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就算不是“很有出息”,但這樣的他,誰能不愛?
楊絳說:“四書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里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p>
孔子有多少弟子呢?
《史記 · 孔子世家》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p>
《史記 · 仲尼弟子列傳》開篇則言:“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p>
孔子弟子達三千人之多,其中成績優異者有72或77人。
70余名核心弟子中,有10位是其中的佼佼者,統稱為“四科十哲”: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包括四科十哲在內,《論語》中出現了29位弟子。參照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中的相關內容,將此29人分為三期四組:
第一批,仲由最能干,也最有名。其次,是兩位道德先生,冉耕和閔損,孔子很欣賞,但對后世沒什么影響。
第二批,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但除了緊跟孔子和安貧樂道,后世對他幾乎一無所知。
其次,冉雍、冉求,在政事方面很重要,僅次于仲由;宰予、端沐賜,在言語方面最重要,后者也是政事之材。
第三批,名氣最大,是五大弟子,一是貌似孔子而老實巴交的有若,二是對有若不服氣的曾參,三是長于文學的卜商、言偃,四是性格豪爽如仲由的顓孫師。
在這么多學生中,誰是孔子最愛重的弟子呢?
答案是:非十哲之一,眾弟子之首顏回莫屬。
顏回,也叫顏淵,地地道道的山東人氏。
人物檔案
姓:顏
名:回
字:子淵
國別:魯
出身:平民
生卒:前521年—前481年
出仕情況:終身未仕
封號:兗國公、復圣
孔門四科中,德行科為首,而顏回則高居德行科之首,可見他在孔門地位之高、影響之大。
敬
師
愛
徒
”
從孔子對顏回的一系列贊譽可知,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學生,沒有之一。
孔子夸顏回甚至到了不顧及其他弟子感受的地步,比如有一次孔子當著子路的面夸贊只有顏回是能跟自己一樣做到用舍行藏的人,惹得子路十分不悅,當場質問孔子行軍打仗的時候跟誰一起,場面十分不快。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p>
孔子毫不掩飾自己對愛徒的喜歡,而顏回也始終追隨恩師,從未改變?!墩摵?· 講瑞》載,少正卯和孔子爭奪弟子時,“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顏回甚至把恩師孔子當成了超級偶像來崇拜—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p>
顏回對孔子之言“無所不說”,在他的心目中,孔子之道高深得沒有邊際,自己窮追不舍,也只能望塵莫及。
顏回不善言辭,但這段夸贊之語幾乎能與孔子學院最擅辭令的子貢一較高下了。
孔子曾經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是啊,有顏回這樣一位尊師重教的超級粉絲做表率,其他弟子肯定也更尊重孔子了。
心
靈
相
契
”
顏回與孔子是有著忘言之契的隔代知音。
顏回身居陋巷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后人常以“孔顏樂處”一詞形容儒家追求的精神境界,可見二人共同成了安貧樂道的最佳典范。
顏回好學,而孔子亦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在好學精進方面,二人都是楷模。
顏回求仁向仁,時刻不違仁,孔子更是以仁為其思想核心,二人思想追求高度一致。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一言雖然惹得子路不快,但它確實道出了孔、顏二人的高度契合。
勝
似
父
子
”
孔子71歲時,愛徒顏回辭世,時年41歲。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孔子傷心至極,認為這是老天要了他的命。
當弟子說孔子太過傷心時,孔子說:“我不為這樣的人傷心,還為什么樣的人傷心呢?”
白發人送黑發人,送的又是自己最愛的弟子,孔子之痛,大概無以復加。
孔子杏壇講學圖
從世俗意義上來講,終身未仕的顏回或許可以說是個沒太大出息的人。
他之所以能成為孔子的最為器重的愛徒,下面幾點是關鍵:
安貧樂道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此章體現了顏回家境貧寒的客觀現實,也表現了顏回對貧困生活不以為意,反而自得其樂的精神面貌。
顏回“不改其樂”,他樂的是什么呢?
《莊子·讓王》的這段文字里或許藏著答案—
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顏回對曰:“不愿仕?;赜泄庵镂迨€,足以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夭辉甘??!?/p>
孔子愀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見之,是丘之得也?!?/p>
顏回說:“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笨鬃釉u價顏回“不以利自累”,“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無位而不怍”。
顏回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儒家安貧樂道的精神追求—超越功利性,快樂絕不以物質富足為條件,心靈絕不為外物所羈絆。
好學精進
在孔子眼中,顏回是其最好學的學生,沒有之一。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p>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顏回的好學首先體現在他勤奮的學習態度上,毫不惰怠地向老師學習,堅持不懈、有進無退,堪稱勤奮的標桿與楷模。
顏回的好學還體現在他正確的學習方向上。
程頤《顏子所好何學論》說:“顏子所獨好者,何學也?學以至圣人之道也?!?/p>
何以見得顏回學的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呢?我們來看《論語》中有關孔子論學的兩則章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孝悌、謹慎守信、廣愛眾人、親近仁人是學的重點,“行有余力”才學“文”;
孔子認為安貧樂道、慎言敏行、親賢匡己是好學的標準。
不難看出,孔子所謂好學主要是學為人之道,而不僅是增長知識,孔子的教學以進德為主,以修業為輔。
孔子關于好學的導向如此明確,為什么僅有顏回是他心目中好學的人呢?
不妨看看跟顏回構成鮮明對比的其他弟子—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p>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
子曰:“是故惡夫佞者?!?/p>
宰予晝寢。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p>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p>
從學習態度上看,子路叫囂不讀書也可以學習,公然跟老師對著干;
宰予偷懶睡覺,言行不一;
冉求干脆停滯不前,主動退學。
這樣的同學,怎么能跟顏回比呢?
樊遲請學稼。
子曰:“吾不如老農?!闭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
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p>
從學習方向來看,樊遲學的是種莊稼、種菜這樣的雕蟲小技,舍道之本而逐技之末;子張干脆直接學求官職得俸祿的方法。
這樣的追求又怎么比得上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且日有精進的道德追求呢?
顏回不僅好學,他還十分會學。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p>
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顏回雖然不善言辭,看起來像個“悶葫蘆”,但實際上他很善于思考,對老師的見解能夠很好地發揮,并能做到“舉一反十”,可謂十分會思考、會學習。
《三圣圖》,圖上畫的是“至圣”孔子、“復圣”顏回和“宗圣”曾參三位圣賢
一心向仁
孔子曾這樣評價顏回: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p>
這大概是《論語》中孔子對身邊人所發出的關于“仁”的最高評價了。
要知道,“仁”是孔子之道中極高甚至最高的行為準則,孔子稱贊的仁人沒有一個是與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連他自己也向來不敢以仁人自詡,而是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
他從來不會主動說某個弟子是仁的,當別人問及弟子仁不仁時,孔子的回答也常是“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p>
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p>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p>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p>
顏回一心向仁,他生怕自己所作所為不合乎仁的標準。先問仁之“綱”(總體方向),再問仁之“目”(具體做法),問清楚了之后,他表示要踐行仁的這些標準。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回問清楚了,也確實做到了,他“三月不違仁”,長期踐行仁的行為標準,所作所為不違背仁。
而他的所思所想也詮釋著仁—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p>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p>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子路的志在于與朋友分享車馬衣物,充滿豪俠之氣。
關于顏回之志有兩種解讀:一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一說“希望天下不要再戕伐好善之人,不要再讓人民受苦”。
與子路相比,顏回之志顯然更近于仁。為什么呢?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在孔子心目中,仁的底線是能夠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顏回“希望天下不要再戕伐好善之人,不要再讓人民受苦”正是其體現。
仁的高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顏回“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的志向顯然是超越了“立己”“達己”的“立人”“達人”,境界更高。
這樣的顏回,誰能不愛?
主要編選來源《課讀經典8:17講導讀<論語>》
今日薦讀
《課讀經典8:17講導讀<論語>》
作者:何 郁
圖書策劃:李又順
圖書編輯:高 原
ISBN:9787309165111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23年5月
圖書目錄
叢書序 要趁年輕時啃幾部經典(戴建業)
人物篇 非常師生,非常有趣
第一講 夫子,即凡而圣
第一課 孔子的“前世今生”
第二講 弟子,各有千秋
第一課 孔門弟子概覽
第二課 仲由(字子路)
第三課 端木賜(字子貢)
第四課 顏回(字子淵)
第五課 曾參(字子輿)
思想篇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第一講 教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第一課 為學,為之不厭
第二課 為師,誨人不倦
第二講 倫理:正心修身,克己復禮
第一課 君子,修己安人
第二課 仁者,立人達人
第三講 政治:導德齊禮,匡時濟世
第一課 政治理念:為政以德
第二課 政治擔當:濟世安民
第四講 哲學:不偏不倚,洞明世事
第一課 中庸之道
第二課 人生智慧
方法篇 熟讀精思,鉤玄提要
第一講 化零為整,探賾鉤深
第一課 《論語》的讀法:縱橫交織,讀思并進
作者簡介
何郁,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學部主任,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北京作協會員,教育部統編本高中語文教材編寫者,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201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年度人物,2019年第九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發表各類文章400余篇,其中7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已出版《中國古代哲學十五講》《文天祥傳》《批評與建設:高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十八講》等多部著作。
關于“課讀經典”系列
名家領航方法指點
名師課解經典精髓
語文學習、精神成長二者得兼
此套出版系列被命名為“課讀經典”,有兩重含義——首先是“經典”,但凡被本系列所收入的被解讀的作品,必須是經典,或具有經典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好書”。其次是“課讀”,即采用“課”的形式對經典加以解讀。當然,這里的課,并非高頭講章,也不全等同于老師“備課”的課。這里主要是借鑒了“課”的某種形式,如表述的通俗流暢,知識架構的系統性,對某一問題進行橫向的遷延、拓展與縱向的探索等?!罢n讀經典”系列主要面向中小學生群體,我們將分期、分批陸續推出新的品種,敬請關注。
原標題:《就算不是“很有出息”,但這樣的他,誰能不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