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生只做一件事”,寧成春書籍設計回顧展暨論壇在京舉辦
7月21日,三聯韜奮書店在北京舉行“把書做成最好的樣子——寧成春與三聯書店的書籍設計傳統”裝幀設計論壇。中國當代知名書籍裝幀設計師、三聯書店原美編室主任寧成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董秀玉,書籍設計師、XXL Studio藝術總監劉曉翔,三聯書店美編室副主任康健,同出版界、書籍設計界同仁一道,聚焦圖書設計的當下生態并展望未來的發展圖景,共話三聯風格的形成與特色。論壇由三聯書店原副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原社長汪家明主持。
康健、董秀玉、寧成春、劉曉翔、汪家明(從左至右)
寧成春,1942年生于山東德州,1960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繪畫系書籍美術專業,師從鄭可、龐薰棐、劉力上、邱陵、袁運甫、余秉楠等先生。1965年畢業后曾在農村讀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從事美編工作。1984-1987年間兩度赴日研修,在講談社美術局和橫濱國立大學教育學院視覺傳達研究室分別師從杉浦康平、真鍋一男等先生。1986年調入三聯書店,為書店恢復獨立建制后首任美術編輯室主任,與范用、沈昌文、董秀玉等三聯書店的三任掌門人密切合作,創造了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獨步業界的三聯風格。
寧成春
從1964年的處女作《砸碎鐵鎖舉紅旗》,迄今整整六十年中,無論是前三十年的鉛印時代,還是后三十年的電腦設計和現代印刷時代,寧成春均有數種足以代表行業最高水準的教科書般的經典代表作,如《西行漫記》、《宜興紫砂珍賞》、《陳寅恪的最后20年》、《槐聚詩存》、王世襄作品(《錦灰堆》《明式家具研究》《自珍集》)、《據幾曾看》、“中國近代學術名著”、“鄉土中國”系列、《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香港》、《傅山的世界》等等,多次榮獲行業大獎。另據悉,今年6月間,由寧成春編著的《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已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推出。
《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書封
揭幕,“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
值得一提的是,21日論壇當天,三聯韜奮書店的美術館總店與三里屯店,聯袂舉辦的寧成春作品回顧展:“澤浦60年——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同日揭幕,展期至今年8月20日。
揭幕儀式上,三聯書店副總編輯葉彤首先致辭:“寧老師的書籍設計工作迄今已延續了60年,整整一個甲子,而且還在繼續進行當中,他把一個工作真正做成了承前啟后的大事業。如此‘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生命歷程,在圖書業和書籍設計行業可能是空前絕后的,也是幸福圓滿的。”
“1986年三聯書店恢復獨立建制起,寧老師即從人民出版社加入三聯,成為第一任美編室主任,到2002年退休,正式工作時間雖說只有16年,但無論是80年代受范用先生影響,繼承三四十年代文人化書卷氣的設計傳統,還是90年代與董秀玉先生一起打造三聯獨特的設計品格,開創‘圖文書’的概念,‘寧成春’這個名字早已同三聯書店融為一體,成為三聯設計風格獨步出版業的代言人?!比~彤說。
書籍裝幀、設計師呂敬人在發言時介紹說自己1978年入行,“當時我就特別關注‘北寧南陶’兩位設計師,即北京三聯的寧成春和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陶雪華,當時他們尚屬新生代。老寧沉穩厚重,陶雪華明快新穎,他們的作品成為我學習的范本,之后不斷主動請教,交往40多年,成為坦誠相待的良師摯友,并成為我走進書籍設計之路的引路人?!?/p>
“我想強調的是老寧除了設計大量精彩的書籍封面外,還有很多的作品是全方位灌入編輯思想的書籍整體設計,《鄉土中國》、《宜興紫砂壺珍賞》、《明式家具研究》、《書衣500幀》等,他都是從選題策劃開始進入角色,與作者、出版人、編輯、攝影師、插畫家、紙業、印制人員及出版發行者進行密切、反復的切磋和磨合,其中難免伴隨著臉紅脖子粗的爭執和堅持,而這正是鑄造一本美書的艱難曲折又周而復始的系統工程。在老寧看來,設計藝術的立場既非向內容投降,也不是主觀上去超越,更不是單純迎合市場,而是以設計師的智慧,引領讀者去‘會見自己’。”呂敬人說。
作為業內知名出版人、編輯,汪家明感言道:“圖書編輯在辛辛苦苦編了一本好書之后,總會有意無意地想象設計師把它設計成什么樣子。怎么樣把那些感動我們的內容一章章、一節節安排得熨熨帖帖,讓讀者走進去毫無障礙并且賞心悅目?這好比蓋房子,怎么能從外面看上吸引人?我曾建議歷來所說的出版三大流程,編、印、發,應該明確為編、印、設、發,設計應該視為至關重要的流程之一,關于這一點還可以提出許多專業和技術方面的論據,但寧老師的設計實踐正是一個很好的注腳?!?/p>
寧成春在發言時,就三聯書店為出版自己的新書和籌備此次回顧展的努力表示感謝。“2021年,三聯書店決定為我出一本《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我的文字水平有限,開始是我口述,編輯同仁們一次次來訪,同我交談、記錄、錄音、整理……我特別感激三聯書店的編輯們,一直到前幾天的布展都非常精心,說明文字一個字一個字地審核,不斷地修改完善,他們的敬業令我非常感動。”
就澎湃新聞記者現場觀摩,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為此次回顧展的主展區,共有展品數百件,包括了設計處女作和經典代表作在內的圖書二百余種,以及與此相關的珍貴手繪稿、封面原稿、打樣、圖書檔案以及親手繪制的內文插圖、封面素描圖、作者肖像等。其中最精彩的十個展柜以時間為經,呈現了寧成春從60年代到90年代四十年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多是鉛印時代的珍貴記錄,呈現出那個時代的設計師有怎樣專業的繪畫訓練和素描功底,如何一筆一畫地手繪、拼貼封面的各種元素。同時,展覽解說文字細致入微,把每個設計的思路、特色乃至工藝、紙張等都做了簡述,盡量幫助觀眾獲取充分的歷史信息。
展覽現場,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
對談,“他一直在做最時髦的事”
展覽開幕儀式結束后,眾人移至一樓韜奮圖書館,繼續“把書做成最好的樣子——寧成春與三聯書店的書籍設計傳統”的對談。董秀玉認為寧成春的設計特點,“是從不依靠新、奇、怪來出設計,而是以他的熱愛、學習和對圖書內容的深入理解踏踏實實做。同時,從他的設計中,我們也能看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熱愛?!?/p>
“而說到三聯書店的傳統,就是做最好的書,把書做成最好的樣子,做無人能夠再超越的書。裝幀設計也是如此,做最符合這本書內容的設計,這就是我們的傳統。老寧在傳統的貫穿上,是特別注意的,同時他也非常注意吐故納新。有傳統的根底再加上現代設計的觀念和創意,我覺得這就是品位、三聯做書的品位。”
“傳統本身就是世代相傳的文化、道德和思想,是一種精神風格和態度。藝術家白明有一句話,對創新和傳統的關系講得特別好——你內心鮮活,傳統就有生命。傳統從來沒有約束過人,是傳統的觀念約束了人——抱著傳統不放就會僵化,而出版物本來就是時代的產物,設計也一定要跟著時代,跟著內容一起走。創新傳統,你的設計就有了生命力,書也有了生命力。老寧在傳統和創新的關系上把握得很準,做到了把書做成最好的樣子。”董秀玉說。
劉曉翔回憶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三聯書店在設計界相當突出?!拔矣浀卯敃r有兩家出版社在設計師群體里是非常受到關注的,一家是以寧成春老師為代表三聯書店的設計,另一家是以呂敬人老師為代表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設計。三聯出版的圖書大部分使用灰灰的、溫和的色調,整個設計構圖非常講究,這一人文氣息直到今天還在被不少出版社復制。寧老師的設計引領了三聯一個時代的風格,一直延續到今天??梢匀〉眠@樣的成就,正如他剛才在PPT演示中最后提到的一句話,就是在設計上忘掉設計師自己,完全傾注于內容地去做設計。他堅持了六十年,永遠站在視覺的先鋒。”
康健在發言中提及,三聯書店的設計風格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書稿內容的重視。“設計要從書稿內容出發,寧老師設計前特別強調要讀書稿,要和作者產生共情,從內容里面提煉出自己的判斷和態度,這樣才有好的作品。從董秀玉總提出‘把最好的書做成最好的樣子’,到汪家明總提出的‘把書做對’,反映出來的都是要準確傳達書稿氣質和內容的愿景與要求,這也成為三聯設計師恪守的一個重要原則?!?/p>
“面對越來越細分,越來越多樣的讀者群體,三聯書店一直在面對和探索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面對圖書市場的發展,董秀玉總一代三聯領導提出了‘分層一流’的理念,針對不同層次的讀者出版了很多個性鮮明的叢書,比如《金庸全集》《經濟學原理》,這些叢書的設計不僅符合三聯的品位又獨樹一幟,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轉眼二十年過去了,社會在變,作者在變,讀者也在變,現在的三聯書店同樣要給出自己的答案:分層不是難點,難的是如何做到一流。這就要求設計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學習能力?!?/p>
“寧老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善于在繁忙的工作中吸收養分,保持良好的設計狀態,總是在不斷嘗試新的設計語言,這幾乎可以占滿寧老師的整個設計生涯。從鉛印時代到電腦排版,從圖文書的嘗試到新開本新紙張新工藝的應用,寧老師不停地掏出有意思的創意??磳幚蠋熯@些年為三聯設計的一些書,比如《費孝通作品精選》,足見他一直在做最時髦的事。這是我特別佩服寧老師的地方。”康健說。
展覽現場,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