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招季來臨,從擺攤搶生源到“直播帶高校”
6月23日起,全國各省市相繼公布今年高考成績。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考生填寫志愿,大學招生甚至搶生源開始成為熱點。
同濟大學教授、作家張生去年曾出版了小說《投檔線》,記述了他之前遠赴敦煌招生的經歷,在他看來,“高考招生不僅對學生和家長來說,很重要,對于大學來說,對于參加招生的老師來說也非常重要。能否招到好的學生,合適的學生,對于大學的未來的聲譽至關重要。”除了像張生這樣深入各省市的高招老師,學校招生辦利用直播平臺開展招生直播,“直播帶高校”已成一種新現象。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258/255/288.jpg)
《投檔線》書封
傳統的招生形式多數困于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高校在各省有相關工作人員,但招生季時間緊湊,多數只能跑中心城市,較難覆蓋相對偏遠的城市和中學,也難以有更多機會將信息介紹得更詳盡完整。而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招生信息渠道不足,對專業前期了解不夠,他們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選擇,于是就出現了張雪峰式網紅。網紅張雪峰通過直播“指導”高考生如何填報志愿,選擇學校,也說明通過直播渠道,可以讓應屆學生和家長有機會較早地對高校進行了解,相對廣泛多元地了解招生及專業信息,并在線即時互動。據介紹,今年6月12日至7月17日,抖音推出百所高校系列直播,內容覆蓋招生信息分享及優質公開課程。該系列共覆蓋72個重點一級學科、52所雙一流高校,累計開設超200場國家精品課程,約800場高校招生直播。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258/255/286.jpg)
2023天津大學本科招生答疑直播
天津大學招生辦主任助理孟子健接觸招生工作多年,一直以來,高校招生的模式主要分幾種:去中學做講座、通過公眾號等單向推送、去各個地方“擺攤兒”。這種傳統的招生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孟子健說:“現在都是高考出分之后報志愿。有的省份6月24日出分,30日就結束報志愿,只有6天的時間供老師做咨詢。那么問題來了,在人手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能在短短6天里去做更廣范圍的宣傳呢?這就產生了現實的瓶頸制約。”天津大學曾進行過數據統計,2022年入學的近4800名學生,4成以上都看過招生直播。@天津大學招生辦 直播分為名師講專業及慢直播,均設置充足的在線答疑時間。慢直播不借助PPT,工作人員就坐在屏幕前,等著解答家長和學生的提問。直播的兩個小時里,他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不間斷的提問,“不再是單向輸出”。
@哈爾濱工業大學招生辦 已在抖音開播3年,該校招生直播內容細化,開播的欄目涉及院系信息、專業介紹、政策解讀、工程科普等,在招生季還將推出針對部分省份的招生宣傳解讀直播。哈工大招生辦負責人介紹,傳統的線下招生形式最多可承載1000人,線上直播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同時輻射上萬人。據統計,該校招生類直播觀看人數最多的一場,甚至達到十幾萬人。
中國科學院大學抖音號@國科大 的策劃運營者吳寶俊,有多年偏遠地區高考招生經驗,在高招過程中,他經常會去家訪,家訪的目的很直接:發現有學生家庭貧困,學校會給予最大力量的資助,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有志氣的孩子因為貧困的原因讀不起書。在這過程中,吳寶俊發現貧困家庭最缺乏的就是有效信息,“于是我得出一個結論,電視和網絡平臺是科學傳播最重要的陣地,也是覆蓋面最廣的陣地。”過去3年來,@國科大 抖音賬號在吳寶俊及部門同事共同創作運營下,漲粉135萬,日常邀請各學科研究生做科普直播。今年5月起,國科大在抖音開展“研究生直播帶高校”之旅,每周固定時段的研究生科普直播,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讓網友了解到國科大。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258/255/287.jpg)
國科大副校長楊國強做客國科大招生直播間
如今,眾多大學加入到“直播帶高校”的隊伍中來,整個高考季,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諸多高校均開設了招生直播內容,不少高校也開始將相關內容做得更加細分,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
直播的形式,也為高校老師利用網絡進行科普提供了可能。在抖音,眾多高校還開有多門優質公開課,如今國家精品課程已達到200余場。在今年高考季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抖音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均開設公開課,《數學人生》《人工智能語言與倫理》《詩詞里的中原》《攝影藝術創作》《電路》《微積分》等等,為即將步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們可提前在抖音“試讀”大學。
無論是現場擺攤,甚至用各種方式搶生源,還是用直播形式吸引考生“直播帶高校”,這就像張生說的,“一方面,固然是為了自己的學校有好的生源,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考生可以得到更合適的教育機會,所以可以說大家的競爭其實是良性的,因為學生不管到哪個大學都是為了國家培養人才。”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