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能算法發現首顆具潛在威脅小行星
張佳欣/科技日報
字號

2022 SF289(綠色)最接近地球的軌道(藍色)。圖片來源:華盛頓大學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代表著小行星探測方面的重大進步。該校研究團隊開發的一種名為HelioLinc3D的算法首次發現了一顆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
HelioLinc3D利用維拉·C·魯賓天文臺為期10年的夜空調查項目發現近地小行星。在夏威夷進行的“小行星地面撞擊持續報警系統”(ATLAS)的測試過程中,該算法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其被命名為2022 SF289。
這顆小行星雖然被認為具有潛在威脅,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對地球構成任何風險。這一發現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驗證了HelioLinc3D的下一代算法可探測近地小行星,其觀測結果比當今方法所需的觀測數量更少且更分散。
為了跟上維拉·C·魯賓天文臺的觀測“節奏”,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算法,以便更可靠地發現巖石天體。今年7月18日,該算法精確定位了其第一個目標:2022 SF289。盡管ATLAS早在2022年9月19日就在距地約2100萬公里的地方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成像,但傳統方法仍然未能探測到它。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即將到來的數據密集型天文學時代的預演。從HelioLinc3D到人工智能輔助代碼,未來10年的發現故事將由算法和新型大型望遠鏡共同演繹。
責任編輯:吳躍偉
圖片編輯:沈軻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