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牽頭開展“腦起搏器”治療強迫癥臨床研究
會議現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供圖
強迫癥是精神障礙中的難治性疾病之一,被稱為“精神疾病中的癌癥”,亦是世界十大致殘性疾病之一。
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強迫癥高峰論壇”中,作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強迫癥診治中心負責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振透露,其帶領的強迫癥研究團隊,與中科院神經所以及一家創新企業合作,正在開展一項腦深部電刺激治療難治性強迫癥的研究,將為難治性強迫癥患者帶來曙光。
王振強調,腦深部電刺激又被叫做“腦起搏器”治療,該項目是首個采用國產“腦起搏器”治療難治性強迫癥的項目,也是首個采用國際領先的雙靶點刺激技術治療精神疾病的大樣本臨床研究。
強迫癥在國際報告的研究數據中治療有效率為40%-60%,但其中只有20%能達到臨床治愈。在臨床上,強迫癥的誤診率仍然較高,一部分患者常常會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個體差異也很大,就算使用了心理、藥物、神經調控療法,仍然有20%-30%的患者療效較差,從而發展為難治性強迫癥。
“目前,已經有30余名難治性患者接受了治療,其中最小年齡的一名患者年僅14歲,原先成績很好,但期末考前半年生病,出現了許多強迫癥狀,他需要花3個小時上廁所,總怕臟、怕傷害別人,怕自己說了不尊重別人的話,成績因此一落千丈。”王振進一步表示,這一項臨床試驗通過微創手術將直徑1.27mm的電極植入到腦內目標核團,通過植入胸部皮下的刺激器輸出不同參數的刺激信號,達到治療強迫癥的目的。這款雙靶點電極及刺激芯片,突破了現有技術局限,能夠在同一根電極上對于兩個不同的腦功能區輸出不同頻率、脈寬和電壓的電刺激脈沖,是一款靶向電子藥。
根據預實驗的結果顯示,60%患者可達到臨床治愈水平,一些早期入組的患者刺激參數不斷降低,且癥狀沒有出現明顯反彈,甚至少量已經達到可以取出電極的程度,未來,研究團隊將對這些患者進行長期隨訪。
“強迫癥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給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和負擔。”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鴻毅指出,在醫療服務的過程中,需運用整體觀來理解疾病、并采用多學科交叉的方式治療疾病,他特別強調著重關注青少年強迫癥的預防。
“此次論壇是疫情后強迫癥診療相關領域專家首次以線下形式相聚召開,希望能通過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國內強迫癥的診治水平。”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趙敏則表示,強迫癥的病程大多是慢性病程,治療過程的關鍵要點是要實現早發現早治療,這需要患者和醫療團隊一起配合規范化治療,制定個體化的治療目標,跟蹤觀察病情變化,動態調整治療方案和治療目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