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紀錄片《中國元宇宙》總導演石嵐
中國第一部聚焦“元宇宙”領域的大型科學人文紀錄片《中國元宇宙》(暫定名)已于2023年3月19日舉行開機儀式。該片將同觀眾一起探索“元宇宙”這一炙手可熱的概念,此外,該片將首先重點關注醫療、教育、文旅、制造業等“元宇宙”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和成熟的先行領域,展現元宇宙技術正在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在2023年一月中下旬,作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成功“出圈”。它的火爆再次引發了中國社會對“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概念的討論。因此紀錄片《中國元宇宙》自開機以來,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在2023年3月19日《中國元宇宙》紀錄片開機暨“元宇宙中國行”活動的發布會上,相關領導、業界專家學者和行業踐行者對“元宇宙”在中國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熱烈討論,此外還表達了對《中國元宇宙》和“元宇宙中國行”活動的期待。在5月19日,福州作為“元宇宙中國行”系列活動第一站,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資料圖片)
近日,我們采訪了《中國元宇宙》的總導演石嵐。石嵐是資深紀錄片導演,任職于中央新影發現紀實傳媒,曾操刀過多部重要作品。
本期嘉賓 石嵐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員,一直參與央視大型紀錄片的創作,題材涉及財經、科學、教育、醫學、人工智能等。分集導演作品包括《華爾街》《貨幣》《手術兩百年》《防疫之鏈》《人參》《創業英雄》等;總導演作品包括《育見未來》《我給祖國唱首歌》;總制作人作品《紀錄片<手術兩百年>之醫學大家訪談錄》。
在她看來,“元宇宙是人類的共同未來和命運,數字中國是中國走向元宇宙的必由之路?!蓖瑫r,她強調說,“中國人以“元”字加以命名,這會賦予它新的、更加廣泛的含義。不能以西方的元宇宙概念來界定、限制中國人的想象,中國人的道路?!?/p>
以下,是“科影發現”小編采訪實錄:
小編:
在2023年3月,《中國元宇宙》已于北京開機,作為本片的總導演,您是怎么理解“元宇宙”這一概念的呢?
石嵐導演:
這也是我和總策劃陳峰老師一直在探討的問題。隨著開機儀式的舉行,我們的主創團隊已經展開了實地調研工作,對于一些與我們紀錄片高度契合的場景、案例和專家,我們正在拍攝之中。當然,在這一與“元宇宙”探訪和接觸的過程中,我們聽到了來自方方面面不同的聲音,有樂觀的,也有悲觀的,我們也從中建立起對元宇宙的基本認識。
西方元宇宙概念源于科幻,源于游戲,源于社交,中國人以“元”字加以命名,賦予它新的、更加廣泛的含義。不能以西方的元宇宙概念來界定、限制中國人的想象,中國人的道路。虛擬現實是技術,人工智能也是技術,虛擬現實是入口是界面,人工智能是支柱是靈魂,當然還有底層的計算機,中間的互聯網、通信技術等等,這些技術構成的整體圖景才是我們認為的“元宇宙”。
小編:
是什么契機讓您想到要策劃《中國元宇宙》這樣一部紀錄片呢?
石嵐導演:
我們的創作團隊主要來自1960年成立的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關注和展示“科學技術”,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
今天,元宇宙浪潮呼嘯而至,人工智能的浪潮又撲面而來。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真正的日新月異的巨大變革,這場元宇宙運動也許在未來就會成為歷史的重要一頁。
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元宇宙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生態構建,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區域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建設,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指導下,中央新影發現紀實傳媒策劃、出品大型紀錄片《中國元宇宙》,并推出“元宇宙中國行”活動。希望以元宇宙技術綜合科普行動,為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建立數字中國,貢獻力量。作為科學紀錄片創作的“國家隊”,我們希望拍攝一部關于“中國元宇宙”的紀錄片,隆重記錄下這段歷史。我們更希望以傳播的力量來推動這場偉大的科技運動。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們確立了一個“元宇宙中國行”活動計劃,也就是在2023年在全國范圍內走訪10個最具“元宇宙”基因的城市,舉辦科普活動、高端論壇,甄選各地最具代表的科研和踐行故事,入選紀錄片《中國元宇宙》拍攝案例庫。
主創團隊走訪專家
小編:
為了向大眾普及“元宇宙”這一概念,目前您和您的團隊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石嵐導演:
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要兩翼齊飛,我們希望把推動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結合起來。我們要向公眾更好地科普元宇宙科技的觀念和知識,讓元宇宙觀念從圈內走向圈外,走向大眾。我們要大海撈針般地尋找最佳的應用場景和落地案例,以事實的力量、真實的效果,推動以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元宇宙科技賦能千行百業。
主創團隊體驗元宇宙技術
小編:
您提到目前暫定“中國元宇宙”為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為何本片的名字一直不能確定呢?
石嵐導演:
策劃之初,我們擬定名稱為《中國元宇宙》,然而,關于“元宇宙”的概念尚未達成一致認識。所以我和總策劃陳峰老師開始考慮如果避開“元宇宙”一詞,該如何命名?如何包容更豐富的內容?(這個名字)只是過程中的一個設想,也是聽取大家的意見,尋找更好的表達可能性。如有更好的我們可以采納。我們知道聯網計算機的出現標志著第一次數字化革命的到來。在這一階段,計算機主要依靠搜索引擎和瀏覽器聯網??紤]到無線連接尚未出現,其應用場景只能局限于室內。觸屏智能手機的出現引爆了第二次數字化革命,帶來了從電腦瀏覽器到手機APP的“遷徙”。自此,我們的消費、社交、娛樂及設備使用方式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目前我們相信元宇宙有望引領下一次數字化革命,解鎖虛擬世界的深度沉浸式訪問,并開拓觸摸屏之外的空間。換言之,元宇宙將模糊虛與實的邊界。我們即將進入我們所理解的“元宇宙新時代”,于是我們設想過“重啟未來”這個名字,它有“基于對未來的預演,重新啟動通向未來的行程”的意思。因為按照自然狀態,事物慣性發展,我們會有一個未來。如果基于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主動加以預測、預演、設計、改變,也可能帶來一個更加符合期待的未來。英文的解釋也許更貼切——“Another Future”。但后來我們又思考到,數字是元宇宙或者說信息時代最基本的構成,它是基礎,所以目前我們設想這部紀錄片的名字會叫《萬物皆數》,如此解釋,請大家指教。
小編:
我們都知道紀錄片會有分集內容,每一集會有各自的邏輯線索。那么目前主創是怎么構建這部片子的內容框架和脈絡的?它會包含哪些重大內容呢?
石嵐導演:
正如我剛才所說,元宇宙這個概念仍在發展而且關于它的科技發展也是瞬息萬變的。為了展現這一快速發展的概念,我們不能像制作傳統紀錄片那樣花較長的制作周期全部完成以后再播出。因此我們設定這部紀錄片是“4+4”的布局。也就是說,《中國元宇宙》將由四集先導片和四集行業片組成,每集時長25分鐘。四集先導片暫定為我剛才提到的《萬物皆數》這個名字:第一集《始于計算》,第二集《想象成真》,第三集《數實融合》,第四集《數智生存》,分別講述數字中國的基礎建設,支柱技術,數字經濟及產業化,數字生活及文明,計劃于2023年底,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
在后四集行業片中,我們先選擇了四個目前在我們的認知中,元宇宙技術運用較為成熟和廣泛且有代表性的行業:教育、醫療、制造、文旅。我們將展現在這四個行業內元宇宙技術的實際應用。全片八集還將統一在全網推出。
小編:
您認為《中國元宇宙》紀錄片作為科普類紀錄片的亮點與創新點在哪里呢?它會從哪些方面吸引觀眾呢?
石嵐導演:
首先在創作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元宇宙”的方式來詮釋元宇宙,所以將會在實際拍攝中盡可能使用相關技術,比如設置一個“虛擬數字人”。
尤其要介紹的是,這一次我們希望嘗試用元宇宙的方式來表達中國元宇宙,包括實際拍攝中借助相關的技術,同時嘗試來做一個形式上的元宇宙版本紀錄片,觀眾可以帶上頭盔或者眼鏡,以游戲的方式,參與我們的元宇宙版本的紀錄片,在互動中接受到我們希望傳播的相關科普知識。當然,同步也會推出收集客戶的版本,方便更多的觀眾參與其中。
其次在傳播方式上,我們也將打破傳統。持續打造《中國元宇宙》的傳播聲浪,從2023年3月開機儀式發布以來,陸續在中央級媒體,以及全網推出。
同時我們計劃采取立體的傳播方式,我們將會推出25分鐘為一集的紀錄片,也會有多個版本時長的短視頻,以及“元宇宙中國行”的活動舉辦,和與之相匹配的各類新聞咨詢的推出,讓我們這個紀錄片項目持續曝光,多方式曝光,全方位曝光。
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將紀錄片《中國元宇宙》打造成我們團隊的又一部現象級紀錄片,將《中國元宇宙》項目打造成傳播工程的傳奇。
小編:
目前這部片子的制作進度,到達了一個什么階段?
石嵐導演:
目前,我們主創團隊正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元宇宙”好故事。包括行業內的領軍人物,為我們提供思想,行業內的典型案例,為我們提供鮮活的人物故事,行業內的精彩場景,豐富我們紀錄片的視覺呈現。遇到合適的故事、場景、專家,主創團隊便隨時啟動調研。
小編:
這將是中國首部元宇宙題材的紀錄片,與您以往所創作的題材都不同,所以在您的創作中有沒有遇到難題?您是怎樣解決的呢?
石嵐導演:
困難是肉眼可見的,也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盡我們所能地去全面了解,深入了解這個領域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來觀察、判斷。但是我們堅信,“元宇宙”一定就是未來,而且是可及的未來,所以這也是更加堅定我們要做好這個項目的信念的根本。
小編:
在最后,您能否介紹一下在前面“創新點”問題中提到的“元宇宙中國行”這一紀錄片的配套活動?
石嵐導演:
“元宇宙中國行”這一活動包括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科學傳播三大板塊。科技創新板塊計劃于2023年在中國的10個城市舉辦城市元宇宙創新大賽,推動元宇宙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科學普及板塊將舉辦“元宇宙+”相關話題科普活動及城市高峰論壇,鏈接業內知名專家、企業家、投資者,推介城市元宇宙發展經驗,提升城市品牌和全國影響力,從科普的角度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建立數字中國;科學傳播板塊將推出紀錄片《中國元宇宙》、同名圖書《中國元宇宙》、科普短視頻、元宇宙案例影像庫,構建多維度立體式元宇宙傳播格局,持續打造傳播影響力。福州作為“元宇宙中國行”系列活動第一站,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3月29日,《中國元宇宙》項目組走進上海,與AR產業代表共同探討芯片、半導體行業在元宇宙爆炸式發展背景下的趨勢和動向,與會行業代表們紛紛表示愿意積極參與“紀錄片+元宇宙中國行”活動,提供AR產業的發展經驗。5月19日,《中國元宇宙》主創人員也亮相了廈門元宇宙產業博覽會進行項目推介。目前“元宇宙中國行”活動正在持續進行。
《中國元宇宙》(暫定名)計劃年內殺青,即將和大家見面。我們將為大家持續關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