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空之城》:文明的墓志銘
《天空之城》的重映放在6月1日兒童節,真是將幾代觀眾拿捏明白了。沒娃的自認還是個寶寶,去電影院尋找童年;有娃的帶著寶寶,去電影院給寶寶創造童年。不過,這也側面印證了這部1986年誕生的動畫作品,至今依然有著打動一代又一代人的力量。
《天空之城》海報
故事講述一位礦工學徒少年和一位持有神秘力量少女相遇,與政府軍隊、海盜爭斗并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其設定與《格列佛游記》第三部的同名飛行島“拉普達”(Laputa)有不少相似之處,致敬意味相當濃厚。不少科幻迷認為,《天空之城》中的美術設計頗有蒸汽朋克意味,其中的軍方城堡和飛船、“拉普達”內外設計、有著仿生色彩的海盜飛艇,放在如今也不過時,甚至對后續全球范圍內的許多動漫、影視、游戲作品都有著深遠影響,比如最近玩《塞爾達傳說》上頭的新老朋友們,也可以去重溫一下這部動畫杰作,應該會在片中看到很多親切又熟悉的元素。
無疑,《天空之城》的概念設計和美術風格是2D動畫時代之大成之作,但這部作品能有著跨越時代的生命力,還是在于其“王道”的故事和人物。
從故事上來說,《天空之城》并不復雜,英雄少年與勇敢公主共同對抗邪惡拯救世界(聽起來“塞爾達”味更濃了),并非什么新穎設定。與當下的一些賣座動畫電影相比,該作也沒有太極致的人物關系,太極限的腦洞反轉,以當下這個每秒都在追求新刺激的互聯網時代的標準來看,是各種“五分鐘看大片”不希得拿出來講的“平淡故事”。但《天空之城》打動人的,卻恰是一份純粹的美好和溫柔,以及表故事之下暗藏的“里故事”:拉普達興衰史。
《天空之城》劇照
拉普達,作為故事中所有角色的最終目的地,是一座以神奇先進科技建造的浮空城市,拉普達人掌握著以“飛行石”為能源的技術,創造了這座浮空城市的璀璨文明。故事中,多次借由角色之口,強調拉普達的科技如何領先于地面人類,財富如何取之不盡,但對于它毀滅的原因,卻很是簡略模糊。像女主的身世,也僅僅說明了拉普達人先祖做出了棄守科技進步的拉普達城,來到地面上過著隱居生活的這一決定,但對于決定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動畫并沒有花費太多筆墨,而是始終關注于當下時空中人物的選擇。但毀滅的原因,依然可以通過這部動畫的細枝末節,去做出觀眾自己的推導和揣測。
《天空之城》劇照
《天空之城》中,反派穆斯卡,衣冠楚楚,手腕高明,看不上魯莽的將軍,也對財富毫無貪念,他最核心的訴求是尋回拉普達核心技術。在他于女主希達面前展示拉普達的毀滅性力量的亢奮可以看出,對于這一毀滅性力量,他有著以之制霸世界的野心。穆斯卡是拉普達人后裔這一設定,我想也絕不是任意為之,絕對實力帶來的瘋狂野心,瘋狂野心對文明帶來的巨大威脅,在拉普達的歷史上,乃至人類歷史上,都屢見不鮮。
《天空之城》劇照
再來看看拉普達的城市結構,代表純真正義的男女主——希達和巴魯降落在拉普達時,降落在拉普達的上層,這里是空中花園般的絕美廢墟,承載著一個輝煌文明沒落后的遺跡上,雖再無人類的身影,但動植物繁盛,和諧美麗,機器人無聲守護著這一生態系統。拉普達上層代表了自然、文明、美。而軍方力量和海盜闖入的則是拉普達的中層,這里是無數金銀財寶和機器人守衛,象征著支撐文明的財富與力量。穆斯卡則是直奔向拉普達下層,只有王室后裔能一窺究竟的密室,那是拉普達能源與防衛力量的中樞,代表的是至上的權力和技術。
《天空之城》劇照
三群人降落后戲劇動作展開的第一場景,已經是一幅人群畫像,也是一種極具象征意味的圖像呈現,拉普達的三層結構,體現了文明中幾種力量的辯證關系。無疑,上層的文明與自然和諧相生之美,需要中下層的財富、力量、技術、政治權力作為基石,但當文明沒落之后,前者依然生機勃勃,后者卻沉寂在永恒的陰影之中,不見天日。當穆斯卡闖入拉普達權力的核心,迎接他的是一片瘋長的植物荒原,以及無數昆蟲,拉普達層層錯落的圍墻,連炮彈都難以轟開,可上層溫室中心巨樹的根須,卻綿延深入到了拉普達的每一個角落。可見,自然與美的偉麗,一旦被文明供養成熟,變成為了獨立與文明之外的某種證明,以至于文明在毀滅之后,這種美變成為了覆蓋其上不朽的墓志銘。
當希達和巴魯,抱著必死的決心,說出拉普達王族的毀滅咒語時,拉普達轟然解體,中下層集體崩塌,墜入地面世界的現實洪流,只留存上層溫室花園及地面,重量減輕后仍然借著飛行石的能量持續上升,巨樹的根系搖曳空中,如同一只虛幻的水母。那種超脫了文明的美,擺脫了文明與歷史的沉重束縛,也謝絕了所有人類的窺看與覬覦,將獨自存在,千年萬年,美也自此超脫了人類審美的定義。這一幕,是《天空之城》最讓人驚嘆的瞬間,望著拉普達升空遠去,遺憾有之,悲壯有之,更多的卻是一種對于絕對自由的向往和祝福。
《天空之城》劇照
片中,希達這樣描述她認為的拉普達文明衰亡的原因,她說歌謠里這樣唱道:“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風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過冬,和鳥群一起歌頌春天。”人類,這一誕生于土地之上的物種,無論發展出多么先進的科技與驚人的軍事武器,只要離開陸地就無法繼續生存。據說,在《天空之城》制作前,宮崎駿曾前往英國威爾士一帶勘景,當地廢棄的礦鎮,擁有一望無際天空的草原景色,皆給該片場景設定帶來影響。當時,威爾士曾發生礦工罷工事件(在《天空之城》中,巴魯的生活中也融入了礦工生活的描述)。2005年,宮崎駿曾在《衛報》的采訪上表示:“我欽佩這些人,我欽佩他們為了挽救生活而戰斗的方式。”這些立足于土地求生的人們,不屈不撓與命運博弈的意志和努力,可能才是一個文明存續的生命源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