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器物上的人文氣息
耀州窯以其精湛的刻印花裝飾工藝聞名。耀州窯是宋時八大窯系之一,興起于唐代,盛于北宋,其窯址位于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舊稱同官,宋代時屬耀州,故名“耀州窯”。
耀州窯,似乎帶著北國人的氣質特點,可被看作是一千年前黃河流域國人審美的一重代表耀州窯的顏色是在青瓷中最是為濃墨重彩的橄欖色,味道極為濃厚。
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瓶
故宮博物院藏
耀州窯窯址附近發現的“德應侯碑”所刻碑文對耀州瓷的形容。“德應侯碑”是迄今所見最早記載中國陶瓷發展史的碑石。
碑文詳細地記述了宋代耀州瓷的工藝水平和技術成就,反映出宋代城鎮手工業的發達。
德應侯碑
現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
其碑文記載了宋熙寧年間,耀州太守閻公奏封德應侯一事,以及耀州窯制瓷工藝的發展、黃堡鎮的自然環境、陶瓷業的生產方式等內容。
關于宋代耀州窯瓷器品質的描述:「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為坯,轉輪就制,方圓大小,皆中規矩。然后納諸窯,灼以火,烈焰中發,青煙外飛,鍛煉累日,赫然乃成。擊其聲,鏗鏗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 」
在古代,范與琢是兩項對精細度要求很高工藝,可見宋代耀州窯燒造工藝的巧妙與精細。
宋 青釉刻花鳳銜牡丹紋腰圓枕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觀復博物館以館藏「漢代 青銅鏤空纏枝花卉紋帶蓋卮杯」為靈感,結合耀州窯制瓷工藝,設計推出商品——「聞香卮杯」
卮杯材質多樣,常見青銅卮、玉卮、玳瑁卮、木質胎體的漆卮等。其中玉卮屬于卮中的頂級奢品,是戰漢時期皇室貴族喜歡使用的酒器。唐人顏師古曾說:“卮,飲酒圓器也,今尚有之。”說明到了唐宋時期,仍有人使用卮杯。只不過,漢以后傳世實物就很少見了。
觀復館藏【漢·鏤空纏枝花卉紋帶蓋銅卮杯】,圓筒形,銅制。蓋微隆,子母口,蓋沿平直,蓋頂置有三鳥喙形鈕。
杯身直壁深腹,杯側上部有一加尾擋圓把。平底,底外側飾玄紋一周,下部以鏤空纏枝花卉紋裝飾。整器線條宛轉流暢,造型氣韻生動,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觀復聞香卮杯」吸收館藏文物之結構特征,采用耀州青瓷常用的刻劃花裝飾手法,杯身以滿布的纏枝牡丹紋裝飾。圖案鮮活靈動,淡雅自然,青翠的釉色又暗合原器古韻。
原器之蓋移為底托,另增設一蓋,改原鳥喙形鈕為坐臥的瑞獸造型,更填生動靈氣。
杯底下部外延采用鏤空工藝。與三足底托搭配,可做小香爐使用。
另外,隨杯附贈3盤卮香。可以聞香品鑒。燃香時香氣裊裊,暗香浮動。
故,一器兩用。即可為杯,啜飲品茗;又可為爐,紅袖添香。
蘇軾在《定風波》里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蓑笠,實際上早已成為隱士和俠士的某種意象。而斗笠盞,則源于生活,后又歸于生活。也因此,它成了茶人心中的珍愛之物。
觀復博物館以館藏器物為靈感來源,打造了三款耀州窯青瓷斗笠盞。
纏枝團菊紋斗笠盞
文人雅士常以菊花自喻,在我們的文化中,菊花,亦象征長壽。
此纏枝團菊紋斗笠盞,內壁印有纏枝菊花六朵,中心印團菊紋花紋繁密而不失韻律。
碧波游鴨紋斗笠盞
碧波游鴨紋斗笠盞中,雙鴨成對,在清波中相互嬉戲追逐,水紋變化莫測,雙鴨姿態生動,雙雙游曳在蓮葉田田間,頗有情趣。
折枝牡丹紋斗笠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