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強縣老大昆山為何俯身向“小弟”學習:相城區有“拼勁”
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注意到,這是8月2日,杜小剛不再兼任市長、周旭東履新昆山市代市長之后,昆山新的黨政主官搭班子后的首次外出考察。
在市委全會會議期間,如此特殊的時間節點,花費了整整一天時間,又是新黨政主官“組合”后的首次帶隊外出考察,全國百強縣龍頭老大昆山對本次考察活動的重視,可謂非同尋常。
這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堪稱中國園區經濟“第一高峰”,各地考察、學習、觀摩者紛至沓來,并不稀奇。然而,經濟總量僅為昆山體量1/5的相城“小弟”(2017年GDP為700億元),為何能成為“大哥”昆山的學習對象?
要知道,昆山2017年GDP高達3500億元。相比之下,相城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一直以來被稱作“鄉下之城”,由于地處蘇州城區的北部,甚至被人戲稱為“蘇州的蘇北”。
澎湃新聞記者從昆山官媒的公開報道中獲悉,杜小剛表示,這次考察要向蘇州工業園區學習一個“新”字,到相城則是要學習一個“拼”字。
對標找差,精準學習,在外界看來,昆山這次高規格考察活動,能夠體現出昆山放低姿態、“重新出發”的意味。
盡管昆山已坐擁無數光環,正如本次昆山市委全會公報所說,要想走高質量發展的“昆山之路”,還得加固底板、補齊短板、樹立樣板,在解放思想中實現“全新一躍”。
作為硬幣的另一面,昆山的俯身學習,從側面也展現了蘇州“經濟洼地”相城板塊近年來的后發崛起之勢令人矚目。
“昆山新黨政主官”的第一課:外出學習
8月6日,周一,昆山市委書記杜小剛率昆山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州工業園區、相城區考察學習,時間為一整天。
此時,距昆山市政府主要領導調整僅過去一個工作日。8月2日(周四),曾先后在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的周旭東出任昆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而昆山市委書記杜小剛不再兼任市長一職。
因此,8月6日的外出考察學習算是昆山新黨政主官“搭班子”后的首秀。
據公開報道,昆山市黨政代表團在相城看了規劃。在相城規劃展覽館,相城區的歷史和城市風貌變遷被形象還原,展示了未來相城規劃建設的藍圖。
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向昆山客人介紹了相關情況。據其介紹,相城當前正加快實施16個“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打造“蘇州新門戶、城市新家園、產業新高地、生態新空間”。
此后,昆山市黨政代表團看了相城的創新產業。圍繞蘇州高鐵北站打造的高鐵新城,目前正在成為蘇州北部的產業高地。
在位于高鐵新城的新松機器人展示體驗中心,其獨創的機器人增強現實技術,迅速吸引了來訪者的眼球。增強現實技術又叫AR控制技術,可降低機器人操作門檻,可廣泛應用于工業,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新松機器人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回憶,昆山客人在觀摩時,說得最多的是,“這么好的項目(居然)讓相城捷足先登了”。
昆山市黨政代表團還現場考察了相城的環境治理工作。
因歷史原因,相城區小型作坊曾星羅棋布。太平街道沈橋村就是其中一個“縮影”。沈橋村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該村曾有167個各類作坊,涉及家具、磚瓦、水泥等各行各業,環境污染嚴重。2017年初,蘇州市委主要領導曾對沈橋進行暗訪,揭開沈橋“臟亂差”的傷疤。自那之后,沈橋率先開啟了全面整治。一年前還是遍地散、亂、污的作坊,如今已實現“退工復耕”,土地全部復墾,15萬平方米廠房全部拆除,復墾覆綠成效明顯,重現江南水鄉風光。
如今,大片綠意盎然的農田與曾經污水橫流的小作坊形成鮮明反差。據現場人員透露,見到這一幕,杜小剛馬上邀請沈橋村主要負責人,請他帶著材料和工作經驗“去昆山講課”。
曾經,在江蘇“263”(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等大整治行動中,相城區是環境整治壓力最大的板塊。但在當下,“臟亂差”正加速撤離相城,“環境美”成為相城的另外一個標簽。
據《昆山日報》報道,在相城考察學習后,杜小剛表示,相城區搶抓發展機遇,乘勢而上,主動作為,高標準謀劃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他說,相城在科技創新、項目引進、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思路、方法和路徑,值得昆山學習借鑒。
6日考察完蘇州工業園區和相城,昆山在次日便召開了市委全會。昆山市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次考察調研是昆山市委全會的議程之一,“很早之前就敲定要去蘇州工業園區和相城考察”,考察前幾天才正式定下來具體行程點的安排。
總結一下,那就是“拼勁”。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也透露,昆山到相城就是“學習一個拼勁”,“不甘落后,敢于爭先”。在顧海東看來,目前相城干部的拼搏精神,的確令人振奮不已。
據其介紹,原來相城以村級經濟為主,散、亂、污企業遍地,如今這些產業層次低、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作坊企業,正在被大量的關停、整改、提升。騰挪出來的土地和空間,正在吸納優質的科技產業。
作為蘇州“后發地區”的相城,其產業轉型目前已經走在蘇州各兄弟市區的前頭,“我們有些好的項目已經不亞于昆山”,顧海東認為,這與相城干部不懼困難的精神狀態息息相關。
昆山市經信委主任萬繼民對澎湃新聞說,他感覺到,這幾年相城的勢頭很猛,今年還去了北京、上海甚至美國招商,“無論是引進項目的落地速度還是產業層次,都值得學習”。
而在昆山市科技局局長陸陳軍看來,相城的“拼勁”可以從沈橋村的環境整治可以看出來,“這個工作不好做,但他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沈橋村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剛開始說要解除他們與租戶的租賃合同并要拆除他們的作坊,作坊老板們很有想法,甚至還曾經拉了微信群“準備鬧事”。
“于是我們專門騰出了小會議室,讓老板們把訴求寫在紙上,然后我們針對他們的訴求,逐條歸納和分析。”沈橋村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挨個仔細做工作,溝通效果非常好。
那一陣,村干部都一心撲在上面,加班加點成為常態。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沈橋村就完成了散、亂、污企業的拆遷工作,并完成了土地復耕。
“現在相城有好多個像沈橋村這樣的例子。”蘇州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表示。
“洼地崛起”的相城啟示
據相城區委辦人士透露,不光昆山,蘇州工業園區也將于8月10日到相城考察。
而就在昆山客人走后的8月7日,相城區黨政代表團已先行去了蘇州工業園區,學習借鑒園區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在外界看來,作為蘇州產業高地的昆山和蘇州工業園區,與產業基礎最薄弱地區之一的相城,頻頻互動,體現出相城打造“蘇州新門戶”的潛力,亦可見相城后發崛起之雄心。
相城雖歷史悠久,因兩千多年前,春秋名士伍子胥在陽澄湖畔“相其他,欲筑城于斯”而得名,但又非常“年輕”。2001年,蘇州行政區劃調整,原吳縣市被一分為二,新組建的相城區是其中之一。
相城建區時,坐擁大片水網農田,產業基礎薄弱。公開數據顯示,2001年,相城地區生產總值僅55億元,而當時蘇州全市GDP已達1760億。
直到近兩年,相城的產業層次還是偏低,高端人才缺乏。據顧海東介紹,2016年,相城區內產業領域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僅8000多人。同比之下,蘇州工業園區是8萬多人。
2017年底,相城對發展戰略和定位進行果斷調整:全區將以研發產業為主,配套高端制造業,助力蘇州“北部新門戶”的崛起。
“制造業所占空間是片狀,而研發產業是點狀,產出不可比擬。”顧海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相城高端研發產業目前集聚高鐵新城,其畝均稅收已達350萬,并有望進一步提升。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一直以來,蘇州以強大的縣域經濟為支撐,蘇州中心城區的經濟首位度并不高。
因此,蘇州往往被詬病為“大而不強”,主城區板塊在蘇州大市經濟板塊中的“存在感”并不高。甚至有論調稱,蘇州為了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戰略“放棄”了主城區產業發展。
而在顧海東看來,真正的高端經濟正是城市產業經濟,城區可不能僅僅滿足于搞房地產,靠賣地維持生計。
“北京的中關村,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都在城里,所以不能說‘城里就不能有產業’。”顧海東認為,城區配套好,交通又便利,應發揮好自身的優勢。
“房地產只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后勁的。”顧海東認為,真正有后勁的是研發和人才,因此他主政相城后便決定,要將最好的地段留給研發產業,留給高端人才。
于是,在今年新發布的相城陽澄生態新區“一主五副”格局中,陽澄國際研發社區赫然位于黃金地段。未來,這里將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經濟。
而依托京滬高鐵、沿海高鐵通蘇嘉段”黃金十字“交匯點的高鐵蘇州北站,相城的城區經濟,同時又是時速350公里、東西南北無限延伸的樞紐經濟。
從位于相城的蘇州北站乘坐高鐵,向北到北京最快只需4小時,向南到杭州30分鐘,向西到南京50分鐘,向東到上海虹橋只需20分鐘,相城與上海的同城效應與日俱增。
因此,相城或許不會滿足于成為“蘇州新門戶”。
今年6月在滬上推介,相城得以和上海虹橋成功牽線。目前上海正在建設大虹橋世界級商務中心,而從蘇州北站坐高鐵到上海虹橋僅需20分鐘,顧海東說,相城憑借優越的交通區位、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和生態環境、低廉的創新成本,將會有更多機會深度融入上海的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更加便捷地承接上海中高端非核心功能的疏解,與上海協同發展、錯位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