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舍、搶收和轉移:洪水來臨前的天津蓄滯洪區
預警的洪水來臨前,天津靜海區的三萬村民被提前通知撤離村莊,或投靠親戚或選擇安置。
這是近60年來從未遇到的事。被轉移安置的68歲老人李榮芬記得,上一次發生大洪災還是1963年,當時她所在村莊被淹,村民只能爬到大堤上打地鋪睡覺,洪水差一點就沒過了河堤,“那時沒人管,哪能和現在比,這次是國家在救你?!?/p>
國家防總7月31日發布通知稱,自8月1日凌晨2點起啟用東淀蓄滯洪區,天津的抗洪挑戰拉開帷幕。
天津市水務局消息,根據津冀兩省市水文測報,大清河洪水將于8月4日早晨抵達天津市境內。另根據河北省水文測報,8月3日,河北省滹沱河黃壁莊水庫下泄流量保持不變,子牙新河水位持續上漲,預計洪水將于8月7日前后抵達天津市濱海新區子牙新河。
澎湃新聞了解到,目前,天津市已啟動防洪Ⅰ級應急響應,蓄滯洪區人員已全部完成轉移。
安全“底牌”:人員撤離,財物轉移
自國家防總決定啟用東淀蓄滯洪區后,天津市防辦就于2023年8月1日1時決定將市防洪Ⅲ級應急響應升級為市防洪Ⅰ級應急響應。
資料顯示,東淀蓄滯洪區位于河北省與天津交界處大清河南北兩岸,主要涉及河北省和天津市靜海區、西青區兩區,總面積379平方公里,其中天津市境內面積100平方公里。
蓄滯洪區是指河堤背水面以外臨時貯存洪水和分泄洪峰的湖泊洼地,歷史上大多為江河洪水天然的滯蓄場所,與水庫、河道及堤防等共同防控洪水。蓄滯洪區被認為是確保流域防洪安全的“底牌”:從流域防洪全局考慮,有計劃地將洪水臨時分泄到洪災損失相對較小的區域,以確保重要防洪保護區、重要城市等的防洪安全,減少災害總損失。
快行駛至辛口鎮蓄滯洪區路段時,路上擺有警示牌提示繞行。 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圖
蓄滯洪區的啟用,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程序進行。防洪規劃、蓄滯洪區運用預案等文件對什么條件下啟用蓄滯洪區,由哪一級部門作出決定,以及決定作出后的執行,都有規定。一旦啟用蓄滯洪區的決定作出,就需要迅速傳達到基層,由基層機構組織人員撤離、財物轉移。
8月3日下午,澎湃新聞來到了靜海區、西青區兩地探訪。在西青區辛口鎮當城村,村子內子牙河穿過,一座當城橋跨過河面。西青區東淀蓄滯洪區四至范圍為,東至西河閘,南至子牙河右堤,北至中亭堤,西至西青區與靜海區界。當城村子牙河以西的部分區域,正是蓄滯洪區的范圍。
“上游即將來水,請大家注意防范,遠離堤岸,嚴禁圍觀、嬉水、釣魚?!贝鍍鹊膹V播不斷重復著這句警示語。3日16時許,澎湃新聞現場看到,當城橋東口已經壘起了數層防汛沙袋,仍有工作人員在繼續添加,橋口設有工作人員值守,禁止人車通行前往西岸。河堤處和入村路口,仍有人在擺放沙袋。村內,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多輛通訊保障車待命。
辛口鎮當城村,當城橋已堆積大量防汛沙袋,橋下就是子牙河。 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圖
不舍:搶收了幾斤豆角,“有點不舍但必須要走”
“河西岸的人都已經被轉走了,那邊人不多,主要是地”,當城村一名現場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介紹,東岸地勢高,這邊的村民不需要轉移。
村民王芳(化名)正站在河堤上,看著水位的變化,也惦記著她對面的耕地?!斑@水已經漲了不少”,王芳手指著子牙河,旁邊的一片玉米莊稼已經泡在了水里,“平時這河水不高,旁邊就有人種了莊稼”。王芳家的五六畝地在子牙河西岸,種了2畝豆角和黃瓜,余下的本打算栽上些水蘿卜。
8月3日下午,子牙河水位已經上漲,河邊的玉米莊稼已被淹。 澎湃新聞記者戴越 圖
3日上午,王芳和老伴還去了地里,搶收了幾斤豆角,“之前在對面有個活動板房,養著十幾只雞,也給抱回來了”。
王芳告訴澎湃新聞,河對岸沒多少人居住,“有些是包地的,看地的,平時住那邊的不多”。北方網8月3日的報道也提到,西青區東淀蓄滯洪區內需要轉移的群眾短距離安置即可,不涉及鎮內整建制轉移安置,多數需轉移的群眾為臨時居住在田地里種植大棚的人員,前期已對此部分群眾做好通知轉移安置工作。
另據西青官方消息,截至3日中午12點,辛口鎮、楊柳青鎮轄區內東淀蓄滯洪區人員已全部轉移完畢。
澎湃新聞注意到,8月2日,天津市靜海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了《關于東淀蓄滯洪區全體人員轉移的通告》,要求區內臺頭鎮、獨流鎮、王口鎮轄區內東淀蓄滯洪區全體人員務必于2023年8月3日12時前全部轉移完畢。
“村里通過廣播通知動員,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膘o海區獨流鎮六堡村村民劉印蘭向澎湃新聞回憶,8月1日夜里11點多她就得到村里通知說4日中午必須撤離,次日早上起來時又被提前通知3日9點前一定要離開,“我們村民好說話、也聽話,撤離的速度最快?!?/p>
這次被迫撤離村莊,劉印蘭有點不舍,但必須要走,“如果洪水真的來了,家里地里種的玉米和花生,肯定就沒有了?!彼惶敢庀胂蠛樗蜎]村莊的后果,但她也早有心理準備,“希望一切只是虛驚一場,生命最重要,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獨流鎮六堡村的68歲老人李榮芬記得,在她8歲時(1963年)村里曾遇到過一次洪災,“當時我沒在家里,聽老人講村里全被淹了,村民們都爬到大堤上打地鋪睡覺,洪水差一點就沒過了河堤,那時根本沒人管,哪能和現在比,這次是國家在救你?!?/p>
獨流鎮鎮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在此次轉移安置工作中也有一些老人舍不得走,內心想不開,特別是舍不得家里的東西,我們就讓他們的兒女、親戚去做勸說工作,“洪水說來就來,生命至上?!?/p>
據靜海區官方消息,截至8月3日中午12點,臺頭鎮、獨流鎮、王口鎮23個村街30000余人的安置轉移工作全部完成。
心聲:希望別遭災,遭了災要有后盾
有不少被轉移的村民選擇了去政府安排的安置點。澎湃新聞采訪獲悉,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村民就被提前集中安置到離家40里外的靜海區第六中學。
8月2日起,獨流鎮部分村民被陸續集中安置到離家40余里的天津靜海第六中學。 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 圖
8月3日午后,澎湃新聞來到第六中學安置點,發現整個學校的設施都開放給了村民,“思源食堂”有飯后水果供應,臨時設置的電影放映廳里安排了影片點映,聯通公司的工作人員專門前來配置WiFi網絡服務,醫院、公安、紅十字會志愿者也都陸續到位,他們共同保證24小時全天候輪守,以此關照到來的安置人員。
六堡村李中華是和李榮芬一起來到安置點的。她說,自己不想麻煩親戚朋友,就選擇跟鎮里的人一起來到這里安置,“因為不知道需要呆多久,天氣又熱,不太方便麻煩別人?!?/p>
獨流鎮六堡村村民劉印蘭、李榮芬、李中華(從左至右)。 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 圖
她最初以為,安置點應是很不方便、需要打地鋪的樣子,沒想到來到的是學校,還住進了學生宿舍,“不僅條件好,還被照顧得很好,愛怎么著吧,來洪水就來吧。”
“村里清場了?!豹毩麈偫罴覟炒宓目翟魄镆患宜目谝策x擇住進了安置點,他同樣擔心投靠親戚會給人添麻煩。他記得,1989年村里也曾有過一次類似情況,但洪水不大,光通知轉移之后就沒了動靜,“今年的情況有點特殊,這次的洪水可能比較大?!?/p>
“洪水要來,這是天災。但如果你不安置過來,就是給政府添亂?!笨翟魄镎f,他們村的轉移速度也非???,其間他還送了一位94歲的老人家去養老院安置。他笑言,天津的農村人素質還是可以的,大家都比較好說話,鄉里鄉親的,如果你一個人不走,也會不好意思,“這里比家里還方便,我什么都沒帶,農村人沒什么放心不下的。”
在他看來,先保命才要緊,其他的要順其自然,“我家里也有果樹,種點菜什么的,但老天爺的事,我們管不了?!?/p>
據靜海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王海川介紹,此次獨流鎮共動員轉移四個村莊的村民,人數大約六千人,“我們原來想象會很多人來集中安置,沒想到大多數人都選擇投親靠友,給政府減輕了不少負擔,但目前人數還在增加,聽說這里條件比較完善,也有想過來安置的。”
截至目前,在第六中學安置的村民共有54名,最小的11歲,最大的年逾77歲,他們都來自獨流鎮,未來幾天他們都將在此度過,一起等待洪水到來的消息。
此外,靜海區的另一撥人員被安排去了西青區一處名為親和靜園的小區。8月4日晚,澎湃新聞在小區看到,仍有大巴車陸續運來轉移人員。
8月3日晚上,仍有大巴車轉運人員至安置小區。 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圖
老漢周強(化名)是靜海區臺頭鎮義和村的村民,3日中午,他和老伴兒子被送到了親和靜園安置點?!皼]法兒(辦法)”,提到此事,這是老人念叨最多的詞,“自然災害,誰有法兒(辦法)?誰也不能怪”。
周強對安置房的條件很滿意,澎湃新聞看到,安置房間較為整潔,配有衣柜、電視、衛浴等基礎家具電器。“飯也有人管,吃得也不錯。”
雖然房子不錯,但周強還是不習慣?!白欠靠傆X得憋屈”,老人苦笑著比劃著:“我那大院子大,也才新修了三四年,光用的沙子和院里貼的磚,就花了二十多萬”,周強祈禱著此次洪水別太大。
周強等數位被轉移的村民向澎湃新聞表示,轉移前,村里曾有人前往家里登記了一些財產,比如冰箱、電視等大件家具?!暗琴r償的事還沒有說過”,周強說。
“我們一個月的收入可能也只夠買一臺電冰箱、洗衣機了,如果國家沒扶持,我們就得重新買,對我們來說負擔很重?!豹毩麈偫罴覟炒宓膹垵犝f洪水正在逼近,內心開始隱憂,“土地、莊稼對于務農的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水災來了一切也就沒了。”
80后的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此次政府安置照顧得很好,有吃有喝的。”張濤說,自己這幾天天天希望別遭水災,不然代價太大了。
預警洪水來臨之前,滯留在安置點的大多數村民和張濤的心思一樣:希望別遭災,遭了災要有后盾。
近日,水利部防御司表示,蓄滯洪區內居民“舍小家、保大家”,為流域防汛做出了貢獻,也會依法得到補償,確保盡快恢復生產生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