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荔枝吃太多,小心低血糖癥
原創 科學育兒編輯部
天天說“荔枝病”,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吃荔枝了?小孩還能炫不?
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先了解荔枝病的發病原理。
荔枝病是一種低血糖癥,患者發病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由什么引起呢?目前尚無定論。
最初的說法是,荔枝果糖含量太高。
短時間內進食過多荔枝,相當于攝入過量果糖,人體會有2個反應:
看到這么多的果糖,肝臟里的轉化酶會一窩蜂跑出來,想跟果糖纏綿一場,并試圖孕育出新的葡萄糖;但果糖多轉化酶少,新葡萄糖的制造沒那么順利。
胰島β細胞就不一樣了,看到這么多果糖便發瘋似地分泌胰島素,想干掉果糖,但奈何干不掉,反倒是把體內原有的葡萄糖干掉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一邊是果糖來不及轉化成葡萄糖,一邊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人體此刻就像你看到了自己光出不進的銀行卡一樣,頓感血糖供應不足、天旋地轉低血糖了。
but,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隔壁西瓜就該問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目前更可信的說法來自2017年《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
文章認為荔枝病的發生是因為荔枝含有次甘氨酸 A和甲環丙基甘氨酸2種毒素。
它們會阻礙糖質新生和脂質分解,引發“低血糖”癥狀,甚至會誘發兒童低血糖性的腦部疾病。
次甘氨酸 A和甲環丙基甘氨酸在生荔枝中的含量遠高于熟荔枝。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最開始荔枝病引起重視,是因為印度有很多孩子吃了荔枝出現癲癇樣腦部癥狀、昏迷甚至死亡。
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多數是窮人家孩子,他們跑進夏季的荔枝園,食用了大量荔枝(包括生荔枝)后,就不再吃晚餐了。
多數孩子都是在凌晨或早上出現低血糖癥,科學研究指出,“荔枝病”跟空腹進食也有關:不吃飯進一步減少了葡萄糖的供給。
孩子體內的血糖不足,糖質新生和脂質分解此刻也被毒素抑制,就容易出現“荔枝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