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褚君浩院士:智能化系統是智能時代最大的特征
【編者按】
2023年5月27日,是復旦大學118周年校慶。“校慶種種活動,以促進科學研究為中心。”從1954年校慶前夕時任校長陳望道提出這一主張開始,在校慶期間舉辦科學報告會,就成為復旦的重要學術傳統之一。
賡續學術傳統,百年弦歌不絕。5月9日起,來自文社理工醫各學科的50多位復旦名師將陸續帶來學術演講。
“2023相輝校慶系列學術報告”第三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光電研究院院長、材料科學系教授褚君浩以《智能時代與科學精神培養》為主題開講。
褚君浩教授。成釗 圖
我們正迎來智能時代,褚君浩分析了智能時代大趨勢和技術態勢,結合新材料與紅外技術新發展,討論物理大數據的獲取與認知等核心技術及其在空天技術上的應用。
以自身數十年的科研經歷為例,這位中國自主培養的首位紅外物理博士,風云四號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車光譜儀、祝融號火星車的幕后英雄,與中學學生、青年學子、年輕教師分享智能時代需要怎樣的科學精神。
智慧融入物理系統,波動世界大數據告訴你一切
智能化系統——是智能時代最大的特征,即將智慧融入物理實體系統。褚君浩介紹,基于信息的信息傳感、智慧分析和控制反應三大支撐,以數字化為核心,智能時代推動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統、低碳技術、人工智能、智慧地球、先進材料、智慧醫療等建設。
這些技術距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有次,褚君浩想吃個蘋果當早餐,一切開才發現里面的果肉爛掉了,而利用短波紅外2-4微米成像,就能透過果皮觀察到蘋果里面的狀況,這就是實時感知的現實運用。褚君浩相信,這些技術早晚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引力波、電磁波......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看不見的“波”,頻率、位相、偏振、波長,利用不同波段探測器,可以看到不同信息,通過高分辨、高靈敏、全波段、高功能、智能化的傳感器轉化為大數據,依托超大規模碲鎘汞紅外焦平面器件,實現高分辨率凝視成像,波動世界大數據告訴你一切。
“未來也許會有這樣一種眼鏡,我戴上之后,就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在座諸位的衣服是什么材質,是棉花還是羊毛。”褚君浩扶了扶眼鏡,提出一個似乎“天馬行空”的暢想。
隨著技術發展,這種創想并非遙不可及。智慧分析技術已經做出許多貢獻——遙遠的天外,“玉兔號”月球車上的紅外成像光譜儀對星球表面進行探測;為橋梁做“健康檢測”,通過聲發射波形和頻譜判斷橋梁是否存在內部損傷,幫助人們防災避險。
能否實現極致、新需求驅動下能否實現創新、基礎研究結果能否實現應用,在褚君浩看來這是新需求下探測技術的三大發展趨勢。
活動現場。成釗 圖
直面科學上重大疑難問題:做得出,又要做到最好
褚君浩導師湯定元先生曾瞄準碲鎘汞領域,也將碲鎘汞的本征光吸收的“難題”交給繼續讀博的他。對于碲鎘汞,過去沒有測量到本征吸收帶,要解決高吸收系數測量問題,需要制備微米厚度的極薄樣品,“直面科學上重大疑難問題,做得出,又要做到最好”,多年探索,褚君浩提出了HgCdTe的禁帶寬等關系式,以自己、合作者、導師的名字命為CXT公式,被國際廣泛引用。
直到現在,褚君浩獲得的碲鎘汞帶間躍遷吸收光譜數據依然是國際上最完整的,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大篇幅引用他關于帶間光躍遷吸收光譜的相關研究,作為理論研究的實驗依據。當年的“這口氣”,可算是爭到了。
褚君浩對著臺下幾百位青年學子說:“科學精神其實就是求實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和寬容精神,我們不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都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