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非公醫療生存空間何在?業內博鰲共論:更需關注質量而非數量
1988年,田氏骨傷第四代傳人田大中創立了田氏傷科診所,該診所位于浙江省麗水縣東方鎮。“可以算是基層的基層,在這個只有2萬人口的鎮上,當時所需要的骨科床位只有2張。”在近日于海南博鰲召開的中國大健康領軍人物千人大會上,浙江大中醫療集團執行董事、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委員會委員田裕民如是談起集團30余年前的起點。
截至目前,這樣規模或大或小的民營醫療機構已遍地開花。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披露,2021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030935個,其中醫院36570個。在醫院中,公立醫院11804個,民營醫院24766個。和上年相比,民營醫院占比從66.5%增加到67.7%。
然而,正如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董事長蔡江南在大會上所說,“非公醫療數量增長了,但是并沒有撼動公立醫療絕對主力的地位。”一些數據可以佐證:截至2021年末,醫院中,民營醫院床位占29.8%、診療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5.8%、入院人次占醫院總入院人次的18.6%。
“民營醫療的發展是一場長期的馬拉松競賽。”瑞慈醫療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方宜新在大會上表示,對于中國醫療行業而言,公立醫療和民營醫療是兩個不同的、但都非常重要的品牌,而包括其在內的同行們都是民營醫療的開拓者,“只有將民營醫療這一品牌擦亮了,所有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才會有希望。”
方宜新進一步補充道,對民營醫療而言,人才和學科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兩大關鍵。“他們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一般,我們要有包括管理人才、護理人才、技術人才等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并在這些人才的基礎上進行學科建設,只有這樣民營醫療才能越走越遠,最終實現其高質量的發展。”
后疫情時代的“危與機”
2019年6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多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
國家衛健委網站在對該《意見》的解讀中指出,社會辦醫作為醫療領域民營經濟的重要形式和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解讀同時強調,但也要看到,社會辦醫服務能力水平總體不高,醫療技術、學科水平、服務質量、品牌聲譽等方面存在短板,有些地方政策落實不到位、不規范、監管不完善,亟需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對社會辦醫的鼓勵扶持和促進規范發展的力度。
該《意見》立足社會辦醫發展實際,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主線,從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簡化審批服務等6個方面入手,提出22項政策措施。以政府支持力度為例,即包括拓展社會辦醫空間、擴大用地供給、推廣政府購買服務、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4項措施。
然而,接踵而至的疫情讓社會辦醫并沒有充分借力上述《意見》營造的良好環境。“過去的三年對整個醫療行業都是很大的考驗,對社會辦醫來說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GE醫療中國副總裁、非公事業部總經理戴紅東表示。
蔡江南表示,在疫情及后疫情時代,“我們看到民營醫療倒閉、被收購和經營困難的情況。”他預計,社會辦醫數量的增長或將放緩,“現在非公醫療有近25000家醫院,數量還是太多了,接下來非公醫療會面臨一波兼并重組。”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社會辦醫同時也獲得一些新的機會。谷仁醫療產業集團董事長賴志旺在接受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等媒體采訪時表示,“三年疫情對我們民營醫療機構來說沖擊非常大,但同時在這三年里我們也承擔了相當大一部分的社會責任。”
新冠疫情暴發不久后的2020年2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辦醫管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社會辦醫療機構作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控工作中承擔著相當重要的任務。
方宜新認為,過去三年,對高質量的民營醫療來說,“是一個做合規、做品牌的機會,政府把我們統一納入到抗疫的系統里面去。”
扎根博鰲的一齡醫院管理集團董事長李瑋從另一維度也談到,疫情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公眾的健康意識和觀念,“在主動健康這方面大家意識很強烈,會主動把這當做一種消費,體檢、調理、保養保健,催生健康產業消費需求增長。”而地處全國唯一的醫療特區——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一齡在過去的三年還明顯感受到醫療消費的回流。
李瑋表示,“前三年疫情流動性等限制下的健康消費不飽和,疫情過了之后是暴漲式的,所有的空間不夠用,體檢的空間不夠用,調理的空間不夠用,住下來療養的空間不夠用,現在是暴漲的狀態。”
然而就整體而言,公立醫院仍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疫情期間,公立醫院在醫療救治工作中更是發揮了主力軍作用。近年來,在《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出臺背景下,公立醫院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開源證券此前研究報告即指出,民營醫院仍擁有發展空間,但同時,隨著公立醫療體系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在基層中逐步普及,中小型民營醫院若沒有特色醫療服務、強大醫生資源進行支持,其生存空間較容易被擠壓,這樣的擠壓并不是由于市場小,而是由于醫療服務能力不能跟上發展要求,不能對公立醫院形成有效補充。
該研究報告認為,優質民營醫院憑借其長期建立的品牌力、強大醫生團隊、精細化管理能力、差異化服務項目等核心競爭力能夠跟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節奏,與公立醫院形成協同,便能在改革變遷之際得以立足,與公立醫院齊頭并進,滿足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生存空間何在?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在上述大會上表示,如何促進非公醫療機構能夠持續健康規范化發展,這是我們當前每一個管理者和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社會辦醫要堅持以專科能力建設為核心,將焦點從疾病治療轉移到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以及專科專病診治。我們要通過特色專科專病的診治能力來實現醫療服務的閉環,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高效、更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郝德明指出。
蔡江南認為,在過去十幾年時間里,眼科、齒科、醫美領域的非公醫療做得非常亮眼,“我們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差異化的特色專科建設。”
新風天域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和睦家醫療首席執行官吳啟楠在上述大會上談及,盡管2022年是比較困難的一年,但是他們仍然看到中國市場的機會,尤其在“多元化高質量發展”以及“差異化發展”方面。在吳啟楠看來,私立醫療的生存空間始終來自于創新。
和睦家醫療創建于1997年,是中國業務規模最大的高端私立醫院之一。此前的2019年底,新風天域宣布完成對和睦家醫療的收購;隨后的2021年,新風天域完成私有化從紐交所退市。
據吳啟楠介紹,2022年新風天域在中國的投資超過50億元,新建3家和睦家醫院、另開6家康復醫院等。其中新增和睦家醫院包括深圳和睦家醫院、上海和睦家靜安院區、北京和睦家東城院區。
就在上個月,和睦家醫療和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正式達成為期數年的戰略聯盟協議,和睦家醫療成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醫療服務官方合作伙伴。在這一全新聯盟下,和睦家醫療將成為度假區內三間醫務室的醫療服務提供商,在游客和演職人員有需要時提供現場醫療服務。
吳啟楠尤其談到,在中國快速步入老齡化的新階段,銀發經濟、康復、慢性病等均會為私立醫療帶來很多機會和挑戰。其提及新趨勢之一居家護理,“中國每年增加一千到一千五百萬的老年人,這里面臨的挑戰是很大的,也不是一兩家護理醫院或者是康復醫院就可以解決的。”而目前在國際市場,護理場所正在從醫院設施向家庭病床快速轉變。“這也是新風天域這么多年一直在推動的,在家庭病床這塊能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吳啟楠表示。
一齡是樂城先行區的拓荒者之一,2015年入駐樂城先行區投資興建醫院。李瑋表示,“在2017年我們剛開業之際,當時樂城特許藥械的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地,那個時期,大家看到一齡是以康養、醫美、體檢為主。發展到現在,隨著和GE醫療等特許藥械廠商合作,我們實際上已經在做一個全生命周期、全業態、全鏈條的系統化服務。”
李瑋進一步表示,“現在一齡的定位是與公立醫院錯位競爭,關鍵在于協同、互補、錯位。”其中協同在于病前的篩查檢查、慢病亞健康、疾病預防;而互補和錯位的關鍵則在于發揮非公醫療的強項——包括服務、機制和創新,與公立醫療在重大疾病、急救等生命保障的強項進行錯位。
他對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記者表示,未來兩到三年,沒有什么事比繼續落實落地樂城的政策,把樂城的政策發揮到極致更重要。“今年的目標是要再落地100款特許藥械,和更多國家開放達成合作引進,在這里進行轉化應用,將來再向全國共享和推進我們的經驗。”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5家醫療機構正式在樂城先行區開業運營,另有24家在建,公立、民營、國際醫療機構均在此匯集。“我們認為樂城就是全球最尖端、最先進的一家大醫院,只是分了不同科室、不同需求、不同層次來發展。”
就社會辦醫機遇在哪里這一話題,蔡江南給出的觀點是,其看到專科醫院和診所熱度在持續,也看到非公醫療提前布局康、養、檢未來增量。其再次強調,非公醫療更需關注“質量”而非“數量”。
戴紅東則表示,在“十四五”時期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作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補充力量,非公醫療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同時非公醫療也要順應趨勢邁向高質量發展,普遍提升非公醫療的信譽度和權威性。
而早在13年前的2010年,GE醫療就組建了專門面對非公醫療客戶的專業團隊。據戴紅東所說,這支團隊并不是單純賣設備的銷售團隊,而是已成長為一支服務型團隊,“包括銷售、產品、客戶服務、臨床和管理培訓、咨詢等,每個服務非公醫療客戶的都是復合型的人才。”
其舉例談到,每一臺醫療設備在醫院的使用時間至少10年,甚至有的達到20年,對于公司服務團隊的要求就很高,需要幫助客戶把設備的功能發揮出來。“在傳統醫療里面,設備功能能夠發揮的效果并不高,在50%-70%左右,而非公醫療的每一分錢都是很難能可貴的,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客戶把更多的功能發揮出來。”
戴紅東強調,“非公醫療不只是一個人的舞臺,大家要抱團取暖,一起整合資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