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暖聞|福建福州一特教教師開小吃店:員工全是大齡自閉癥患者
福建福州特殊教育教師劉燕的小吃店,因店內員工全部是大齡自閉癥患者,在7月21日重新開業以來持續引發關注。

“目前自閉癥患者就業比例不到10%,這個社會能提供給他們的機會太少了?!?月13日,劉燕告訴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她開店的目的,是想幫助自閉癥患者實現就業,“因為實現就業本身就是自閉癥患者康復的奇跡”。
劉燕說,她在與自閉癥孩子家長鄭平聊天時,發現兩人在對自閉癥患者未來發展問題上想法一致,便共同成立了自閉癥輔助就業試點平臺“愛星客”,同時開辦了便利店和小吃店,為少數自閉癥患者提供輔助性就業場所。店內服務員和廚師均為18歲以上的大齡自閉癥患者。
今年7月5日,“愛星客”開業,為把店內布局和工作流程等更好地按照自閉癥患者需求做出調整,開業一天后小吃店自行關停整頓,直至7月21日重新開業。
劉燕認為:“我不想讓學生成年了就去養老院,18歲養老,真的太早了?!?/p>

【對話】
澎湃新聞:開小吃店的緣由是什么?
劉燕:我做了10年特殊教育,我不想讓我的學生成年了就去養老院,18歲養老真的太早了,但是目前自閉癥患者就業比例不到10%,主要這個社會提供給他們的機會太少。所以,我們決定自己做一個叫“愛星客”的平臺,幫助青少年殘疾兒童康復和職前培訓。3月28日,我們開了“愛星客”便利店,但是提供的崗位有限,動手能力也有限。于是就想到開一個“愛星客”小吃店。
澎湃新聞:營業一天又停業,具體是因為什么?
劉燕:7月5日開業后,我們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于是決定把小店內部布局和工作流程完全按照自閉癥孩子的需求做了適當調整。比如將明火改為電爐,將湯鍋結構改為內嵌式,進一步排除了安全隱患。因為對于特殊孩子來講,圖片的視覺和指示效果更強一些,我們在店內布置了許多結構化的圖片提示卡。店里的菜品,也是孩子們能夠自己完成的,不會為了生意增加別的,否則本質就變了,我們不為掙錢。
澎湃新聞:現在有多少店員?他們是怎么知道這個平臺的?
劉燕:有六七名店員,最大的33歲,最小的22歲。現在也不斷有人加入。我們主要通過公眾號、朋友圈傳播信息,招聘條件是“無攻擊行為”、“生活可以自理”以及“年滿18歲”。
澎湃新聞:這些特殊店員的上班時間有什么不一樣嗎?
劉燕:9點到17點半。他們的時間觀念很強,執行力也很棒,不會偷懶。有些孩子住得遠,坐車需一個半小時,早上6點多就要起床。

澎湃新聞:他們的工作內容安排是怎樣的?
劉燕:店內菜單設計很簡單,他們從服務員到廚師,換著做,目前我們會在旁指導他們完成輔助性工作。店里設有獎懲制度,客人消費后滿意可以點贊,每周點贊數最多的,可以獲得獎勵,激勵他們與客人互動,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當然,培訓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與正常人一樣,不是作秀,如果遲到就要推遲下班,請假也要補假。
澎湃新聞:工作上,他們困難大嗎?怎么讓他們適應?
劉燕:目前的困難是對工作的熟悉度、社交障礙,以及興趣的持續性。自閉癥患者特點是都有自主思維,感興趣的事情才可能會去做,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延長他們的持續性。比如上兩天班就讓他們休息,慢慢來延長時間。其實很多人愿意來上班,因為店里有朋友,不孤單,可以減少出現負面情緒。
澎湃新聞:有沒有過“走不下去”的時候?
劉燕: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都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小吃店顧客很多,有些從很遠的地方來,只是為了來看孩子,跟孩子們互動;家長的信任、店員們每天的進步,這些都是我們把這項工作做下去的動力。這條路需要走很久,我們現在就像嬰兒學走路,很累,但是目標很堅定,每個人身上都是正能量。

澎湃新聞:接下來有什么計劃?
劉燕:小吃店在準備送餐服務。店員送餐時,前期會有人跟著,以后熟悉路線了就可以獨立送餐。目前還有自閉癥孩子不斷加入,場地、崗位都無法滿足,我們計劃找個稍大一點的場地,能夠做流水線工作,可以午休、做飯,也希望房租能夠便宜些。
澎湃新聞:你們的目標是什么?
劉燕:我們在做的就是幫助自閉癥孩子實現輔助性就業,等他們工作熟練了,會簽合同,發工資,他們將拿到相應的勞動報酬。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自閉癥患者就業這個社會問題,給他們提供機會。我們的目標就是越來越多的自閉癥患者走進社會,融入社會,從被照料到照料別人,學會更好地溝通,找到自己的價值,快樂地生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