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座︱周武:從江南到海派,出版革新與文化的現代轉型
8月4日,“云間讀書會”第三期在上海朵云書院舉行。本次讀書會的主講人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周武研究員,他長期致力于上海歷史的發掘與研究,在讀書會上與大家一起探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中的出版基因。
周武研究員
從蘇杭到上海:江南文化版圖的重構
周武首先概括了江南文化版圖的歷史變遷過程。宋代以降,伴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江南文化漸趨繁榮,明清時期更臻極盛。待到上海開埠,特別是太平天國之后,上海逐漸取代蘇杭成為了江南新的中心城市。這一位移,不僅意味著江南地區城市格局的“主從倒置”,而且直接導致江南文化版圖的重構。
如果說,太平天國之前江南文化是以蘇杭為中心向邊緣市鎮包括上海輻射,那么,在此之后,江南傳統的文化中心急遽地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上海則成為江南“新人文淵藪”和“新學樞紐之所”。
江南文化以精致、優雅著稱,某種意義上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極致。海派文化則主要是在高度商業化社會之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依托于市場,又以開新和靈活多樣拓展市場。江南文化版圖的改變,意味著海派文化作為江南文化的一個新樣態已經蓬然而起。
清代徐揚《姑蘇繁華圖》,反映了江南文化之盛
書業革命與海派文化的蓬勃興起
周武接著說道,從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這個衍變過程,出版業或者說“書業革命”扮演了至為關鍵的角色。其影響最深的兩點,一是先進的印刷技術,二是歷史時勢與天下時局。
清季以來,上海一直占據著中國現代出版業的半壁江山,不僅集中了幾乎所有的全國最重要的出版機構、最先進的印刷設備和最健全的發行網絡,而且匯聚了大批出版、印刷和發行方面的優秀人才,以及最龐大的作者群,由上海出版、發行的圖書和期刊,占全國出版總量的半數以上,是無可爭議的全國最大的出版中心,堪稱出版之城。
以商務印書館為代表的一大批現代出版機構,共同呈現出上海出版業強大的文化生產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融匯能力和輻射能力,由此,海派文化才得以發榮滋長,枝繁葉茂,并以開新的姿態為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化提供了一種新的想象和可能。
老上海出版社與書店林立的福州路
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持續繁盛的秘密
那么,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百年繁榮,究竟源自什么呢?周武認為,從歷史上看,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之所以綿延不墜、日新又新,且一直賦予區域共同體以強大的生命力和認同感,根本原因有兩條:
一是融匯,包括區域內部吳文化、越文化和徽文化的融匯,不同區域文化的融匯和中外文化的融匯。一部江南文化史,就是一部文化融匯的歷史。而海派文化作為江南文化的現代新形態,其開放包容更帶來巨大的文化融匯能力。
二是市場化,唐宋以來江南文化的逐漸繁盛,市場化是一個重要推手。明清江南小說、戲曲,近代報刊、書籍、戲劇、書畫、電影等,無不是因成熟活躍的市場而發展起來的。
可以說,融匯和市場化是江南繁盛、海派興旺的靈魂與精神。在新的歷史階段,這是應當深入發掘和弘揚的。
讀書會現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朵云書院”,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