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漫長的季節》:披著懸疑外衣的時代挽歌
《漫長的季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于
將集體記憶
重新包裝上了流行的外套
就像給烤雞架
重新發明了一種新做法一樣
玩《GTA5》的時候,我喜歡去搶一輛出租車開著洛圣都的車載收音機,在這個虛構的沙盒城市的雨夜中穿梭,放的都是那個年代風格的懷舊金曲。然后,看著外面形形色色的人,想象著他們會有什么樣的故事,這個安靜的場景可能隨時會被一場意外和戰斗打破,因此這種日常才顯得與眾不同了。
→《GTA5》游戲截圖
當我看到《漫長的季節》兩輛套牌的綠色出組成追逐的戲碼時,就發現這部劇散發了很多吸引年輕人的要素。
套牌車本來可能是僅僅會出現在當地新聞中當作趣聞插播的一則犯罪警示,但套牌車主去追逐套牌車的場景,變得格外具有戲劇沖突,《漫長的季節》在進展的過程中,正是很善于找到日常生活中的戲劇點。
這與觀看小品時候的體驗很類似。在我的觀看經驗中,小品就最擅長從我們最為熟識的日常生活中“化腐朽為神奇”,找到其中特別有意思的地方。我還記得小時候特別期待春晚小品出演的時候的期待,好像是過年逃不開的一場儀式。
《漫長的季節》用一種東拼西湊的方式,把下崗再就業的主題重新弄得有意思了。
對于80、90年出生的普羅大眾來說,這是他們父輩一代面臨的環境,但是正兒八經正襟危坐著拿這段歷史拍一個故事,還不如去看央視大型歷史紀錄片。
可以說,這個主題的歷史素材和切入點是被發掘得很深入的,在當代文藝史中早已有所表現,90年代的不少工業題材小說都將目光聚焦到了個體工人生存與勞動的困境上(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原載《人民文學》1996年第1期的談歌的《大廠》等)。
這個時期,大工業就像一個脫離家庭庇護的長子,在市場經濟的震蕩中經歷生存的艱難。
《漫長的季節》中的樺鋼也是這樣一個縮影。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工業生產的物質前提在逐漸步入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中面臨更為嚴酷的競爭,另一方面,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就意味著工廠要自己承擔風險與生產壓力。
在這個過程中,還不乏利用權力投機倒把和侵吞國有資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民生領域在圍繞著大廠運作的東北城市中更為明顯,樺林這個城市就是圍繞著樺鋼運作的。
拿貫穿《漫長的季節》全劇中基本的父子矛盾舉個例子:對于王響來說,“漫長”既是無法從自己兒子死亡的悲憤與謎團中走出來,也是他無法徹底適應社會轉型中主體性的缺失。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他一方面失去了自己在家庭中設想的無所不能的“父親”位置,同樣也失去了在大廠中火車頭駕駛員“先進個人”“勞動模范”的光榮身份。
他不是在失去一切的漫長中,才變得迷茫的,而是在那之前就已經逐漸變得迷茫了。
王響作為樺鋼工人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人(兒子王陽)之間產生了無法理解的鴻溝。
王陽無法理解自己的父親還將樺鋼作為光榮的門面,認為自己在燈紅酒綠的“維多利亞”賺取小費同樣是憑借自己的勞動——畢竟好萊塢電影、港臺歌星比朝九晚五的工廠生活顯得更有個性,畢竟這個社會“一切向錢看”。
《漫長的季節》對這些基本矛盾的解決是浪漫主義式的,用男性的英雄氣概想象式地解決了這些矛盾。本劇的基本張力匯聚于此,與其說是追尋真相的過程,更像是一種“老男孩”對自身價值的證明,雖然有些許的嵌套感,但是這個追尋的過程還是較好地被包進了懸疑、探案的情節里。
讓我尤其印象深刻的一個橋段是第11集“拳打樺鋼廠長”的以下犯上暴力——這是《水滸傳》式正義民俗想象的重新演繹。
只不過在劇中變成了普通工人向廠里的腐敗階層的控訴和復仇。龔彪和王響在日常的工作中都是以隱忍作為常態,但職代會鬧事、打架的橋段中,他們都集中爆發出自己的不平。這是特別水滸式的,正因之前壓抑的節奏,此處的發泄也就尤其暢快。除了幫妹妹和龔彪復仇之外,王響這里的情緒還充斥著幫下崗工友討公道和對樺鋼的深厚感情。
但是,浪漫主義的解決方式永遠不能等同于現實的解決方式,面對時代降落的雪花,工人主體已經很難被重新構想為英雄。
即便劇集的末尾有老年王響對這想象中年輕的自己喊著“往前看”的臺詞,但其實在漫長的過去中,他的人生很難“往前看”了。《漫長的季節》亂序的剪輯方式,也像是在回憶中打撈碎片。
雖然在一些對白中,刻意置入的包袱使得觀看的過程有點“擰巴”;雖然本劇在結尾處稍顯倉促,在情節上也有一些瑕疵,但這些不妨礙它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不光是懸疑劇的形式,還包括對《泰坦尼克號》《古惑仔》、賈樟柯、馬丁·斯科塞斯乃至春晚小品等作品的戲仿)展示了對大廠工業時代的挽歌。
盡管本劇記錄了一段寒冷的、殘酷的歷史,但是導演大量使用了陽光明媚的場面。除了一種積極的必要性,還是給了觀眾很多溫暖的感受,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
之前看過一個關于雞架的紀錄短片,在東北下崗潮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架被勞動人民開發出了新的品嘗方式,滿足了那個年代“大快朵頤”的愿望。
在一個最簡單的夜晚和三五好友喝著啤酒吮著雞架,醉眼惺忪,打撈著往昔歲月中沉入水底的意難平,這種樸素的浪漫,何嘗不是卑微生活中的強大動力呢?
作者:羅家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