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玩家們”在造車“圍城”中樂此不疲
“車能不能造出來不重要,只要“造車藍圖”能繼續畫下去,就有人會為這幅“畫”買單。”
作者/玄青
發布會開了,新車型亮相了,新的投融資也來了……賈躍亭的FF91終于進入了量產階段。縱觀世界汽車工業史,賈躍亭曲折、離奇、打不死的造車夢比產品本身更具看點。
01
賈躍亭的造車錢又被“造”掉了
歷時九年,已經燒掉數十億美元的FF,終于迎來了首次亮相和首批交付的時刻。但這一過程也經歷了數次反轉。
5月25日,FF宣布舉行FF 912.0終極發布,首批用戶將有機會全額付款以體驗創新的FF 91,并鎖定產品的擁有權。
5月31日上午9點,發布會如約而至,FF91 2.0亮相后,外界以休旅跨界車造型“大鼠標”來形容這款ai超級跑車。
6月17日,FF發通告稱,把第二階段的交付時間從今年6月延遲至今年8月。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第五次“跳票”了。
6月21日,賈躍亭在微博上對延期交付行為發長文致歉,稱此次交付推遲是因為FF團隊的工業化能力不足和融資能力不足。
6月27日,FF稱獲得最高1.05億美元(約7.59億元)的融資承諾。這些融資將被用于支持FF 91的持續生產和交付。
根據FF發布的最新財報,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凈收入650萬美元(4620萬人民幣),虧損1.531億美元(10.88億人民幣)。自2014年成立至2022年年底,FF累計虧損已達34.35億美元(244億人民幣)。
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FF資金鏈“風險”始終存在。據統計,FF自成立至今,總共融資了14次。即使現階段部分產能可以運行,但上述融資與全面交付FF91“還需3億美元”的目標相差甚遠。如果融資數額屬實,我們不得不佩服賈躍亭強大的吸金能力。要知道,賈躍亭是通過債務重組、反向拆股,拉來恒大、泛海系、煤老板共同注資等一系列操作,才使FF走到今天。
02
FF91到底能不能量產?
目前,FF最棘手問題的并不是資金,而是產能。FF91交付數次“跳票”,能否量產一直是外界最大的質疑。2021年10月,距FF成功登陸美股不到4個月,FF就被做空機構J Capital Research(投資咨詢公司)盯上。當時做空的理由之一就是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汽車預訂數量、量產能力數據存在虛假信息,量產情況被質疑。
翻看FF對外公開的資料,可以看出FF91“難產”原因有三。
一是建造基礎建設耗費大量資金。擁有自建產線是車企量產和交付的關鍵,當年賈躍亭在拿到恒大的投資后,馬上宣布其在加州占地110萬平方英尺的漢福德工廠破土動工,但是建造符合汽車工廠的生產體系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投入巨額資金。在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家新造車企可以完全自建生產體系,很多公司選擇外包。可見,賈躍亭將大量資金投向了自建生產體系。數據顯示,2017年底,FF只用了兩個月就“燒光”了恒大投資的8億美元,這與對產線的巨額投資不無關系。
二是砸重金解決技術難題。賈躍亭對FF91的畫像是““法拉利+邁巴赫”——極致科技頂奢產品、技術和品牌定位+塔尖用戶共創共享輕資產模式。但時間已過九年,當初的很多裝配標準已過時,電池續航700Km的豪言如今看起來也泛善可陳,賈躍亭自己也承認“FF團隊的工業化能力不足。”在FF不停拉長生產周期的同時,也意味著不斷地自我否定,打亂節奏。如果沒有重資保障技術革新,很難實現“創新、量產、最前沿”的目標。
三是花錢請人。賈躍亭的造車總監們都大有來頭。FF聯合創始人Nick Sampson先后效力于特斯拉、蓮花和捷豹;FF前全球設計負責人Richard Kim曾是寶馬i系列首席設計師;FF前首席技術官Ulrich kranz是寶馬i系列靈魂人物;負責全球制造業務的副總裁Dag Reckhorn是特斯拉Model S前制造總監……
2019年,原寶馬i8車型開發負責人、拜騰創始人畢福康出任FF公司CEO,企圖挽回FF下沉頹勢。但2022年FF測試車自燃起火,漸接導致其被罷免。后來,FF中國區CEO陳雪峰接任CEO。
陳雪峰業務精深,眼光獨到。他的加入,意味著FF在產線獨立和量產加速方面更進一步。
業界也對賈躍亭的執著和勇氣報以認可。理想汽車CEO李想日前發微博表示:“FF91,第一批造車新勢力中造型設計最前沿、最大膽的車型,沒有之一。FF91發布造型的時候,理想ONE還在設計造型。我們有很多優秀的負責人都是從FF過來的,包含智能座艙的多個負責人,還有好幾個產品經理。”
03
新造車勢力未來并不明朗
如今,不僅是FF,造車新勢力們也越發感嘆日子不好過。據統計,國內早已形成車型產品鏈的蔚小理依然還在虧損,它們三家2022年一共賣出37.6萬臺車,虧損256億元。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表示,以前看別人造車覺得100億元太夸張,現在自己造車才知道200億元都不夠花。
如果說前兩年大家都能燒錢搶占市場,但今年政府取消了新能源汽車補貼,市場也進入過度競爭時期,車企單一的競品紅利在消失,很多車企是“賣一輛虧一輛”。
業內人士指出,僅電池研發費用就占新能源造車成本的一半,還要解決芯片不被卡脖子,全硬件智能一體化升級問題,多重工作齊頭并進,燒去千億本金也不夸張。這就像一場長跑,只有開始,沒有終點,除非中途退賽。各位參賽選手狀態也不盡相同,有人需要保持體力,有人需要奮力沖刺。
對于FF來說,靠單一的車型根本無法覆蓋成本,更別說盈利了。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是保持體力一直陪跑,不斷注資續命。所以很多時候,賈躍亭更愿意自稱造車“玩家”,而不是某某品牌研發者。這種一廂情愿似的一往無前,有著“玩命”的賭徒心態,也蘊含著執著的企業家精神。
在“造車”的“圍城”里,各位玩家卻在樂此不疲。如今的老賈越戰越勇,對他的輿論態勢也從全民共討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大家似乎得到共識,車能不能造出來不重要,只要能畫出“造車藍圖”,就有人會為這幅“畫”買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