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住在風沙線上的人家:搬進城的是生活,搬不進城的是生計

澎湃新聞記者 劉昱秀 黃之涵 實習生 方思文
2023-06-27 07:46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人物 >
字號
在甘肅民勤縣煌輝村,風沙是日常的一部分。十多年前,當地實施搬遷政策,一些人成為生態移民,一些人故土難離,他們現在怎么樣了?澎湃新聞記者 黃之涵 劉昱秀 剪輯 黃之涵 海報 白浪(14:53)
遠遠望去,74歲的何承祥像是和這片土地融為一體。他站在老房子里,背著手,沉默地望向四周,偶爾能聽到鼻息里混雜著嘆氣聲。

幾近坍塌的房子孤獨矗立在黃沙和磚石中間,過期的藥盒、發霉的硬紙板和眼鏡布散落一地,是何承祥過去生活的痕跡。

5月13日,何承祥在幾近坍塌的老房子里。

在甘肅民勤縣煌輝村,“節約用水”的標語曾經貼在村小教室最顯眼的位置。老師會在課堂上對孩子們說:民勤,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中間,如果兩大沙漠聚攏在一塊,民勤就消失了。1996年,何承祥帶領村民們打井,打到地面以下306米才見到水。水堪比金子貴重。

為了修復生態,2011年2月22日,民勤縣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印發西渠鎮原煌輝村一社整體搬遷實施方案的通知》。

村里原有的24戶人家搬走了15戶,剩下的9戶故土難離,也難舍生計。直到2013年秋天,包括何承祥在內的5戶人家才同意搬遷去了民勤縣夾河鎮中坪村,他們也分配到位于民勤縣的每戶80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每個孩子能力不同,不搬遷可能一輩子買不起縣城的樓房?!睂τ诤纬邢閬碚f,搬遷是一個糾結的選擇。

2013年上映的紀錄片《風沙線上》里,導演王文明拍下他們一家的生活處境。那時,他們生活在居民收縮點,村里的水管五天供水一次,孫女何芳菲小學六年轉了五所學校,小女孩的愿望是長大后“當干部”,過跟父輩不一樣的生活。

如今十年過去,村子的人散落各處,孩子們也已長大。他們現在過得怎么樣了?

“天下有民勤人,民勤無天下人”

那間老房子,是何承祥的婚房,也是后來他大兒子的婚房。他在這幾乎生活了一輩子。

何承祥以及他大兒子結婚時的婚房。

自從1958年開工修建紅崖山水庫,攔截了石羊河上游河道來水,不到一年的時間,村莊十公里開外的青土湖完全干涸。之后的幾十年里,煌輝村一到八社的村民都在治沙和找水。

何承祥記得,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由于沒有充足的灌溉用水,不少村民縮減了耕地種植面積,或外出打工,投親靠友。

在民勤,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天下有民勤人,民勤無天下人。”

為了留住村莊的人,1996年,原一社社長何承祥組織社里的103名村民籌資20萬元,又貸款15萬元,打了一口306米的深井,暫時解決了灌溉用水的問題。盡管如此,當時一社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家離開了村莊。

村民們的生活用水依靠另一處政府打的深井,家家戶戶每周去拉一次水,大多數人很少洗澡,干農活出汗了就用毛巾浸濕擦一擦后背。

由于鹽堿化,這里的井水燒開后總有一層白色的懸浮物,入口味道苦咸,人們偏愛沖泡一種味道很濃的磚茶來蓋住水的異味,或是吃地里的甜瓜解渴。

青土湖附近的鹽堿地。

煌輝村距離沙塵暴的風口不過10公里,當地早在2000年前后就開始用麥草方格治沙。何承祥回憶,每年秋冬兩季,都會以生產隊為單位承擔10畝地的治沙任務。裝著麥草的車子停靠在公路邊,需要人力背著30斤的麥草走上幾十到幾百米路,再在麥草方格上面種梭梭。

風大沙大,村里的女人們出門個個把頭巾裹得緊緊的。何承祥每次治沙都要抖數十次布鞋里的沙子,擦過臉的毛巾也是一層土黃色。

5月13日,何承祥走在青土湖一帶,他們一家都曾在這參與麥草方格治沙。

2011年,原煌輝村一社接到了搬遷通知,與此同時,搬遷計劃區域內也禁止耕種。

當時,何承祥在內的9戶人家去了遷入地夾河鎮中坪村考察發現,新的地方,分給他們的耕地只有910畝,相較原來耕地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而離開生活了九代人的故土,能不能融入新的環境,他心里也沒底。

選擇留在煌輝村,則意味著放棄耕種,只能靠養羊和打零工維持生計。何承祥家養了十只羊,他把過去灌溉的井水和生活用水摻和在一起喂羊,同時管著村里20多套租給外地治沙人的房屋補貼家用。

他的三個正值壯年的兒子壓力陡增。撤點并校后,孩子們只能去民勤縣讀書,何芳菲的父親何文元和三叔何文國,都在民勤縣租住平房,分別靠開半掛車拉石沙、做保安打零工養家,每天工錢一百多元。老二何文華則去了妻子老家青海省格爾木市,跟小舅子一起開裝載機。

何文華和妻子童英在做拉面。

何承祥眼看著三個兒子為了供子女讀書,都離家越來越遠,2013年秋天,他改變了主意,同意搬遷。

同村的盛軍國是和何承祥一起搬到夾河鎮中坪村的五戶之一。他們家有六口人,四間房,父母住在西偏房,家里生火做飯也在這間屋子。他說,起初不愿意搬遷,一是父母舍不得老屋,另外,過去家里有十幾間屋子,搬遷后的居住條件有些局促。

47歲的盛軍國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務農是唯一的傍身之技。他記得,在老家沒有務農的三年,每月靠治沙種梭梭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兒子上小學,女兒上幼兒園,一家人一頓只炒一個菜,一兩個月才吃一次肉,家里沒有冰箱,也舍不得殺羊吃,只有過年才吃上一次羊肉。

“每次和老爹老媽說‘真不行就搬走吧’,他們都生氣不說話?!笔④妵仡^望了一眼坐在西偏房炕上的父親,指了指房梁、灶臺、房門、棕紅色的米柜、簸箕,說“這些都是從老家搬過來的”。

盛軍國父母居住的西偏房。

2014年秋天,盛軍國拿到了縣城樓房的鑰匙,懸著的心也落地了。他開始緊鑼密鼓地在中坪村的宅基地建房。為了省錢,他把老家的房子拆得只剩下一間供家人暫住,拆下來的木材都拉到中坪村用來建新房。

搬離煌輝村的那天,他蹲在家門口抽了好幾包煙,母親哭了幾次,父親在一片廢墟里進進出出,總想再往卡車里裝點東西。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他聽見旁人議論:“(車上)拉的都是破爛?!?/p>

新移民的生活

2014年趕在入冬之前,五戶人家都搬進了中坪村。

剛搬過來的一兩年,他們把中坪村的土地承包給別人,每畝地有四五百元的收入,心思都花在收拾自建房和裝修縣城的經濟適用房上面。

盛軍國說,縣城里的房子裝修花了七八萬,大部分錢都是借的。因此,自建房蓋得很潦草,家里光線昏暗,房間內的水泥墻都沒刮大白,從老家搬來的木門尺寸也并不合適,進出時吱吱作響。如今七年過去,家里也沒舍得建旱廁,要到地里上廁所。

和農村相比,妻子和兩個孩子都更喜歡縣城的生活。他的兒子在酒泉市通過了專升本考試,妻子在縣城照顧上高二的女兒。他則是縣城、村里兩頭跑,六年前他父親腦梗,留下了后遺癥,母親腰不好,一個月有20多天,他要到鄉下給父母買菜、做飯,忙活家里的收入大頭——30畝玉米地和30只羊,閑下來,才回縣城一趟。

他的父母很想念孫輩,經常催他給女兒打電話,讓回爺爺家住一天。但女兒覺得回爺爺家上廁所、洗澡都不方便。每次女兒返城,“老爹都給她發紅包,說‘下周再來’。”盛軍國笑著說。

中坪村距離沙塵暴大風口80多公里,相比于煌輝村,風沙不再是懟著人吹。政府給每戶都安裝了水管,五天供水一次,生活用水充足。

但提起灌溉用水,盛軍國就從牙縫擠出一句“不敢多用”。搬遷后農業用地八年內免收水費,但從今年開始要收費了,平均一畝地水電費100多元/年,“正常一周澆一次水,現在我都是十多天澆一次”。

令人意外的是,盛軍國每隔一兩個月還會回一次煌輝村。上次回去是十多天前,“就想回去看看”。他原來的家和未搬遷的李有林家隔墻相鄰,最近幾年,李有林每年都幫他家院里的李子樹澆水,李子成熟了就讓他帶些回去給父母嘗嘗。

盛軍國的父親遺憾地說:“以前沒水吃不上家里的李子,有水就搬遷了。”

從盛軍國家里出來,經過兩家門口,打頭的一扇磚紅色鐵門就是何承祥家。

如今,何承祥和老伴住在中坪村的自建房里,按戶分配的縣里的三套經濟適用房分別住著他的三個兒子和家人。

何承祥在夾河鎮中坪村的家。

何承祥家里的四間房,西偏房是廚房,一進門右手邊立著兩只直徑50厘米,近一米高的水缸用來接自來水,缸是用紅土做的,從老家拉過來,祖輩四代人都用過。平日里做飯需要燒柴火,地下還堆放著冬天取暖用的木樁,何承祥說,“煤1.5元/斤,燒不起?!?/p>

何承祥睡在主臥,房間里擺放著待客的茶幾、沙發,與在煌輝村不同的是,他不再邀請客人喝味道很濃的磚茶,而是拿出了綠茶。“水質好了,喝不出苦咸味了。”

5月14日,何承祥坐在中坪村家中的炕上。

住在西屋的老伴患有肺氣腫、脂肪瘤等疾病,每走幾步就喘得厲害,平時自己在屋里開火做飯。東屋的客房是留給三兒子家的,但除了過年,幾乎無人踏足。

他領著我們去看家里緊鄰鄉道的80多畝耕地(人均6.82畝),種著玉米和小麥。5月中旬,正值作物出苗期,為了防止水分蒸發,地里都鋪著農用塑料地膜,也是十多天澆一次水。何承祥掏出水卡在“民勤水務”供水設備上刷一下,水源順著水渠“咕嚕咕?!绷鬟M了田里,演示了幾秒,他馬上關上灌溉閥門,怕浪費水。

5月中旬,何承祥家的田里,小麥、玉米都已出芽。

他說,現在灌溉用的是政府打的深井水,到了秋冬季節,紅崖山水庫會集中放水40多天。

目前,家里的耕地主要由二兒子何文華打理,兩年前,他在化工廠做工時發生事故,腰椎骨折,休養了一年后,無法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便回家種地,一畝地一年有兩三千元的收入。

不再為生計發愁的何承祥,經常上午吃過早飯,騎著電動三輪車到夾河鎮打“牛九牌”(中國西北地區廣泛流行的一種牌類游戲)。幾十個上歲數的人聚在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四人一桌一打就是幾個小時,外面停滿了老人們的紅色電動三輪車。

5月11日,何承祥在夾河鎮老年活動中心看牌友打“牛九牌“。

留守的四戶人家

60歲的李有林和85歲的母親沒有離開過煌輝村,20年前,他在距離村里幾公里的西渠鎮開了一家農機維修店,年景好的時候,一年有八九萬收入,足夠養活一家七口人。

因此,得知搬遷的消息,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修農機)市場沒了,生活搬進城了,生計搬不進城。”

不能種地,過去十年是怎么過的?被問到這,他輕嘆了一口氣,坐在炕頭一連抽了四支煙。

5月13日,何承祥回到煌輝村到李有林家寒暄。

過去,李有林的車上經常裝著7個藍色的塑料桶,每天往返維修店的路上,路過學校、廠房或者其他村的深井,就下車把水桶接滿。

因為村里七天供水一次,每次接水限時,他都讓其他三戶先接,“他們養羊多,耗水量大”。而且深井水的味道苦澀,上面浮著一層水垢,他生病的父親咽不下苦水,他才養成去鎮上“討水”的習慣。

直到2022年2月,村里通了自來水,兩天供水一次,接水的水管就安裝在家里廚房水缸上面,7個藍色塑料桶才閑置下來。

2013年秋天過后,煌輝村只剩下四戶人家,生活的瑣碎和難處,只能彼此照應。李有林記得最險的一次,2017年,堂兄李有紅得了腎結石,夜里疼得受不了,他開車一路送去了鎮醫院、縣醫院,都治不了,又跑去了武威市的醫院,做激光治療把結石排出來了才脫離了危險。

有時,他在西渠鎮的維修店里忙,母親一個人在家跌倒爬不起來,也得通過電話喊鄰居來幫忙。還有一次母親炕頭的爐子起火,火光躥出房頂,鄰居們看到了,及時用被褥澆上水撲火,才把火勢控制住。“如果等消防過來,離得遠可能要半個小時?!崩钣辛中挠杏嗉?。

因為搬遷,煌輝村一社在行政上不復存在。碰上孩子升學、家里老人生病開止痛藥這些需要蓋章的事情,留守的人家只能借其他生產隊的公章,“有時候去別的村,掏五塊錢蓋一次章?!崩钣辛痔统錾矸葑C,上面的地址依然寫著煌輝村一社,但這個身份早已不再能給他帶來歸屬感?!安贿^現在我們四戶歸西渠鎮派出所管。”李有林補充說。

為了生存下去,2013年秋天,李有林就鼓勵其他三戶都去考駕照,可以開車跑運輸。當時40多歲的李有紅和妻子在青土湖做栽樹壓沙,120元/天,還要供三個孩子在西渠鎮念書。初二輟學的他,科目一考了兩次,只得每天早晨五六點起來學習,白天去種梭梭,晚上回來繼續學到半夜。

2014年,李有紅考下了能開工程車的B照駕駛證,2015年買了翻斗車。他說,開車拉貨比打零工舒服一點,但隨著民勤縣基建逐漸完善,他的翻斗車又小,拉貨的活兒越來越少。

隨著紅崖山水庫給青土湖生態補水,地下水位逐漸上升。如今放眼望去,周邊長出了翠綠色的青草和麥黃色的蘆葦。幾戶人家紛紛擴大了養羊的規模。規模最大的盛紅中家養了80多只羊,分三個羊圈,因為地廣人稀,散放羊,村里的土路上布滿密密麻麻的羊屎蛋。

李有紅說,當初留下來是為了給父母養老送終。2003年,他的父親患有腦溢血,2013年,母親又查出直腸癌。家里經濟并不寬裕,他還有三個孩子,一個妹妹,中坪村的宅基地按照一家四口人的標準分配,家里八口人住不下。盡管每超過一人按3000元補貼,但也不夠覆蓋建房的成本。

盛紅中有司爐工操作證,曾在甘肅省金昌市做鍋爐工,因為超生丟了工作,被罰款一萬元,才回到生活成本低的煌輝村老家,他自嘲是“末代農民”。

盛紅中在村里是有名的種瓜好手。2021年3月,政府允許恢復耕地之后,他種了20多畝的甜瓜。5月中旬,他正在田里翻土、放水,用不了幾天,就將下種、鋪地膜。他膚色黝黑,戴著紅帽,圍著紅色防曬圍脖,有些皸裂的手指沾了泥沙,他一邊說話,一邊賣力地翻土。

5月13日,盛紅中正在田里翻土、放水。

唯獨提到三個女兒的時候,他才拄著鏟子直起腰來。28歲的大女兒在張掖市??茖W校里的圖書館工作,今年剛考上西北師范大學的研究生;1997年出生的二女兒學的計算機專業,在張掖市的一家投資機構上班;小女兒去年本科畢業,目前待業考教師編制。他說,大女兒和小女兒受家鄉的影響,學的專業都跟環境有關。

“老二成績不好復讀了一年,學費1.8萬/年。為供她讀書,我多打了兩年工?!钡麖膩頉]想過放棄供女兒讀書,他覺得“想要走出去,只能靠讀書”。

留守煌輝村的另外一戶李有軍在外跑運輸,家里只有他的母親、妻子和在哺乳期的兒媳婦帶著孫子在家。他的妻子在地里揮汗如雨地一個人耕種30畝玉米地,母親看著表,準備三四點鐘就去青土湖放羊,兒媳婦輕拍著懷里的嬰兒,唱著兒歌。

4月份采訪《風沙線上》的導演王文明時,他憶起何承祥十年前站在干枯的楸子樹下說的話:“村莊哪怕有一個人在,它還是一個村莊,如果人都沒了,就什么都沒有了?!?/p>

下一代的選擇題

在蘭州信息科技學院,我們見到了21歲的何芳菲。她披著染過的長發,化了淡妝,身著寬松的黑色皮衣,搭配牛仔褲,明媚地沖我們招手。

很難把她和照片里那個留著短發,面頰帶有高原紅的10歲小女孩聯想在一起。

5月10日,何芳菲在學校宿舍樓下。

兩次高考后,何芳菲現在是蘭州信息科技學院一名大二英語專業的學生,也是家里三姐妹中唯一的本科生。再說起未來的打算,她不似兒時在紀錄片里說出“長大后想當干部”時那般篤定。

她記得,在東榮小學讀二年級時,有一天王文明到課堂上給每個孩子發了一盒巧克力,問他們的理想是什么?巧克力的味道很苦,但理想的滋味有一絲甘甜,她想當干部,“因為當干部不用種地,不用曬太陽,能走出去?!?/p>

小學六年,她轉了五所學校。起初是在離家不到1公里的煌輝村小學,念了不到一年,撤點并校,她轉去了離家兩三公里的東榮小學,三五個同村的家長輪流騎電動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東榮小學停辦后,她去過中渠鄉的小學、西渠鎮的小學,五年級又因為面臨搬遷,去了民勤縣完全小學。

東榮小學原址已改為村公共衛生委員會。

顛沛流離的學生時代,她最尷尬的是,每到一個新學校,都要站在講臺上做自我介紹,班里哪有空座就先坐哪。從三年級開始住校,她夜里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就一直憋到天亮。但每一次分別,她都沒流眼淚,她淡淡地說:“有點麻木了,和小學同學都沒有聯系?!?/p>

那時,她對外面的世界的全部了解來自地理老師,地理課堂上,老師告訴他們:西北風沙大,氣候干旱,南方的氣候環境好,大家有機會去南方看一看。

但她從沒想過去南方,“只要離開民勤就行”。離家太遠了,那種不確定性令她忐忑。搬遷前,她記憶里的家鄉每次來沙塵暴刮一天,天猛然變黃,變暗,開始刮大風,風里帶沙,遠處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風暴過后,脆弱的樹枝折了,被用作柴火,玻璃上的一層黃沙,也要用布擦干。

干涸的青土湖,直到她上高中回老家掃墓時,才看到碧波蕩漾,湖邊長出了蘆葦。她覺得很神奇,摸了摸湖水,冰冰涼,結冰處還可以溜冰。

青土湖。

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她走進大學校園。但大學和她想象的不太一樣,她發現自己對社團活動提不起興趣,畢業的學長學姐找工作并不順利,“二戰”考研、考公的故事在校園里已是司空見慣。聯想到兩年后的自己,她多了一份不安。

眼下,她想做一名英語老師,但過去底子薄,英語聽力、口語都算不上強項,準備專業四級和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同樣吃力。由于申請了助學貸款,1.6萬/年的學費,2400元/年的住宿費,對于她來說,也是不輕松的擔子。

再度重提兒時的理想,她自己先笑了。她意識到,從小城走出來,“每走錯一步,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再爬起來”。

23歲的何金龍一直是何芳菲的榜樣,他是何文華的兒子,是何承祥孫輩中唯一考上一本重點大學的人。他家住在何芳菲家樓下,靠窗的書桌上堆滿經濟學教材。目前,他在酒泉市一家私企做財務,為了參加初級會計師考試,特地回了一趟民勤縣。

何金龍的書架。

他用“暫時失敗”形容自己。2022年,他從華南師范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畢業,一連考了兩次研究生,都落榜了。第一年考的北大,差了一點進復試;第二年報考了西南財經大學,但臨考前兩天感染了新冠。他說,現在的工作是臨時找的,今年還想再考一次。

畢業前,何金龍也給銀行、證券公司投過簡歷,但他發現,在銀行工作除了第一年新人保護期工資有保障,之后都要靠自己完成拉存款、放貸款、信用卡開卡等指標,才能有穩定的收入。而證券公司試用期六個月,轉正要求完成300萬的新增資產銷售指標。

何金龍覺得,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這些任務很難完成。

而留在廣州生活,租房一個月要兩千元,還要吃飯生活。為了能兼顧備考,不再伸手問家里要生活費,他去了酒泉工作,月薪4500元,而只用450元就夠租個獨立一室戶。

他說,從上大學開始,已經意識到“往后只能靠自己”。

從甘肅去廣州報到入學,他和父親何文華坐了38個小時的火車。到站時,廣州下了暴雨,他和父親渾身都淋透了——在民勤很少下雨,他們家家戶戶都沒有帶傘出門的習慣。

因為煌輝村生活條件更艱苦,他上一年級時就去了母親的老家青海格爾木市,直到2013年夏天,確定了搬遷才轉學到民勤縣上初二。他在青海的同學大多是“高考移民”,唯獨他,逆流回了甘肅。

想起時,何金龍也有些遺憾,他猜想父母不給他轉戶口到青海,因為“(搬遷)少一個人,就少一份地”。

至于未來,他想通過考研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讓父母不再受苦”,但他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5月14日,天色晴朗,但煌輝村在揚塵中像是蒙了一層紗。我們駛離村莊時,盛紅中站在堆積如山的麥草上裝卸喂羊的草料,空氣中混合了泥土和木質的清香;李有林的母親坐在家門口的石凳上曬太陽,等待兒子修完農機回來吃飯;另外兩戶家門緊閉,都還在田里勞作。

重現生機的青土湖,被麥黃色的蘆葦包圍,頂著陽光,向遠處眺望,零星生長在白色鹽堿地里的沙棗樹清晰可見。

何承祥和妻子何主蘭站在中坪村的家門口與我們告別。

 

    責任編輯:黃芳
    圖片編輯:李晶昀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大发888娱乐成| 百家乐视频软件下载| 百家乐博之道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机器昀程序| 大发888注册娱乐账号| 百家乐庄河闲的赌法| 百家乐官网包赢| 必发娱乐| 百家乐专用桌子| 百家乐澳门百家乐澳门赌场| 澳门百家乐官网如何算| 穆棱市| 大发8888游戏平台| 伯爵百家乐娱乐平台| 24山 分金 水口 论 吉凶| 百家乐官网免佣台| 百家乐官网注码论坛| 香港六合彩网| 网上百家乐靠谱吗| 百家乐官网评级网站| 百家乐官网技巧之微笑心法| 百家乐888| 易胜博网| 大发888娱乐城 34| 全讯网找a3322.com| 扑克百家乐赌器| 网上百家乐作弊下载| 百家乐视频计牌器| 金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好赌吗| 百家乐官网高手怎么下注| 网上百家乐官网官方网站| 台北县| 大发888网页版登陆| 在线百家乐下| 百家乐缩水软件| 金海岸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重庆百家乐团购百嘉乐量贩KTV地址| 百家乐破解仪恒达| 百家乐java| 威尼斯人娱乐城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