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首款AI藥物完成2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
·互聯網數據資訊網(BCC)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AI新藥研發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1.1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40.7%。不過截至目前,全球還沒有一款由AI研發的藥物成功上市。
我們會迎來首個AI研發的藥物嗎?
6月27日,英矽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Insilico Medicine)宣布,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并非簡單分析有數據,而是學習歸納已有數據后進行演繹創造)篩選靶點,并設計的抗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慢性瘢痕性肺部疾病,其特點是肺功能進行性和不可逆的下降)小分子候選藥物INS018_055,已推進至2期臨床試驗階段。
該藥物由英矽智能自主研發,已完成2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該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旨在評價INS018_055口服給藥12周后,在治療IPF受試者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和初步有效性方面的作用。
據悉,這項研究包括4個平行隊列,為了在更大規模人群中評估候選藥物,英矽智能計劃在中國和美國近40個研究中心招募60例IPF患者,同步開展2期臨床試驗。英矽智能于2023年4月開啟中國患者招募,并于2023年6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臨床試驗批件,批準同步在美國開展針對INS018_055的2期臨床試驗。
此前,INS018_055已獲得FDA孤兒藥認定(又稱為罕見藥,是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藥品),根據1期數據,INS018_055在健康受試者中表現出良好的藥代動力學(PK)特征,給藥7天后未發現明顯蓄積(藥物到達體內后來不及代謝、排泄,從而使藥物不斷在體內積聚)。此外,INS018_055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期間并未產生死亡或嚴重不良事件(SAE)報告。該研究報告了1例停藥事件,該受試者因流感樣疾病終止研究,該不良事件與研究藥物無關。所有治療相關不良反應(AE)均為輕度,并已在研究結束時得到恢復。
據INS018_055中國2期臨床試驗牽頭研究者(Leading PI)、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徐作軍介紹,IPF屬于間質性肺?。ㄒ唤M以肺泡壁和肺泡腔具有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癥和纖維化為特征性病理改變,以進行性呼吸困難和胸部影像呈廣泛分布的浸潤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彌漫性肺疾病的總稱),該病預后難度較大,常規的糖皮質激素(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藥物)和免疫制劑治療對其收效甚微。
2018年,IPF被收錄于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由于發病、進展較為隱秘,多數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到中晚期,確診后中位生存期(半數生存期,表示有且只有50%的個體可以活過這個時間)為3年??紤]到療法有限、預后整體不理想等現狀,IPF領域仍存在較大的未被滿足臨床需求。“因此,我們希望能有新藥抑制肺部纖維化的發生,終止疾病進展?!毙熳鬈娬f道。
徐作軍認為,目前,IPF藥物研發的最大挑戰就是醫學界對此病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它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醫學界也做了很多臨床研究,但從全球來看,目前只有兩款藥物真正獲批上市, 且它們的作用機制都較為復雜?!?/p>
徐作軍說的這兩款藥分別是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研發的尼達尼布和美國藥企羅氏(Esbriet)的吡非尼酮。 徐作軍介紹:“現有的藥物能夠阻止肺功能進行性下降。但它不能終止,更不能逆轉肺功能下降,且這兩個藥物副作用較為明顯,比如尼達尼布會引起腹瀉、肝功能受損等情況;吡非尼酮則會造成光過敏和胃腸道反應。面對IPF,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更好的藥物,這也是我們不斷探索新藥研發的動力?!?/p>
徐作軍介紹,相比于傳統的制藥方式,AI技術大大加快了研發效率?!癆I制藥可以根據一個關鍵詞,把所有可能的疾病和靶點都囊括其中,接著,再一一鑒別診斷,最后篩選出最有價值的部分。”
近些年,憑借研發效率快等優勢,AI制藥正成為新的熱門投資賽道。2022年8月,AI制藥公司英矽智能宣布獲得D2輪融資,本輪融資后,英矽智能已累計完成9500萬美元的D輪融資,這也使得英矽智能總融資額突破4億美元。
2022年11月,英矽智能與法國藥企賽諾菲達成戰略研究合作,根據協議條款,該合作將利用英矽智能人工智能驅動的Pharma.AI藥物發現平臺,推進基于不超過6個創新靶點的候選藥物研發,總潛在價值最高可達12億美元;2022年1月,英矽智能曾宣布與上海復星醫藥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成首付款1300萬美元的戰略合作,為當時國內已披露的首付款最高訂單。
據悉,在Pharma.AI的賦能下,英矽智能布局了近30條內部自研管線的療法組合,涉及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領域。自2021年以來,英矽智能提名12款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其中3款在研藥物推進到臨床驗證階段。
對于本次INS018_055的研發,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任峰表示:“INS018_055是由英矽智能自主研發的潛在全球首創(fir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劑,同時具有抗纖維化和抗炎癥潛力,也是第一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的進入臨床階段的藥物。”
未來,AI制藥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互聯網數據資訊網(BCC)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AI新藥研發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1.1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40.7%。
不過,也有人表示,AI制藥存在泡沫。自2022年 起,部分美國上市的AI制藥市值已經低于1億美元,跌幅超過90%,僅2020年全球AI制藥融資事件就達77起,但直到現在,全球還沒有一款由AI研發的藥物成功上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