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一旦評級機構自身存在信用問題,會扭曲市場定價
人民日報9月3日消息,在當下逐步打破“剛性兌付”的市場中,信用評級機構保持獨立性、公正性和專業性,準確反映企業的信用風險狀況,才能為投資人提供準確參考,成為投資人決策的重要依據
證監會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近日均發布公告稱,因國內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在給多家發行人開展評級服務的同時,為發行人提供咨詢服務,并收取了高額費用,有違獨立原則,分別暫停其債務融資工具市場和公司債市場相關業務一年。
評級機構是金融市場重要的中介力量,因其獨立性、公正性和專業性,被稱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在債權發行過程中,評級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發債成本。不少投資人正是依據專業評級機構對企業的評價等級來衡量債券價值,決定投資策略,相關監管部門也會據此判斷機構的風險狀況,從某個角度來看,評級機構的公正性是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的基石。而一旦靠信譽生存的評級機構自身存在信用問題,動搖的是整個市場的價值體系,會扭曲市場定價。
自去年以來,對評級機構的質疑聲屢屢響起。去年下半年,債券市場違約企業中不乏評級較高的上市公司,當時就有市場人士認為評級機構難辭其咎,正是其推高了評級泡沫,才會讓不合格的企業成功發債。如今債務發生違約,讓所有投資人為其埋單。而直到企業違約之后,評級機構才開始大幅下調企業評級等級。還有一些企業明明已經出現流動性風險,發行的債券被市場認定為垃圾債,但評級機構此時卻上調債券的評級等級,讓投資人大跌眼鏡。如果只有等到債務實際違約后,評級等級才下調,那等級豈非形同虛設?何以成為投資人的重要參考?如果評級等級與市場上多數人的判斷大相徑庭,評價機構的專業性又體現在哪里?
評級機構的獨立性一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動搖。在美國影片《大空頭》中,空頭們問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你們對這些債券的評級,有沒有低于AAA級的?”評級機構回答:“如果不給他們AAA級,他們轉頭就會去找隔壁的穆迪評級了。”在被評級企業付費的市場中,評級機構難免不會被出錢的“金主”發債企業所左右,喪失客觀公正性。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際監管機構提出的一個改革方向就是從債券發行人付費轉為投資人付費方式。其次,投資人和相關監管部門過于依賴信用評級報告,會過度放大評級機構在市場中的作用,也會催生企業不惜代價提升評級水平,滋生出不健康的市場生態。重新樹立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不得不從這些根上去找病因。
在當下逐步打破“剛性兌付”的市場中,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尤顯重要。債券市場正在恢復中,評級機構的專業評級,關乎企業能否順利發債,更是投資人決策的重要依據。未來打破“剛性兌付”,投資人必須自己承擔投資失誤帶來的損失,此時只有客觀、專業的企業信用評級,才能為投資人提供準確參考,幫助其作出正確判斷。現在行業普遍存在信用評級虛高的問題,當務之急就是要去掉“泡沫”,讓評級準確反映企業的信用風險狀況,信用風險定價體系回歸正軌,打破“剛性兌付”的價值投資“基底”才會更加堅實。
在金融業日益開放的大背景下,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尤顯重要。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正在提速,不少領域的開放走在前面,而信用評級行業的開放度相對較低,國際、國內評級機構的評級技術、標準體系、監管環境不盡相同,對同一家企業的評級等級差距較大。未來市場逐步開放,國外歷經百年市場淬煉的外資評級機構會來到中國市場,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國內的評級機構唯有不斷提升自身評級技術和綜合競爭力,握緊“信用”這根生命線,才能真正獲得市場認可。
良性的市場環境需要各個市場主體共同構建。監管部門要放棄“唯信用等級”的“指揮棒”;投資人要拋棄“信用等級唯一論”,重新拾起自己的專業判斷能力;評級機構也要秉持做百年老店的心態,信守自身的獨立性、公正性和專業性;發債企業對投資人拿出真本事、真面目,市場才會日臻健康。
(原題為《評級機構要握緊信用這根生命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