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韓國,瘋狂逃兵役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501-韓國人逃兵役
文字:太極斧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朝鮮半島是當今世界上少數長期保持緊張局勢的地區。朝韓分別有2000多萬和5000多萬人口,卻分別擁有近100萬和50多萬正規軍,按人口比例計算,能在世界上排名前列,只有地緣形勢更差的以色列和新加坡能與之一比。
板門店朝韓非軍事區,韓國一側
(圖:shutterstock)▼
但隨著南邊韓國步入發達經濟體行列,高軍事化水平卻和國家現狀產生了沖突,民間對軍隊的詬病非常常見,年輕人服兵役的意愿也越來越低,規避兵役成了很多青年男性和他們的家人發愁的大事。
然而這畢竟是與國家機器作對的挑戰,兵役不是你想逃,想逃就能逃的,各種花式操作也就應運而生了。
某些韓國年輕人:當兵是不可能當兵的
(圖:shutterstock)▼
參軍的副作用
韓國《兵役法》是這個國家實施最早的法令之一,在建國后第二年就頒布了。這部法令對全國公民的兵役義務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一名青年男性18歲時就進入了預備役序列,19歲開始可以正式服兵役,28周歲之前必須完成兵役。
女子沒有強制兵役,但可以自愿參加。
韓國女兵(圖:壹圖網)▼
根據軍種不同,他們的服役時間也不一樣。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為18個月,海軍為20個月,空軍為22個月。海空軍的服役時間較長,這主要是因為熟悉這些精密軍事設備的培訓成本較高,軍隊希望能減少人員流動,維持這些設備操作員的熟練度。
韓國空軍士兵(圖:militaryleak)▼
和其他國家動輒兩三年的兵役時長比起來,韓國的服役時間確實算不上長。但和大多數國家采用征募制不一樣,韓國的征兵制度畢竟是義務兵,無論年輕人主觀上是否愿意參軍,都不得不至少接受體檢。
這不是看守所,這是韓國的征兵體檢
(圖:ofhorang.com)▼
如果一切健康,就真的要花十幾二十個月的時間在軍隊接受訓練,這意味著脫產很長一段時間,走出軍隊后很可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重新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
所以,雇主一般都不會雇傭即將要服兵役的年輕人,剛從軍隊退役的年輕人又因為不熟悉工作環境而很難找到工作,參軍讓他們陷入了兩難的糟糕處境,想逃避也在情理之中。
當也不是,不當也不是,很頭疼
(圖:壹圖網)▼
何況韓國軍隊在民間的名聲還不算好。比如軍官毆打士兵,一直以來都是大韓國民軍的傳統。
當年文在寅帶兵時從不打人,還讓士兵們覺得有些不舒服,臨退役前求長官掌嘴圖個圓滿。像他這樣親民的軍官,在韓國實在是不多見,更多的是令人恐懼的體罰。
曾經的“文兵長”,后來的文統領▼
2010年,一份醫學調查報告顯示,一年內該醫學院接到了250例軍隊送診,士兵傷情包括鼓膜穿孔、肋骨骨折和股骨破裂等重癥,很難想象這些士兵究竟經歷了什么。
再比如士兵的收入和福利問題,一直以來也是韓國社會討論的焦點。
根據2013年制定的標準,一個下士每月的津貼是110000韓元,相當于650人民幣,也就夠吃兩頓烤五花肉的。而在首爾上班的普通白領,月收入普遍已經達到了200萬韓元(合1.1萬人民幣)。
這么點津貼,很難實現“烤五花自由”
(圖:shutterstock)▼
鑒于韓國的整體受教育水平較高,年輕士兵大多能考上大學,未來成為一個大城市白領并不困難,這上下收入的對比就顯得尤其刺眼了。
參軍期間的伙食住宿福利也讓人憂心忡忡,這又主要和韓國軍隊明顯的貪腐問題掛上了鉤。201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軍隊預算中每個士兵每餐的伙食費為6000韓元(合35元人民幣),但其實成本只有2000韓元,至于剩下的錢都到哪去了大家也心知肚明。
這伙食,難評(圖:ytn.co.kr)▼
總之,韓國民間對軍隊落后的基層待遇、退伍福利、服役時長抱怨頗多,再加上與北邊關系時松時緊,義務兵不知什么時候就真的會成為有生命危險的戰斗兵員,設法逃避全民兵役,就成為了很多人不得已的選擇。
花花世界迷人眼,韓國年輕人不想進軍營
(圖:shutterstock)▼
逃兵役的騷操作
早在朝鮮戰爭時期,韓國就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逃兵役潮。由于根據當時的國家規定,在讀的大學生可以延期兵役,為了規避危險的朝鮮戰場,韓國年輕人想盡了辦法躲進學校。
然而當時韓國的教育系統尚不發達,國立大學的數量有限,過多的報考學生又進一步推高了入學難度,能成功脫逃的大學生并不多。
想跑?沒那么容易,乖乖站好▼
但上有政策,下就總能找到對策,一些私立大學瞅準了這個賺錢的時機,瘋狂擴招,幾乎變成了逃兵役年輕人的庇護所。
盡管如此,上大學也并不是萬能的解藥,正常大學生畢業時也就是22、23歲,仍然在兵役義務范圍內,一直到30歲才能以高齡為借口徹底免除征兵。于是私立大學又紛紛推出了“無限制”延期畢業的“服務”,讓學生一直在學校里“重修”,到了30歲才光榮畢業,從此不用進入一線部隊。
延畢,是不想吃服役的苦
當然,要接受私立大學如此貼心的“服務”,價格也是不菲的。只是對于生活優渥不想讓孩子上戰場玩命的城市家庭來說,這筆錢出得很值。
韓國政府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樸正熙政府于是在1962年對國內公私大學進行了重組,合并院系,擠出那些躲在象牙塔里拒服兵役的“水分學生”。結果發現所有大學的實際在讀人數(含延期畢業)是核定人數的1.75倍。
行伍出身的樸正熙,不能容忍這種風氣▼
國家出手擠了水分,年輕人就不能再以學習為由拒絕兵役了,于是他們又想出了新的花招。
60年代末,韓國征兵體檢登記冊上出現了大量有視力缺陷的年輕人,大大超出了正常比例,但根據征兵規定,又只能對這些年輕人作緩征處理。經過調查才發現,原來這些人都是在體檢前一天深夜關燈,點上一根蠟燭,看字特別小的書,造成了視力臨時性的劇烈下降,如此來免除兵役。
現任韓國總統尹錫悅年輕時沒有服兵役
也是因為視力問題(圖:Flickr)▼
還有一些年輕人則是在兵役體檢前幾個月絕食減肥,到了體檢的時候瘦得營養不良,最后因為體重不及格予以緩征。
更高科技的操作也有,有人會在X光檢查時在胸口涂上金屬粉末,如此片子上呈現出來的胸腔內就有一塊白色的不明陰影,和肺結核的癥狀非常相似,同樣可以免除兵役。
為了免服兵役,騷操作很多▼
當然還有一種既不損傷健康也不用買金屬粉的方便法門,那就是在體檢中心裝瘋賣傻,最后被鑒定為精神病也可以逃過兵役。70年代的韓國,正在經歷“漢江奇跡”,社會上卻出現了大量年輕的“精神病”,也算是一種奇觀。
然而到了80年代,征兵中心引入了更先進的體檢儀器,這些臨時自殘的手段就都失效了。要規避兵役變得越來越難,但窗口永遠都是存在的。
忠!誠!(圖:seoul.co.kr)▼
上帝還留下了不少窗
據韓國軍事人力管理局統計,目前每年有10000名18~25歲的韓國男青年移居別國,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直接放棄了韓國國籍。而在另一項調查中他們發現,這些“外國人”在30歲之后,大多數會換回韓國國籍。
在這兩個敏感的年齡段切換國籍,他們逃避兵役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這就是韓國家庭利用政策漏洞實施的最新的逃兵役操作。
得想個辦法躲掉(圖:sisain.co.kr)▼
不過更換國籍這種事并不容易,尤其是還要保證孩子在兵役期過了之后還能改回來,能做到這一點的家庭非富即貴。由于這一切都是在合法框架下完成的,得知真相的人們除了表達道德上的憤慨以外,并沒有太多別的制裁手段。
更何況,人們的憤慨并不是因為特權者鉆了漏洞,而是因為自己不是那個能鉆漏洞的特權者。沒有特權的普通家庭也在想辦法讓孩子避免危險的兵役,只是他們能想的辦法就比較少,而且并不那么保險。
2019年,韓國陸軍新兵入伍
(圖:news.jtbc.co.kr)▼
1972年夏天,第20屆夏季奧運會在西德慕尼黑舉辦,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韓國的任務是代表西方陣營對決兄弟朝鮮,力求獲得更多的獎牌,也展現“漢江奇跡”的建設成果。然而奧運會落幕時,韓國只拿到了一塊銀牌,而朝鮮獲得了一金一銀三銅的好成績,把韓國狠狠比了下去。
次年,樸正熙政府就宣布,將對優秀運動員進行兵役赦免,以讓韓國取得更好的體育成績。這項政策的成果很顯著,在下一屆奧運會上,韓國總共拿下了6塊獎牌,而朝鮮只拿到了2塊,為韓國拿下摔跤金牌的楊正模,也當場獲得了兵役豁免權。
楊正模其人(圖:wiki)▼
此后,全斗煥政府繼續執行這一政策,為86年亞運會和88年奧運會的所有得獎選手豁免了兵役。
這下韓國人都知道了,成為運動員能夠有效逃避兵役,很多韓國家庭開始不顧一切地把孩子送進體育學校,體育教育一時供不應求。
為了不服役,都來擠這條賽道(80年代)▼
可畢竟只有在世界大賽上拿下好成績的選手才能避免兵役,那些成績不佳的選手還是只能回去當兵,等從軍營出來,體育生涯也基本報廢了。
這也是一些韓國運動員在體育場上不擇手段的原因之一,當他們感到自己處于劣勢,十幾年的體育訓練即將白費時,體育精神也就蕩然無存了,贏下比賽才是當務之急。
可能在某些韓國選手眼里,金牌=免服兵役?▼
然而體育就和演藝明星一樣,一個成功者的身后總是累累白骨,最后能登上領獎臺的不過三個人,其余的都是陪襯。從2008年到2018年十年間,因為國爭光而豁免兵役的韓國選手只有220人,以逃兵役為目的而成為運動員,風險果然還是太大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很多發達國家/地區一樣,韓國現在也推出了替代兵役的制度,應征入伍的年輕人如果有特長,也可以選擇進入醫院、研究所、市政部門擔任實習生,時間比正常兵役略長,但至少不用上一線戰場,受到了很多不想從軍的年輕人的歡迎。
韓國年輕人,參軍意愿不高
(圖:shutterstock)▼
但鑒于朝鮮半島微妙的局勢,在韓國逃避兵役畢竟還是一項嚴重的罪名,一直以來都不乏明星歐巴和權貴后人因逃兵役而被國家制裁的案例。也許他們才是最真心希望半島能和平統一的人吧。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原標題:《韓國,瘋狂逃兵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