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作品也能參評格萊美了,但獲獎的只能是人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益佰
前不久,格萊美的主辦方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NARAS,以下簡稱學院 )宣布更新一系列評選規則,這些更新將在定于2024年初舉行的第66屆格萊美獎頒獎典禮上生效。
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涉及AI創作音樂的規則,這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頭條新聞。
新規則表示,包含部分AI素材的音樂可以提名格萊美獎,但人類作者對作品必須要有明顯的貢獻,而且只有人類創作者才有資格被提名或贏得格萊美獎。
當下,全世界都在努力應對AI問題,格萊美獎也是如此。一些人認為有AI參與的歌曲應該被禁止,另一些人則認為它們很有創意。格萊美獎也在聽取雙方的意見,但最終決定還是不能給機器人頒獎。
“我們不會向人工智能頒發格萊美獎。”現在學院的CEO兼總裁哈維·梅森 (Harvey Mason Jr.) 對媒體表示,“如果你把格萊美獎頒給人工智能,我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很好奇我們要把格萊美獎頒給誰。所以現在,我們將……格萊美獎授予人性的創造力。”
A
允許AI作品參評,也許無法避免
格萊美關于AI錄音的最新官方規則寫道:
格萊美獎旨在表彰卓越的創意。只有人類創作者才有資格獲格萊美獎提名或贏得格萊美獎。不包含人類作者的作品沒資格報送任何獎項。含有AI元素的作品(比如用AI技術生成的素材)的作品可以在相應的類別獲得提名;
但是:(1) 所提交的作品中必須有人類作者參與,人類的工作必須是有意義的,而且超過最低限度;(2) 人類作者參與的部分必須與此類作品報送的獎項類別相關(例如,如果該作品報送的是創作類獎項,則人類需要參與音樂或歌詞創作;如果作品報送表演類獎項,人類的表演必須具有有意義且超過最低限度);(3) 作品中任何AI素材的創作者,只要他們參與了AI部分的創作,都沒有資格提名格萊美獎項。
所謂人類參與部分低于最低限度,被定義為“缺乏意義或重要性,微不足道以至于值得忽視的”。
簡而言之,格萊美獎希望表彰AI參與創作的音樂,但歌曲仍必須由人類主導制作,人類必須在歌曲的創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 AI 規則之外,學院還修改了其他規則,比如現在要贏得年度專輯類別的提名,音樂創作者在作品中的占比至少需要20%,而此前任何參與專輯制作的人都可以獲得提名。但這些修改都沒有AI規則的修改引人關注。
《福布斯》雜志就直言允許AI音樂參與評獎“不僅是一個好主意,而且可能無法避免”。雜志認為,長期以來,格萊美獎一直被視為當今音樂產業的縮影,獎項應該對行業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隨著人工智能生成的音樂越來越受歡迎和認可,格萊美獎如果忽視它的影響那就是失職了。當前許多成功的歌曲和專輯都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元素,并且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很多這樣的歌曲和專輯。
作者直言,“禁止AI音樂參加格萊美獎是一個短視的決定,它忽視了這種創新藝術表現形式的重大影響和潛力”。而通過允許AI音樂參評,格萊美展示了其適應不斷變化的音樂格局的能力。畢竟,格萊美曾因變革速度不夠快而受到批評,因此盡早解決AI相關的問題可能對改善格萊美的聲譽有正面的幫助。
B
音樂人使用AI,已不是什么秘密
一段時間以來,用AI生成歌曲已成了大眾的娛樂,AI的應用已從流行音樂人普及到廣大網友,成星火燎原之勢。
像《Heart on My Sleeve》這樣的歌曲,使用人工智能添加了 Drake 和 The Weeknd 的人聲,短時間就獲得數百萬次播放,在網上瘋傳,但最終在環球音樂集團投訴侵犯版權后被下架。這類歌曲在 TikTok 上特別受歡迎,甚至有賬戶專門創建AI翻唱歌曲,例如用Ariana Grande 的聲音演唱 SZA 的《Kill Bil》。這就像在國內爆火的AI孫燕姿一樣。
音樂人們也更積極地擁抱AI。前不久,保羅·麥卡特尼宣布,披頭士樂隊的新作品將于今年晚些時候發行,其中約翰·列儂的聲音就會是用AI生成的。麥卡特尼使用AI將列儂的聲音從之前的作品中分離出來,參與新作品的演唱。
“這有點可怕,但又令人興奮,因為這就是未來。我們只需要看看這會導致什么結果。”保羅在談到AI時這樣對 BBC說。
有媒體問學院的CEO兼總裁哈維·梅森,如果使用AI合成列儂的聲音,披頭士的新作品是否可以參與格萊美獎的評選?
“如果他們使用約翰·列儂的過去的錄音或使用聲音建模來復制約翰·列儂的歌聲,只要還有其他人參與表演,超過所謂最低限度的要求,它就有資格獲得格萊美獎。如果是披頭士樂隊的其他成員寫了這首歌,并且人類創作超過了最低限度的要求,那么格萊美愿意考慮(給他評獎)。”哈維·梅森說。
哈維·梅森
哈維·梅森在2021 年成為學院的CEO。此前,他是一位廣受歡迎的音樂創作者兼制作人,曾與碧昂絲、賈斯汀·汀布萊克、艾瑞莎·富蘭克林、賈斯汀·比伯等諸多大牌明星合作過。
作為制作人,他坦承可能音樂行業中很多人都使用過AI,只不過自己并不清楚。“用軟件調音、從歌曲中提取人聲、消除某些頻率,這些其實都是AI。”梅森說,“是的,我用過它。我們都用過它。它變得越來越普遍。”
在一次會議上,他目睹一位詞作者將正在創作的歌曲的標題放在一個APP中,然后程序就吐出了一首歌詞。大家繼續修改、添加不同的提示,APP就可以讓歌詞顯得“更發自內心”。
“我從來沒有完整地使用過AI創作,但我知道大家會用它尋找靈感。”梅森說。
C
如何區分AI和人類創作,仍待解決
毫無疑問,整個音樂行業都知道AI將在未來的音樂領域發揮作用,剩下的問題就是學會如何與AI共處。
在接受《好萊塢報道》專訪時,哈維·梅森表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與學院的其他領導了解AI。他與版權部門的人商談,研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幫助保護知識產權和版權;他會見了音樂制作人,了解AI如何幫助藝術家進行創作;他還與科技公司交流,聽取這些音樂行業之外的專業人士的意見。
大家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是什么?讓人類恐懼的是什么?有哪些優點和缺點?需要考慮避免哪些事情?“我們進行了非常深入、深入的對話,但結果總體上是樂觀的,我們認為這將成為一系列進步中的一個工具。”梅森說。
在他看來,編輯過程對于制作人或歌曲作者來說很常見,從音樂誕生之初,創作者的工作一直就是剔除不必要的部分,并突出令人興奮的部分。只不過,如今編輯的素材來自于AI。創意人員所需要的工作,就是能夠以一種定制的、專業的方式利用AI,把素材“拿回來,做修改,重新提示,重新合成”。
至少在AI具備自我意識之前,人類創意的品味和敏銳度仍然非常寶貴,因為創作者必須告訴人工智能你想要什么。
相關閱讀:因此,梅森表示,至少目前格萊美提供或者獎項還不能認可AI,而是將繼續尊重人類的創造性。“如果你是一個人,你寫了歌詞,你做了這首歌,AI演唱了它,我們不會取消它的資格,我們不會說它不合格,你可以因為歌曲中的人類創作部分贏得格萊美獎。”
但仍然有一個問題懸而未決,如何甄別音樂創作中AI參與的程度?梅森也承認:“我不認為我們能夠仔細檢查每一份AI參與的作品,然后試著準確地分離其中不同的元素。我們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人們提交的材料,由他們來誠實地回答他們在做什么,還有人工智能在做什么。”
顯然,吸納AI作品參與評獎只是第一步,人類創作者和AI相處還需要相當一段磨合期。
-全文完-
原標題:《AI作品也能參評格萊美了,但獲獎的只能是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