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端午節的意義是什么?
吃著黃山的粽子,感覺滋味非常好。我覺得,黃山肉粽遠遠比嘉興粽子好吃。黃山屯溪是我爺爺奶奶的老家,我從小就吃著他們包裹的黃山粽子,所以非常習慣這種口味。
吃完粽子,我忽然想起一個問題,端午的意義是什么?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源遠流長,數千年從未改變。那么年年過端午節的意義在哪里?紀念屈原?吃粽子?觀賞龍舟?愛國主義?這些當然沒錯,不過我覺得,端午最大的意義在于提醒“忠言”的重要性。這要從屈原的經歷說起。
眾所周知,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同時他也是政治家,對當時戰國格局有著清新認識。屈原才能出眾,入仕之初,就受到當時國君楚懷王的器重,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司馬遷說他知識廣博,能力很強,既能治理內亂,又擅長外交辭令。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
屈原可以說是全能人才,然而對于英才,總是會有人因為爭寵、嫉妒而陷害。由于屈原直語諫言,同時上官大夫等人的讒言,屈原遭到楚懷王的疏遠。關于這件事,司馬遷總結的很精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
屈原是深深愛著他的國家-楚國的。而他的愛國舉動,就是通過忠言來表達的。盡管一再被排擠,他依然是苦諫不已:
在發動“楚秦丹陽之戰”前,屈原曾勸阻懷王,但是懷王根本不聽。最后八萬將士陣亡,淪為秦地,國力驟降。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楚懷王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后,頃襄王接位,竟然與秦結為婚姻,以求暫時茍安。由于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并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
最終,秦國大軍步步逼近,攻破楚國都郢,屈原眼看自己一度振興的國家已經無望,也無法和渾渾噩噩的朝廷說清道理,“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于是選擇投江自殺,自沉于汨羅江。
屈原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那么為什么屈原的忠言都未被采用?如果簡單地看,用“楚王昏庸”四個字就可以解釋,但是這遠遠不夠深刻。實際上,“忠言”往往都不好聽,都有刺耳的一面,都容易得罪人,所以常常并不受歡迎。但是忠言一定是有益處,所謂:“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就是這個道理。
關于“忠言”,中國歷史上太多成語與典故,如果例舉出來,有人會認為這是“道德教育”,說服力不夠。那么我就舉個唐太宗李世民 教導自己親戚的例子,他對于自己的親人肯定不會假大空,李世民在帝王生涯過半時,寫了一篇家訓給親屬,諄諄教導,簡短直白,被列為中國十大家訓,就是《誡皇屬》: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游覽之樂,內卻聲色之娛。汝等生于富貴,長自深宮,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已。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
至于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監庶政,豈敢憚于焦勞。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高貴,以保終吉。
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翻譯一下就是:
我在位做皇帝十三年了,沒有四處游玩也沒有沉溺聲色。你們出生于富貴之家,又從小在深宮中長大。作為太子親王,首先必須約束自己。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憐憫養蠶的婦人;每吃一頓飯,都要念起耕田的農夫。
處理判斷一件事情,不要被自己的喜怒影響而感情用事。每當我處理繁雜政務時,一點都不敢因焦躁勞累而有所懈怠。你們不要鄙視別人短處,也不要倚仗自己長處,只有這樣才能永久保住自己的高貴,確保一生吉祥順利。
先賢說過:“敢于觸犯我、指出我錯誤和不足的人是我的老師;一味逢迎、盲目順從我的人是我的敵人”。這些道理你們不能不知道。
李世民在短文最后,特別提到了:“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就是要皇親國戚太子皇孫們善于納諫,善待忠告。同時小心那些只會說好話的人。顯然李世民非常清醒,他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同時也知道,一味順從自己的人,只是想偷取好處而已。
李世民口中的先賢是誰呢?就是荀子。荀子原話更全面:“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指出我的缺點又批評中肯的人,是我的老師;肯定我又贊賞恰當的人,是我的朋友;而諂媚逢迎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賊人。
再說回端午,宋朝學者趙蕃在端午節時想起屈原,他感嘆到:“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就是嘆息屈原的經歷,接下來他又說到:“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每年端午節都會下雨刮風,像是為屈原喊冤陳情。我想要找人談論事情,只聽到屋舍南北的水鳥亂叫。
趙蕃一語雙關,說出了紀念屈原最大的意義,那就是應該善待忠言。提醒“忠言”的重要性有沒有必要?當然很有必要。因為有不少世人心胸狹隘,聽見“忠言”,不喜反怒,甚至變得有攻擊性。即使年年端午紀念屈原,他們也不會獲得感悟。對忠言應該有清醒態度,這就是年年端午節的意義啊。如此這般,屈原老先生也會感到非常欣慰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