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思想周報|房租又漲了;能不能在博物館里“高談闊論”?
房租漲了,誰來管一管?
租房、房租,是一周來的熱門話題。
據《證券時報》報道,一則北京天通苑租賃房源被多家住房租賃企業爭搶,最終導致租金短期內暴漲的消息引爆網絡,人們開始關注快速上漲的租金和住房租賃企業哄抬租金的現象。
于是,原我愛我家副總裁的胡景暉“隔空喊話”:“要政府管一管長租公寓。”
微信號“紫竹張先生”發表文章《為什么中介哄搶租賃房源,因為販毒都沒它來錢快》,引用胡景暉的話“長租公寓爆倉,一定比P2P暴雷更厲害”,并進一步解釋說:“從目前的種種跡象看,這些長租公寓涉嫌利用法律盲區侵犯租客和房東的權益,以空手套白狼的形式套取大量貸款資金用于自身發展,把風險轉移給房東和租客以及全社會,而把所有的利益留給自己。這些長租公寓,真的可能一夜爆倉,從而引發劇烈的社會動蕩。”
據“紫竹張先生”分析中介的套路是:
首先,中介和房東聯系,承諾包租,錢由中介按月支付,房東一聽好事啊,收租是個麻煩活,由中介統一包辦放心多了,這就是長租公寓的前身,中介代管的租賃房源,而現在的長租公寓,實際上也是這么個玩法。
然后,中介和租客聯系,號稱押一付一甚至押0付一來吸引客源,只需要一點服務費就可以,通過種種誘導讓你簽了合同后,你突然發現,你和一家XX金融公司產生了聯系,每個月的租金不是打給房東的,甚至也不是打給中介的,而是需要打給這家金融公司的,然后你的服務費,也是交給這家金融公司的。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中介誘導你簽下的,是一份貸款合同,你以個人信用做承諾,通過綁定身份證和銀行卡獲得了金融公司一年的租金貸款,金融公司一次性把你12個月的租金全部打給了中介,然后你一個月一個月慢慢的還給銀行錢,同時還要支付5.8%的“服務費”。
這個時候,你欠下了金融公司12個月租金,然后一個月一個月的還,你和金融公司構成借貸關系,這是你自己簽字的。那么中介拿了你的貸款之后有沒有全部給房東呢,沒有,中介一般是按季度付給房東租金,也就是三個月一次付給房東,其他的錢全部扣在自己手里。
最后,該文章評論道:“現在你知道為什么中介公司突然那么財大氣粗,寧可抬價50%也要搶房源了嗎?因為他們能夠靠房源竊取租客的貸款資金,如果一切順利那么所有收益歸自己,如果不順利那么全社會來承擔他的風險和損失。”
長租公寓的出現也讓“惜租”的房東們多了一個漲租的理由。據《證券時報》記者在深圳福田區調查發現:多位業主趁著暑假正值租賃高峰,打算把自己的房子出租,但得知同一小區的一些房源被長租公寓品牌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拿下后,紛紛表示要提高自己出租的價格。
根據《人民日報》最新的文章:今年6月,住建部會同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 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全國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文章評論說:“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法治為百姓安居守住底線。一方面,落實‘租購并舉’離不開資本的進入,但對于不按約定用途使用銀行貸款等行為,必須要納入依法有效的監管之下;另一方面,對于個別人哄抬租金、擾亂市場等行為,相關部門也要及時從嚴處罰、聯合懲戒。”
此外,也有消息稱:“先是北京市住建委集中約談自如、相寓、蛋殼等住房租賃企業,接著是北京房地產中介協會召開座談會,討論房租上漲過快的問題。會后,相關企業承諾未來兩個月不漲租金,并盡快拿出共計超過12萬套房源投向市場。”
微信號“國是直通車”發表文章《12萬套房源投放市場,房租就會降了嗎?》,設問“12萬套,為什么之前不拿出來?”“難道是長租公寓囤積居奇?”“市場到底還有多少存量被企業拿著不放?”“12萬套如果不是存量,這是讓企業明目張膽去搶房?”
該文章引用的觀點之一為“資本助推房租上漲”,長租公寓依靠資本的支撐,在市場不計成本瘋狂“收”房子,為的是搶占市場份額,達到壟斷目的,從而操控房源價格。在行業里,認同這一觀點行業內人士有我愛我家集團原副總裁胡景暉、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恒大研究院副院長夏磊、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雷等。
該文章也引用反對觀點“長租公寓沒有達到壟斷市場,進而操控房租的能力”。比如,萬科集團總裁祝九勝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回應長租公寓推高租金認為這可能是個誤會,“機構滲透率、參與率,最厲害的北京也沒到5%。”自如首席執行官熊林,明源地產研究院蘇兮,世聯行集團副總裁、世聯紅璞公寓總經理甘偉均公開表示同意這一觀點。
無論持哪方觀點,房租上漲的現實擺在面前。該文章引用一位網名“仙翩”的作者此前發布帖子稱:自家天通苑的120平米三居要出租,心理預期價位是7500元/月,在自如和蛋殼公寓兩家公司詢問后,卻被兩方拼命爭搶,自如報價提高到9500,蛋殼則說要比自如高300元,最終蛋殼給到10800元/月的價格,付11個月。并最后引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原研究員黃萬盛的話評論道:“居住權是一個城市最低的底線之一。房租的大幅上漲,削弱了城市吸引力,傷害了城市競爭力。然而,當前租賃市場還有很多任性、隨意與不透明的地方,讓中介與房東找到機會‘宰殺’租客。”
“12萬套”只是一個數字,租客則各有著冷暖自知的生活。北京青年報發表文章《除了12萬套房源還有什么可以穩住房租?》,評論說:“一些分散式長租公寓搶奪房源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會引發市場租金上漲,但更重要的是容易引發區域內租金上漲的恐慌心理。此次住建委的行動就是給予敢于‘亂漲’租金的部分機構當頭棒喝,對于穩定市場的未來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引用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未來租房市場在政策層面的建議:
首先,制度先行、法律保障。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穩定租金無不需要借助強制手段來保障,例如德國出臺的租賃法律,對于租金上漲幅度都有明確規定,由此實現了租金的穩定性。目前不少城市已經出臺了租賃相關的文件和政策,但目前國內租賃還未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保障的力度有待切實提高。
其次,需要合理增加和匹配不同人群租賃房源,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人群保障性租賃房源供給。在此基礎上加大集體土地租賃房源試點,加快部分城市商住用房改建成出租房源,推動房企自持性用地上市等手段都可以保障租賃房源量穩步增加。
最后,對于各類租賃運營機構要采用“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一方面針對包括長租公寓在內的各類租賃運營方給予更多政策、稅收和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各地需要做好相關監管工作,重點嚴查侵犯承租人合法權益、隨意上漲租金等問題。
在“澎湃新聞”的報道《租金上漲與租房難如何化解?專家呼吁出臺住房租賃法》中,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也認為:化解租金上漲與租房難,一是需要住房租賃法的立法。保障租房一方的基本權益。其二是金融制度突破。放開房地產投資基金,這樣就可以解決自持項目與長租平臺高成本的問題。其三是完善住房制度與住房供應體系,允許企業拿地自建職工房,并給金融、稅收、財政的優惠政策。并且共有房、租賃房、公租房的必須保障立馬上市供應,規定享受對象不設置限制戶籍門檻。其四是培育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屋租賃行業快速發展。目前,全國已有超過40座城市多次發布相關政策,細化房地產租賃市場的發展和監管,涉及租賃雙方權益、增加租賃住房供應以及發展租賃企業三個層面,涉及公共服務權益、住房公積金、稅收優惠、租賃權益保障等多個方面,但顯然,政策支持還一時難解剛需之渴,房源供給的結構性短缺仍是制約我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一大瓶頸。
伴隨房租上漲,《證券時報》同時提出“房租異常上漲意味著房價拐點臨近”,在文章中提出:“房租異常上漲很可能表明房價即將面臨拐點。當前我國熱點城市房租異常上漲,雖然有房價高位運行對房租的拉動作用,也有房地產調控措施對房價上漲的抑制作用,但更多可能是房價上漲動力衰減的信號。”
“澎湃新聞”評論員也著文回憶《北京租房往事》,感嘆租房歲月“總之,租房是一件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事,有時甚至會使人懷疑人生”;感慨世事滄桑“房價與房租的故事告訴我們,先掙到錢的人跟后掙到錢的人,可能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感懷夢醒時分“而今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看著新聞里那些為房租猛漲焦頭爛額的年輕人,我不禁感到一陣后怕。我想,現在的年輕人里應該有不少人像當年的我一樣天真,以為生命里應該有一段不顧一切去追夢的時光。只是他們可能比我醒悟地更早。”
再討論一次“在博物館里能自由的高談闊論嗎?”
參觀者在恭王府“給朋友介紹歷史”,“就講解問題與工作人員產生了一些矛盾”。這一事件將博物館及關于公共空間的行為界線再次擺在行業、輿論與民眾面前。
據《北京青年報》的報道:“北京市民路一夫(化名)反映,他在恭王府博物館展廳內為朋友介紹相關歷史知識時被工作人員勸阻。工作人員告訴他在展廳內不允許做講解,這讓路先生非常費解。”
路一夫的觀點是:“我又不是‘野導游’,只是給朋友介紹歷史,為什么不行?”
恭王府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示:“恭王府內確實禁止非本博物館的講解員或志愿者講解,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博物館內游覽混亂,以及‘野導游’傳播錯誤的歷史信息。”
對于制止路先生,恭王府方面的解釋是:“因為他在展廳內講解的時候聲音太大,過程中吸引了一些散客過去聽他講解。如果一定要為朋友進行講解,建議放小音量或到展廳外進行。”
針對恭王府發生的事件,《光明日報》的評論《勸阻參觀者講解,博物館當有“博”的氣度》較為激烈,認為:“公共博物館是文化傳承的場所,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建筑、遺跡,更是屬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文化遺產。博物館不能以加強管理之名,實施某種觀念的壟斷。”更進而提出:“不管是‘網紅’講解員,還是參觀者自發地開展‘民間講解’,都是博物館應有的開放和多元性的體現。對此,管理方應當積極鼓勵引導,而不是生硬地阻止,更不能囿于自身利益格局打小算盤。”
“澎湃新聞”思想市場欄目曾于“國際思想周報”探討過《在博物館里能自由的高談闊論嗎?》,去年,網名“瑪麗-諾埃·葛麗松”的年輕女游客陪三位美國朋友參觀凡爾賽宮,同樣因為替同行的朋友解說展品,而被保安勸說離開展廳。
她在凡爾賽發出的疑問與今天路先生在恭王府問到的類似,她不解的是:“難道在博物館里,我們連和自己的親友聊聊藝術的權利也沒有嗎?”
事實上,在《凡爾賽宮與特里亞儂宮博物院游覽規則》關于團體游的第23條中規定:“行使講解權應事先向本機構主席預約并取得許可。管理人員確保相關規定得到遵守。必要情況下,如在游客人流量較大時,管理人員有權禁止講解,以確保游客人身安全。如遇現場事故,所有具有講解權利的團體陪同人員或導游人員應在凡爾賽宮、博物院和國家園林公共管理機構(EPV)工作人員的要求下出示授予其講解權的正式導游證或職業資格證以及預約證明。如無這些證件,任何國家導游講解員或陪同人員均將由凡爾賽宮、博物院和國家園林公共管理機構(EPV)工作人員在游覽結束時送出。如果再次違反規定,將被視為違章者禁止入場。”
針對此事件,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巴黎大皇宮博物館負責下屬機構協調的副主任柯蕾亞·麗雄(Cléa Richon)表示:“大多數博物館都有類似的規定,只不過各自在執行上略有不同。”在法國,神圣的言論自由權在這些公共機構里是受到限制的,但這種限制并不是實質性的,只是形式上的,“主要是為了避免雜亂的講解妨礙到其他參觀者自主欣賞的自由”。
在關于恭王府事件的另一則報道中,提到了事發時的監控視頻:該視頻顯示,路先生當時在葆光室的東耳房內為周圍的幾人講解,跟隨者有十多人。隨后,一名工作人員從另一個房間走了過來勸阻路先生。據恭王府方面解釋:“工作人員和路先生分別在兩個房間,他當時的聲音是很大的,要不然我們的工作人員不會聽見并趕過去勸阻的。我們無法阻止游客間的個人交談,但是最好能夠在展廳外進行探討或講解。”
無論如何,有關公共空間的話題得以借此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除“公共”之外,“權威”、“闡釋”,也得以借此話題再次有機會在我們腦海中游蕩一下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