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壹美專訪 | 老安:中國有個大寶庫,一直有吸引我的東西
壹美美術館“平視——老安攝影展”已于2023年4月8日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壹美美術館承辦,由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主任、教授唐暉擔任策展人,并得到了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中心的特別支持,展期為2023年4月8日至2023年5月28日。展覽在壹美美術館二樓展出,展示意大利攝影師老安(Andrea Cavazzuti)于20世紀80、90年代在中國各地拍攝的88件作品。
老安:
中國有個大寶庫
一直有吸引我的東西
穿過狹小的巷道,駛進一座復古風情的小院,眼前是一幢富有年代感的二層老房,頗具歐式風格的門廊與艷紅色的墻漆隱隱透露出昔日的光輝景色。堅持以這里作為工作室的老安,在我們心中多了幾分隱居的掃地僧的印象。
在“平視——老安攝影展”開展約兩周前,壹美美術館的展覽團隊決定對攝影家老安進行深度訪談,以充分準備展覽工作。老安對我們采訪團隊的到來表現得很熱情,主動迎接我們進入這年代感濃厚如意式濃縮的老樓。踩著“吱呀吱呀”抱怨著的已有年頭的木制樓梯,一行人來到二層的工作室房間,訪談就此開始。
老安接受壹美美術館的采訪
午后的陽光為房間鍍上泛黃的光暈,空氣中涌動的浮塵像是承載了回憶片段的吉光片羽,時光在這里也放慢了腳步。如果說宅邸的年久失修和玄關物件的凌亂無序能夠印證老安的隨性淡然,那么工作室就是映照他有條不紊的工作習慣的一面鏡子。在采訪過程中,老安為我們逐個拉開專門存放攝像裝備和膠卷底片的各式檔案柜,展示自己曾經為之驕傲的珍貴家當。當他從像是藥房存放中藥的小抽屜中掏出市面罕見的舊款相機、存儲器等上世紀末的電子設備,如數家珍地介紹自己與這些“老東西”的回憶時,他就像是看著沉睡的老友,眼中升騰起對那段青蔥歲月的懷戀。對于我們這些未曾親身感受往昔歲月的年輕一輩,這些老舊設備是引領我們進入想象中舊時代的通道;但是對于老安,每一樣設備都是過去經歷的證明,是重溫舊夢的路標。
壹美美術館展覽現場
“我這一生基本上一直生活在一個比較興奮的環境里面,比較積極、樂觀的,就覺得一天比一天好,覺得未來是美好的。所以這種心態,就是社會的這種氛圍,肯定是影響了我們。” 老安的回答里稍帶些小得意,但如他般連續經歷兩個國家發展期的經歷不可不謂之幸運。八十年代經濟騰飛的中國,讓老安看到了六十年代經濟振興的意大利的影子,親切感油然而生。新鮮的生活環境與熟悉的發展階段相交叉的中國,成為老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寶庫。帶著同樣的“平視”視線,他拍下了兩個國家人民平凡生活中的趣味日常。通過老安的鏡頭,我們看到了天各一方的拍攝對象,在生活態度上的相似之處與表現方式的些許不同。這種對比的方式像是中意兩國一場袒露心胸的民間交流。
老安《廈門,1984》
老安的畫家好友劉小東曾說,老安與他的拍攝對象之間總是保持著“禮貌的距離”——既是說物理距離,也含蓄地表示老安從不干涉拍攝對象的日常生活。當然,不干涉意味著自然、不做作,但同樣也暗含疏遠、陌生、距離感的傾向。在拍攝的當下,作為國際友人的老安與中國社會生活之間尚存距離感;四十余年后的今天,反而是年輕一代中國觀眾與照片中的場景產生了代溝。當我們追隨當年老安的腳步,代入他的視角走進那段陌生的歷史,“禮貌的距離”在此時便更加耐人尋味——畫面正對的拍攝者老安,正在觀看畫面的我們,都與我們的觀看(拍攝)對象產生了“禮貌的距離”。
老安 《北京,1991》
中國與意大利,現在與過去,藝術家與觀眾……老安的作品如同鉤針將或具象或抽象的概念編織在一起,相互連接。雖然文藝圈好友們對他不吝贊美之詞,但要一次性講明白個中奧妙并不容易,因為你總能不定時地被照片某處吸引,品出新的滋味。對往事的回憶,對當下的審視,我們通過老安的作品在二者之間反復游走,并樂此不疲。
當前展覽
免費觀展
開館時間:10:00 - 17:00(每周一閉館)
掃描下方二維碼預約參觀
END
-one art museum-
壹美美術館官方微信出品
編輯: 鄒映橋
文字:高珺
視頻制作:何輝
審核:楊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