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成人在嬰兒身上能學些什么
小侄子快一歲半,已經可以左右搖晃著飛奔,那動作像是在橫著蹦同時還豎著跑,他剛品味到平衡感的美妙,不過這感覺很不穩定。
雖然他在奔跑中眼神充滿堅毅,且抱有巨大的專注和熱情,可還是經常“馬失前蹄”,臉朝下一把撲進大地的懷抱,伴隨清脆一聲,額頭上不是磕出大包,就是磕破皮結出一塊大痂。對此他絲毫不以為意,哭過之后,轉頭就一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樣子。
我很喜歡單獨帶他玩,有時間就回去看他,不過看似我帶娃,實則是娃帶我。
人的記憶通常起自三歲后,至于三歲前的內容,都徹底消散在了人生中,那段時間如雁過長空,不留一絲往跡。因為我完全沒印象自己曾有過這樣一個時期,所以帶娃時,我覺得也是在填補自己的空白。那段記憶雖已無法復原一星半點,但看著活蹦亂跳的小侄子,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有種時空穿越感。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句很有名的詩,叫作“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為什么而出發”。在我看來,我們忘了為什么而出發,并不是因為走得太遠,而是因為注定要忘記,所有人注定會忘記為什么出發。因為當三歲左右開始記事時,已經是在“忘了所有”之后。
看著小侄子晃悠著走在路上,就像看到自己人生出發時的場景。沒有一本歷史書,可以穿越三歲這層圍墻,照片和錄像也都通通不管用。我也是在出走三十年后,才意識到有必要去追問為什么。
《道德經》里有“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說法。而尼采講精神的三種變形,最高級也是嬰兒。之所以給嬰兒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他們正處出發時刻,滿滿都是初心,那種氣質,太值得我這個乏味的成年人去學習。
一歲左右,也是一個人最具體育精神的時期。他的“身體圖式”開始隱約有了平衡感,但還不夠徹底,他雖然磕磕絆絆,但要比在平衡木上穩健的體操運動員更加激情四溢,他正在發現難以置信的身體,就算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都不能與這次發現相提并論。
他每天都在充滿欣喜地去感知世界,一切如此新鮮,每次觸摸與觀看都能帶來不小的震撼,吃任何東西都像是在咀嚼至味。每天除睡覺外,他一直都在忙著做事情,有種不管不顧的蓬勃活力,從不去胡思亂想。在這里,做事情的意思是指與世界發生物理關系,比如走走停停,跑來跑去,觸摸和擺弄一件物品,咬手指或者哭笑吵鬧。
而我更多是活在概念世界里,憂思焦慮,想的要比做的多,驚訝感和新鮮感喪失殆盡。由密集的符號、數字與概念織成的羅網將我綁縛,想象力已是插翅難飛,眼神也黯淡了不少。隨著長大和成年,我來到一個“美麗新世界”,永遠告別了三歲小孩的世界觀。
由此,我也開始回顧起了自己的生命演變史,時光的河如何蜿蜒流淌,我又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我,其中的得失利弊,讓人感慨。
小侄子仿佛成了我的歷史老師,好的歷史感是曾經滄海仍能如在面前。跟著他耳濡目染,他的一歲算是我的第一個學期,對于為什么出發這件事,我也大致有了答案,是為了充滿喜悅地去知覺世界。不過我這個感覺和覺悟也很不穩定,需要跟他繼續鞏固和強化幾個學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