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總是在旅行的奈保爾,走完了他的人世路
錢成熙
8月11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離開人世,享年85歲。他一生頗為多產,創作中以小說和旅行寫作最為知名。小說《米格爾街》、《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大河灣》,以及游記文學《印度三部曲》都擁有廣泛的讀者。事實上,在諸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奈保爾或許是離旅行寫作最近的一位。2014年,在他中國之行的一次采訪中,他曾這樣回答關于身份的問題,“我可以是一個作家,同時我也是一個旅行家。”
對于這位成長于加勒比海島國,在英國寫作的印度裔作家來說,物理坐標的變幻,似乎是他人生和寫作的關鍵詞。在《尋找中心》(Finding the Center,1984)的序言里,他寫道:“寫作者的一半要務是發現主題,而我的問題之一是生活斑駁色雜,滿是動蕩和遷移:先是跟祖母住在信德鄉下的房子里,那里的宗教和社會習俗仍然接近印度村莊;到了西班牙港(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黑人、街頭多種族多文化的混雜生活和我在女王學院的有序生活交織;然后是牛津大學、倫敦、BBC廣播電臺的工作間。當我嘗試開始寫作時,不知該聚焦哪一段?!?。
奈保爾于1932年出生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六歲時全家搬到該國首都西班牙港,一直生活到他18歲時赴牛津求學。這里也成為他第一部小說《米格爾街》的背景。1960年,他來到加勒比,除了重返故鄉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外,也游歷了其他四個加勒比國家,此后,他寫下了此生第一部游記《重返加勒比》。這本書也奠定了他游記作品的基調:不僅僅是觀察和描寫當地的風物人情,更接觸大量的當地人,在他們身上,尋找當地社會、歷史、文化、人性的深層紐帶。
1962年,他首次造訪父母的故國印度,后來又在1975年、1988年兩次重返,寫下了著名的“印度三部曲”——《幽暗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描寫了光怪陸離的印度和形形色色的印度人,也一次次在困惑中去探尋這塊古老大陸上的沉疴和病因。1979年,他游覽了數個伊斯蘭國家,寫成《信徒的社會》,試圖揭開蓋在世俗社會和信仰國度之上的面紗。
奈保爾一生中出版的最后一部書也是一部游記,即《非洲的假面劇》,記錄了作者于2009年至2010年間在非洲烏干達等國家的游歷見聞。他從非洲的中心烏干達出發,先后經過加納、尼日利亞、象牙海岸、加蓬,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奈保爾以一個旁觀記錄者的身份,將位高權重的國王、普通的販夫走卒、外來宗教的皈依者、古老非洲信仰的追隨者的百樣形態一一記于筆下。1980年代,他在美國南方做了四個月旅行,走訪了多個著名城鎮:從亞特蘭大到查爾斯頓,從納什維爾到教堂山,走訪了普通人、政府官員、民權運動領袖和莊園主后代等,將此次見聞都寫入了《南方的轉折》。
和他的小說一樣,奈保爾的游記作品也始終著眼于后殖民時代的國家和社會,著眼于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和動蕩、隔離、斷裂和對抗,出身于這個這個社會又離開這個社會的奈保爾是旁觀者,也是去國者,在他的評論里時時夾雜著尖銳而深刻的批判,這也使他的游記作品有別于其他旅行作家,具有十足的奈保爾風格。1991年,《紐約時報》在一篇報道里,是這樣描述奈保爾的:“雖然是名作家,奈保爾也一直是一位不知饜足的旅行者,在內在和地理的維度上,他始終旅行?!?/p>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