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貴州發現新類型稀土資源:選冶分離難度極大,已研發出相關技術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下稱“成都綜合利用所”)方面發布消息,日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增謙,以及中國稀土學會、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等稀土領域核心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川滇黔相鄰區古陸相沉積型稀土綜合調查評價”項目成果進行了評審。
專家組一致認為,川滇黔相鄰區“古陸相沉積型稀土”是一種全新的稀土礦床類型。該項目由成都綜合利用所牽頭,貴州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等單位參與完成。
成都綜合利用所項目科研團隊負責人介紹,“古陸相沉積型稀土礦”賦存在川滇黔相鄰區二疊系宣威組底部黏土巖系中,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0.39%,平均厚度約2米,分布廣泛,現已新發現找礦遠景區9處,圈定找礦靶區8處,資源潛力巨大,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奠定了基礎。
本文圖均為 地調局成都綜合利用所微信公眾號 圖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同時發現,“古陸相沉積型稀土礦”的賦存狀態十分特殊,大量納米級的含稀土礦物顆粒崁布在黏土礦物層狀結構中,這使得該類型稀土選冶分離難度極大。
據介紹,成都綜合利用所經過六輪持續攻關,目前已成功研發出環境友好的“納米晶型轉變-稀土靶向分離”短流程一體化選冶技術,使稀土全元素浸出率躍升至90%左右,最高達92.1%,同時鋁、硅、鐵等主要雜質浸出率小于5%,工藝流程通過噸級規模連續擴大實驗驗證,成功制備出稀土氧化物含量大于92%的商品級混合稀土氧化物產品。
這也意味著,上述選冶技術的研發使得這類新發現的沉積型稀土礦開發利用具備了一定基礎,推動了其商業性勘查開發進程。
成都綜合利用所方面表示,此次成果評審標志著該所自2018年以來,歷經5年調查評價與科技攻關,首次提出并明確定義的“古陸相沉積型稀土礦”被正式認定為一種具有商業開發利用價值的新類型稀土資源。這也是繼離子吸附型稀土后,新發現的又一個全新稀土礦床類型。
在成都綜合利用所與貴州省相關單位共同推進找礦工作的基礎上,團隊已查明稀土氧化物推斷資源量44萬噸以上。
成都綜合利用所研究團隊表示,與碳酸巖型、堿性巖型稀土相比“古陸相沉積型稀土礦”在開采條件、鐠釹鋱鏑等高價值、關鍵稀土元素占比方面明顯占優;與離子吸附型稀土及深海富稀土軟泥相比,在品位、規模、集中程度、環境影響等方面具有優勢,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對南方離子型稀土的接替作用逐步突顯。
成都綜合利用所于1964年建所,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正局級單位。該所主要承擔以稀土為核心、稀有稀散及大宗緊缺為重點的礦產資源集約節約與綜合利用,戰略性礦產調查評價,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建所以來,承擔了大量國家、省部級、企業等各類科研技術攻關項目及研究課題。官網顯示,該所為我國建設以攀西釩鈦磁鐵礦、白云鄂博稀土鈮鐵多金屬礦、金川銅鎳礦等三大共生礦為標志的大型資源基地的開發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和戰略性基礎資料。
自2011年開始,自然資源部組織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年來,形成了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在開采消耗持續加大的情況下,主要礦產保有資源量普遍增長。去年9月,自然資源部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突出緊缺戰略性資源,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加大勘查特別是精查力度,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切實增強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成都綜合利用所方面就此次成果表示,依托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項目,進一步加強沉積型稀土礦勘查開發,對提高我國稀土資源保障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今年6月,自然資源部戰略性礦產綜合利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在成都綜合利用所揭牌。該創新中心聚焦稀土、釩鈦、鋰、鐵、銅、鎳、螢石、磷等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關鍵科學問題和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保障需求,攻克以綜合利用為主線的核心關鍵技術,推動技術工程化、產業化及應用示范,對支撐服務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該創新中心的共建單位還包括盛和資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江西省贛州市自然資源局贛縣分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