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路也可能走出健康危機?注意這些信號,可能血管堵塞了
原創 編輯部 大魚 常笑健康
有道是“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走路是保持健康的秘訣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走路姿勢也預示著自身是否健康。走路是需要神經系統、關節系統以及肌肉組織共同協調配合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得步態發生改變。
可以說,步態常常是反應身體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如果一個人步子穩、全身協調,那么這個人也一定比較健康。

走路狀況頻發?
小心健康危機
同樣,如果一個人走路時候容易疲勞,狀況頻發,那一定是有問題。
最有可能意味著血管有問題,因為腳是人體末梢心臟的最遠端,血管有問題,腳有感覺。
老年人如果走路出現以下6個信號,就意味著血管很有可能堵塞了——
快走200米就出現胸悶胸痛;
走路時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
走路時心臟感覺有點疼;
走路時感覺手掌發麻或顏色發紫;
活動幾分鐘就會覺得雙腿乏力、肌肉酸痛;
走路時兩只手的血壓或者兩條腿的血壓有很大的差別。

當然,走路的狀態不僅僅預兆著心腦血管的健康,還暗示著其他疾病,大家也可以對照自測一下:
走路慢吞吞、步幅越來越小——小心膝關節或髖關節硬化
正常成人的步幅在75厘米左右,但是如果縮小到45厘米左右甚至30厘米就意味著關節的退化,因為關節表面耐摩擦的軟骨一旦退化、萎縮,會引起關節周圍腫脹、疼痛、行走困難等癥狀。

走路容易平地摔跤,不穩——小心神經損傷或腦部疾病
走在平地上,時不時絆腳,甚至摔倒,很可能是運動神經損傷,比如衰老導致的小腦萎縮,腦梗塞、腦出血造成的小腦功能障礙,或者是長期酗酒導致的神經損傷等。
走路總是腿疼、腿酸——警惕關節炎或下肢動脈狹窄
走著走著覺得腿很疼,那么可能是關節有問題,退行性骨關節炎要注意,也有可能是體重過大導致關節負擔重。而如果感覺腿酸脹,可能是因為下肢動脈出現狹窄、供血不足,在三高人群常見。
走路走著容易乏力疲勞——小心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屬于風濕性疾病,會導致動脈血管狹窄甚至閉塞,還會繼發形成血栓和夾層動脈瘤,容易導致供血不足,走路沉重乏力。

5大特殊走路姿勢
一定要提防
除了走路狀態容易看出健康問題,特殊的走路姿勢更意味著疾病。
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走路姿勢因為“右臂緊貼身體不動,左手臂則自由擺動”而被英國專家懷疑過得了“帕金森綜合征”,他的走路姿勢也被稱為“普京步態”。
平時不在意的走路姿態,其實暗藏健康的秘密。
1.剪刀步
小心腦梗塞

所謂剪刀步,是指走路時,邁步像在畫圈,兩邊膝蓋常常貼在一起,走路姿勢像一把剪刀一樣。雙腿遍布血管,而如果有腦梗,會使偏側肢體出現活動障礙,造成患側肢體活動不靈活。
2.小碎步
小心帕金森

帕金森病屬于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患者因全身肌肉僵硬、平衡協調能力差,出于自我保護,走路時下肢拖沓,不敢大步流星,不自覺走小碎步,以縮短步幅的方式來保持身體平衡。
3.內八步
小心關節炎

在骨關節炎發展過程中,很多人的踝關節外翻,因此,在走路過程中除了速度緩慢之外,還容易呈現內八字,甚至會伴隨關節疼痛腫脹、晨僵、關節彈響等情況。
4.醉酒步
小心共濟失調

小腦的功能主要是保持身體平衡,而人體大腦、基節、小腦、前庭系統受到損害,會導致人肢體不協調出現平衡障礙,常表現為醉酒步態。
5.跛行步
小心脊椎問題

一般兩腿長短超過2cm,就會跛行。但是除了先天性長短腿之外,后天疾病,如脊柱側彎、髖關節退變、股骨頭壞死、骨盆傾斜等都有可能導致跛行。
對于走路姿勢問題,不能因為年齡上升而怕動,怕走,應當更加積極鍛煉活動,保持陽光的心態和一定程度的鍛煉,讓肌肉、神經和關節等得到充分的鍛煉。
同時,老年人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D和卵磷脂等營養補充劑,增強骨骼、軟化血管,保持健康。
參考文獻:
[1].從走路姿態看健康狀況.健康時報[J].2022.07.P70-71;
[2].林楓.走路姿勢異常,身體發出的“警報”.江蘇衛生保健[J].2021.08.15;
[3].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