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報刊文:填報志愿時,我們該不該談論夢想
每個職業都有艱辛,只有選擇了跟自己的價值觀相契合的職業,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價值觀能夠幫助你獲取動力堅持下去。
最近高考生們正在填志愿,張雪峰熱度依然不減,“把孩子打暈了也不能讓他學新聞”這樣的言論帶來很多爭議。
輿論對于張雪峰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實用主義的,認為他打破了信息壁壘,說出了就業的真相,是窮人家孩子的救星。
另一派是理想主義的,認為他太功利,太嘩眾取寵,用極端言論誤導群眾。很多人從大學教育的功能角度出發,認為大學不只是培養“技術工人”,還有思想、眼界、人生態度等方面的提升。
在我看來,張雪峰并沒有錯,他代表了一種成功觀。之所以大家能夠爭論起來,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成功觀不同。
張雪峰講“男人沒有自己,最好的狀態是,25歲的時候讓你的父母認為你是個好兒子;35歲的時候,讓你的老婆覺得自己有個好老公;45歲的時候,讓你的孩子認為自己有個好爹”。這也是他認為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東西,所以他努力奮斗,實現了這些目標。環顧周遭,不只是張雪峰有這樣的觀點,我們周圍已經形成一種“標準版”人生模式。上學時要當個好學生,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謀個好職位,有房有車,到了一定年齡一定要結婚要有孩子,孩子要上好學校,有個好成績……似乎這樣才算得上令人羨慕的人生。
如果這是你認真思考之后作出的選擇,并沒有什么不好。糟糕的是,你可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認為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嗎?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曾提出“空心病”的概念。許多北大的學生都是人們眼中的天之驕子,但他們來咨詢中心講述的癥狀符合抑郁癥診斷,比如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等,但和典型的抑郁癥相比,這些癥狀表現并不嚴重和突出,重要的是他們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他們通常人際關系不錯,身處其中卻深感疲憊。他們對生物治療不敏感,甚至無效,傳統心理治療也療效不佳。
后來徐凱文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杰出的專業人士,表現出和這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一樣。他們似乎很多時間都是為了獲得成就感而努力生活、學習和工作。但當他們發現所有東西都得到的時候,內心還是空蕩蕩的,就有了強烈的無意義感。在咨詢室里,他們說:“我不覺得我真實地活著。”“我知道我什么都挺好的,我應該滿足,但是我還是不滿足?!?/p>
徐凱文感到,他們和患有“空心病”的大學生一樣,都受害于一種強烈的社會價值觀,即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金錢、地位,學習和工作只不過是追求這一目的的手段。實際上,人的內心存在更高的追求,比如純粹的求知欲,探索的樂趣,比如因為助人而感到的自我肯定,比如對國家民族強烈的熱愛和認同。但在某些狹隘的功利價值觀下,人們沒有辦法體會到發自內心的愉悅和自我肯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就是把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從時間的角度而言,職業生活往往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們投入在職業生活當中的時間可能比跟家人相處的時間還長。所以無論選擇什么職業,我們最好還是在職業生活中能夠體會到意義感。徐凱文教授提到的“空心病”問題,一點兒也不虛頭巴腦,正是關乎我們身心健康的事情。
那些認真思考過自己的價值觀,“遵從自己的內心”的人可能作出了非同尋常,但是對自己來說很有意義感的選擇。
秦玥飛,曾經是拿著全額獎學金進入世界名校耶魯大學的學霸,畢業的時候有機會進入硅谷的大公司,成為精英人物,甚至拿到美國綠卡。但是他放棄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條件,回到湖南農村做起了村官。
秦玥飛并不是什么富二代,衣食無憂跑去農村獻愛心。他出生在一個小山村,家境非常普通,父親是工廠的修理工,母親平時也只是打一些零工賺取微薄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僅僅維持在溫飽水平。為了能讓兒子走出大山,擁有美好的前途,母親咬咬牙,決定帶著他去北京求學讀書。從小就聰明懂事的秦玥飛十分體諒父母的不容易,來到北京之后,更加發奮讀書。終于,他在高中畢業之后以滿分的成績通過了托??荚?,以全額獎學金被世界名校耶魯大學錄取。
進入大學之后的秦玥飛假期經常做一些支教工作,也會回家鄉做一些農活。他在家鄉參加勞作的時候,深深體會到了鄉親們對他這位名校大學生的敬佩,也感受到了這些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期盼。誰不想一代更比一代強,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讀書和成長環境,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現實往往讓他們不得不先考慮當下,像他母親那樣能放棄一切帶著孩子去大城市的又能有幾人?想到這些,秦玥飛感到深深的痛惜和慶幸。建設山村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他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在這個湖南村子里,秦玥飛不僅帶著村民脫貧致富,更時刻關注著下一代的成長環境。他常常在外跑集資,給家庭貧困的孩子提供免費讀書的機會,為學生修建更加寬敞明亮的教室,甚至把信息化的教學設備資源引進課堂。除此之外,秦玥飛為了集中更多的力量幫助有需要的人,創建了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整合資源,提高利用效率,更好地為各行各業的老百姓服務。
耶魯哥秦玥飛之所以選擇到湖南農村去當村官,并且持續做了這么多年,肯定不是一時沖動。他還拒絕了幾次提拔的機會,扎根農村,希望踏踏實實地在農村做點事情。他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獲得“最美村官”“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
是什么力量支持一個世界名校畢業生扎根農村呢?背后一定有價值觀的指引,讓他認為這是他應該走的方向,這是他要追尋的人生。所以說,價值觀說起來是個很虛的詞,其實影響著我們每時每刻的選擇。就像是我們心中的GPS,指導我們去往目的地。在殿堂和田壟之間,秦玥飛選擇了后者。
任何一個職業都有它的價值所在。比如教師是教書育人,醫生是治病救人,服裝設計師是讓生活變得更美,所以,我們在選擇職業方向的時候,除了考慮行業的興衰、外部條件的順逆,還需要考慮個人的價值追求和職業的社會價值是否相匹配。每個職業都有艱辛,只有選擇了跟自己的價值觀相契合的職業,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價值觀能夠幫助你獲取動力堅持下去。
什么樣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你到底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這個問題其實很復雜,需要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因為這種叩問自己內心的事情,我們實在不能隨便找個社會標準加諸在身,那就像是穿著別人的鞋子走路一樣。張雪峰其實也在呼吁高中階段開設生涯教育方面的課程。
德國哲學家西美爾曾說,“金錢只是通向最終價值的橋梁,而人是無法棲居在橋上的”。也就是說金錢只是實現個人價值的一種手段,要想實現個人價值,追求手段是必須的,但很遺憾,手段畢竟只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如果把追逐金錢當成了全部人生目的,那顯然是荒謬可笑的。換言之,金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不能直接帶來意義感。
所以,我要提醒的是,張雪峰呼吁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定要關注就業率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大家也不要因為他的極富煽動力的話語而放棄了自己的思考。意義療法的創始人,著名的心理學家弗蘭克爾認為生活的艱難和困苦可以剝奪人類的其他一切,但唯獨剝奪不了人類最后的自由,即人類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有選擇處事態度的自由和選擇自己行為方式的自由。歸根結底,任何情況本身都孕育著意義的種子,就看你是否選擇承擔其中的自主權,主動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里我也給大家提供幾個“叩問內心”的問題,用來梳理自己的價值觀,看看自己內心到底認為什么是最重要的。
1、當在一個重要的宴會上被提起的時候,我希望自己被介紹是什么身份?為什么?
2、當我垂垂老矣,我會因為做過什么事情而感到自豪?因為沒有做過什么事情而遺憾?
3、如果給我的孩子一個忠告,我會說什么?
4、如果我有一個神奇的魔法棒,我最希望實現什么愿望?
5、我要怎樣地活,才覺得自己沒有白來世上走一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