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報:數字時代,如何守護困在信息系統“盲區”的生僻字?
圖片來源:“漢字守護計劃”
最近,一個生僻字沖上熱搜。[(上邊是少了一橫的“鳥”,下邊是“甲”),nia,四聲]姓是云南麗江傈僳族中一支以鳥為圖騰家族的姓氏,這個字為上下結構的漢字,上邊是少了一橫的“鳥”,下邊是“甲”。
進入數字時代,由于(nià)這個姓氏無法在信息系統中使用,為避免購票、辦卡等均無法正常輸入、顯示的麻煩,該姓氏的上百人被迫把姓改成了“鴨”。
據統計,全國有6000萬人名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其中多數尚未實現數字化。很多人名、地名中的生僻字還無法在信息化系統中正常使用。
數字時代,我們該如何守護那些被困在信息系統“盲區”的漢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展開了采訪。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原詞典編輯室主任譚景春認為:“漢字正是由于獨特的表意方塊形體,才具備超時間和空間的能力,使得我國7個大方言區的人們的交流在書面上能夠順利進行,也使得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能夠留傳至今。”
譚景春表示,“漢字收錄在《康熙字典》里的有4萬多個,收錄在《漢語大字典》里的有6萬多個,收錄在《中華字海》里的有87019個。不過現代通用的也就5000到8000個,比如2013年6月,由國務院正式發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收錄了8105個漢字”。幾千年來,漢字在維護民族和國家的統一,記錄和保存文化遺產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每一個生僻字姓氏,往往承載著本土文化的“基因”。
《中國民間故事叢書》的云南麗江華坪卷,記述了關于傈僳“nià”姓來歷的傳說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深居在大山里的一戶傈僳族人家生下了一個小孩,但沒幾天小孩的媽媽因病去世,父親用鳥肉湯喂養小孩活下來,逐漸長大。為了讓孩子記住這段經歷,父親就給他取了一個名,叫“nià”,意思是用鳥肉湯喂大的孩子。從此以后,傈僳族中就有了這個姓氏。
“nià”這個姓氏留存著傈僳族對如守護神一般鳥類的紀念和崇拜。因姓氏無法在信息系統中順暢地輸入與顯示,為了避免麻煩被迫改姓“鴨”,這是一種何其無奈的遺憾。“棄用”生僻漢字,無疑意味著當地人被迫割舍了一段深厚的民族歷史文化。
[(冫口),zhàn]子莊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駐地東南7公里,緊鄰黃海,交通便捷。因“(冫口)”字生僻,20世紀80年代地名標準化的過程中,在官方名稱里被同音字“棧”替代。
山東日照棧子村村民傅承田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傳說清朝時一位軍官發現地圖上此地沒有名字,便集思廣益,讓當地人一起取名。部分讀書人觀察地形、方位和周圍物象,最終造出了“(冫口)”這個字和zhàn的讀音。村里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冫口)”字的來歷,但是年輕人對這個字和背后的來歷沒有印象。
傅承田說,該村目前居住著3000多人,在外地的約有四五千人。“我非常希望‘(冫口)’字能夠讓更多人了解,讓我們村的歷史也能返璞歸真”。
由于漢字屬于象形、表意文字,難學、難記、難寫。進入了數字時代,用鍵盤輸入漢字仍然存在著難寫的問題——有些漢字打不出來。譚景春認為“這是數字時代對漢字提出的挑戰,同時也是時代給予中華民族的一次機遇”。
在譚景春看來,打不出生僻字,不僅會給一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困擾和不便,也意味著寶貴的漢字文化遺產正在流失。
為何生僻字的信息化如此難?
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中文信息研究室主任黃姍姍介紹,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跟表音文字不同。每個漢字都有它獨特的含義和字形,那么生僻字其實就是表意字所特有的信息處理問題。“信息系統要認識漢字就需要一字一形一碼來建立對照表,一個漢字有形沒有碼,或者編碼不被某個系統所支持,就成了信息時代的生僻字”。
黃姍姍說,漢字信息化編碼難度高,開發字庫的工作費時費力,生僻字的標準化專業又復雜。“目前的一個痛點是,雖然盡管很多字已經被收錄進了標準,但是產品對標準的支持并不充分。大多數應用、軟件產品支持的漢字量都在2萬-3萬,一些個性化的字庫產品甚至只有幾千字”。
黃姍姍坦言,生僻字的搜集和整理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已經開展了幾十年,未來還會繼續開展。
日前,由騰訊搜狗輸入法聯合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等多方發布“漢字守護計劃”公益行動,守護那些“被困”數字時代盲區的生僻字。
今年4月20日“聯合國中文日”,搜狗輸入法聯合多方上線全國首個“生僻字征集”微信小程序,直接面向用戶征集無法輸入的生僻字。該程序是由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指導和推薦的生僻字提交入口,用戶通過拍照上傳,即可提交。
“生僻字征集”小程序上線后,首日訪問量突破63萬,用戶提交生僻字1404個。經專業審核,通過的生僻字將被賦碼并錄入國標字庫,最終實現在電腦、手機等設備及信息系統中無障礙地輸入與顯示。
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孫文龍表示:“電子標準院2022年牽頭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030《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所有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的產品與系統均須符合標準,這將有效解決生僻字引發的公共障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