受試者攝入代糖總量的97.2%(三者占比分別為58.0%、29.1%和10.1%)。與日常飲食中不攝入代糖的受試者相比,日常飲食中攝入代糖水平較高的受試者更有可能具有以下特征:女性,年齡較低,當前/既往吸煙,體重指數較高,身體活動水平較低,日常飲食中酒精、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攝入較少,日常飲食中鈉、紅肉/加工肉、乳制品、超加工食物攝入較多,遵循減肥飲食原則。
中位隨訪9.13年,分析結果顯示,與日常飲食中不攝入代糖的受試者相比,日常飲食中攝入代糖水平較高(男性>16.4毫克/天,女性>18.5毫克/天)的受試者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升高了69%。
此外,進一步的分析顯示,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這三種代糖均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呈正相關。具體而言,阿斯巴甜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升高63%有關,安賽蜜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升高70%有關,三氯蔗糖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升高34%有關。分析結果提示,代糖可能并不是添加糖的安全替代品,過多攝入代糖可能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此前,加拿大學者進行的研究還顯示,一些為期較長的觀察性研究發現食用人工甜味劑與體重增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相關。
03
糖最好控制在每天25克以下代糖食品要少吃
那么,糖應該吃多少才健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少油少鹽,控糖限酒”的準則中強調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在“規律進餐,足量飲水”的準則中提到,足量飲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代糖食品也要注意攝入量。美國心臟病協會認為,建議兒童禁止飲用甜味劑替代的甜飲料。
今年7月份,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宣布將阿斯巴甜列為“對人類可能致癌的物質”(2B類致癌物)。同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也宣布調查結果,重申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這相當于一名體重在60~7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飲用9~14罐含阿巴斯甜的碳酸飲料)。
對于某些人群,如苯丙酮尿癥患者和對苯丙氨酸過敏的人來說,攝入阿斯巴甜更有可能會增加風險。因此在考慮使用阿斯巴甜或其他代糖之前,最好咨詢醫生或專業營養師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一項關于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慢病風險。這些證據表明,非糖甜味劑的使用對減少成人或兒童的體脂沒有任何長期益處。結果還表明,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可能會產生潛在的不良影響,例如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增加。從長遠來看,用非糖甜味劑取代游離糖無助于控制體重。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 燕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