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又是一個榴蓮飄香的季節②
葉孝忠
從喬治城打車約30分鐘后,建筑漸漸被綠林所取代,山的線條出現了。我們進入了浮羅山背(Balik Pulau,馬來語,島的后面的意思),山路兩邊都是榴蓮檔。搖下車窗,能聞到空氣中的榴蓮香。
這種奇異的香味,夾雜著山林清晨空氣中特有的清香,伴隨潺潺流水,叫人心生向往。是的!我們要去產地吃榴蓮,尋找長得結實高大的榴蓮樹(一些能長至45米),再和果農聊聊收成,體會他們的熱情和辛勞。
山腳下,遠遠看到一排掛著老招牌的老店屋,老人們說著鄉音濃厚的客家話,時光仿佛不曾溜走 。原來,浮羅山背的榴蓮果農大多是吃苦耐勞的客家人。1950年代,他們在此披荊斬棘,開辟良田,早期種植的作物,是在當時更有價值的丁香和豆蔻。現如今,隨著榴蓮漸漸受到食客關注,價格水漲船高,大部分的田地已經開辟成榴蓮園,而檳城主要的榴蓮產地,就集中于此。
和馬來西亞其他地方相比,檳城的榴蓮產業做得頗為出色和到位。食客的選擇更加多元化。在游客圈里頗具盛名的寶盛園,就在浮羅山背。每逢榴蓮季,這里會舉辦深受歡迎的一日游,除了品嘗各種榴蓮之外,還會教授如何挑選榴蓮等知識。
我們的車子拐入了只容許一車行駛的鄉村車道,壯碩的榴蓮樹就在路邊迎賓,樹和樹之間綁上了吊床一般的網,那是用來捕獲榴蓮的。
自然熟成落地的新馬榴蓮,口味才最佳。為了避免落到地上造成損壞,當地農民只好綁網。榴蓮通常在氣溫較低的晚上和清晨掉落,而最佳食機,就是在榴蓮掉落后的幾個小時內。
每天早上,檔口小販會到這里收榴蓮,然后送到市區販售。因此在榴蓮季,你總能看見很多被曬得黝黑的當地人騎著摩多車,載著一籮筐一籮筐的新鮮榴蓮穿街走巷。
Karina Hill,一家位于榴蓮園內的民宿。張麗珠 攝檳城榴蓮產量少,主要供應給當地食客,甚至極少出口到外省。因此,每逢榴蓮季節,本地人、大量的新加坡人和香港人就開始來到檳城嘗鮮。
另一家石屋榴蓮園,就隱藏在這條小路的盡頭一處有風景的地方。老板陳鯨竹,第三代的果農,全家就住在院內的百年石屋里。他家有個主打有機榴蓮的榴蓮園,占地7公頃,約有350棵榴蓮樹,同時栽種紅毛丹、山竹等,在檳城算是中等面積,但放在馬來西亞全國各地動輒幾百,甚至上千公頃的榴蓮園比較,還是小巫見大巫。
馬來西亞和泰國是世界最大的兩個榴蓮生產國。馬來西亞擁有約10萬公頃的榴蓮園,主要分布在檳城、柔佛、馬六甲、彭亨和霹靂等,而檳城的榴蓮園占地才約全國產地的3%。人們對檳城榴蓮的需求往往跟不上供應,不少榴蓮商人甚至得將外地榴蓮運到檳城來售賣。
石屋榴蓮園雖然不大,但卻有將近30個品種,其中一些由園主特別栽培,只能在園內嘗到。這也是檳城榴蓮的一個縮影。檳城不大,但卻有超過100種品種的榴蓮(馬來西亞全國共有約200種的榴蓮)。到檳城品嘗榴蓮,原因之一就是這里能同時嘗到不同口味和口感的榴蓮。
榴蓮花開的時候,美味的榴蓮就指日可待了。張麗珠 攝“就是因為小,所以才要做精,檳城榴蓮園比較小,因此專心做精品榴蓮,才能把品質弄好,價格也更高,雖然采用有機肥料和人工除草成本更高,但結出來的果實更為健康,榴蓮樹的生命也會延長,細心培育才能結出品質更佳的榴蓮。”陳鯨竹介紹說。他祖父在1950年代買下浮羅山背的土地,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因為戰亂連連,擁有自己土地,種蔬菜養家禽也不會餓肚子。到了由陳鯨竹接手的這一代,他們更專注于利用現代的農業技術,培育出優質的榴蓮,讓檳城榴蓮的品質更上一層樓。
榴蓮的種植和培育極為復雜。榴蓮原是野生植物,而我們目前吃的各種品種的榴蓮,都是在1970、80年代經過果農們接種過的品種。由于檳城的地理位置特殊,一些品種來自泰國,經過接種后,就變成了新品種的榴蓮,比如檳城產的長蒂(因為蒂較長而得名),就有泰國的血統,因此保留了泰國榴蓮厚肉的特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榴蓮也一樣。檳城品種名氣最響的為黑刺,獲獎連連,名氣、價格和貓山王不相上下。馬來半島大陸其他省份也產黑刺,但品質不及檳城,正如檳城也產貓山王,但論及品質,不及南馬和彭亨州。
“很多人以為檳城的土地肥沃,所以合適榴蓮生長,其實是一個誤解。檳城島上多花崗巖石,經過多年風化,分解成細細的黑土,而這樣土壤含有小石粒,水分不高,也略帶酸性,最合適不喜潮濕土地的榴蓮生長。加上檳城有山,不同的高度造就了不同的生長環境,能滿足不同榴蓮品種的生長條件。”檳城當地文化人張麗珠對我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