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紀念碑:一周城市生活
自文明的源頭以來,紀念碑就廣泛存在于人類社會中,或頌揚權威,或悼念同胞,或慶祝成功,承載著一個集體的過去,又展望未來。當代城市的公共空間中更是林立著各種各樣的雕塑。它們的命運與城市的規劃和生長緊密相連,同時也建構了城市的文化形象。
3月25日,愛丁堡當代藝術中心(Collective)舉辦了影片《打破紀念碑》的展覽開幕式,邀請導演Sebastian Diaz Morales和藝術家Luciano Piazza進行對談。這部電影記錄了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五位藝術家和五座紀念碑的對話,展現了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碰撞產生的火花。筆者有幸親臨現場觀影并聆聽對談,在本期回顧中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影體會。
近期回顧
鏡頭跟隨一雙黑色休閑鞋走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柏油馬路上,步伐不時被汽車打斷,直到腳落到人行道上。腳的主人彎腰把一盒披薩放在長椅上,披薩上插著“50”字樣的蠟燭。他掏出打火機把披薩點燃,然后笑著對面前一座巨大的雕塑說:“生日快樂,披薩人?!?/p>
?!扒嗄赀M步雕像”生日快樂
這是電影《打破紀念碑》(Smashing Monuments)中的一個鏡頭。在影展開幕式上,有觀眾問導演,影片中人們和這些紀念碑的關系看起來都很親密,為什么片名用了“打破”這樣一個暴力的動詞呢?導演說,“打破”指的是打破雕像的象征概念、打破它們刻板的外殼,使個體可以重新表述它們的意義。“打破”之后,反而可以拉進和雕像的距離。
《打破紀念碑》以印度尼西亞藝術團ruangrupa的五位藝術家為主角,記錄了他們和雅加達五座紀念碑的對話。這是Morales導演的藝術創作,同時也是ruangrupa的“收獲”——對討論和會面的藝術性記錄。ruangrupa于2000年成立于雅加達,致力于為視覺藝術家創造一個空間和社區,促進公眾性、批判性的藝術表達。在《打破紀念碑》種,他們雖然以行為藝術的方式出鏡,但聊的話題都很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鳴,比如父母子女關系、交通堵塞、都市傳說、城市發展、遷都……
上文中提到的“披薩人”建于1972年,官方名稱叫“青年進步雕像”,他將一盆火高舉過頭,象征著青年為國家的未來帶去光明。也許是因為火盆長的像披薩餅,得了“披薩人”的昵稱。和他對話的藝術家Ade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常常和朋友在這一帶聚會、創作,但現在這里地價飆升,大家都轉移到了城市南部的郊區,所以和“披薩人”很久沒見了?,F在大多數年輕人也無法負擔這里的房價,不知他們對“披薩人”的姿勢又作何感想。Ade一本正經像雕像發出邀請:“現在我們在南邊有一個工坊,你應該來找我們玩。說好了,到我五十歲生日,你來和我們聚會。你在那里會交到很多新朋友,肯定都不想回來了。”
Ade和“青年進步雕塑”
看似無厘頭的對話,隱含兩代人之間城市空間的變化、個人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而“青年進步雕像”原本的意義在Ade和它的對話中被解構。Piazza在影評中寫道:這部電影旨在改變這些龐大雕塑的規模,讓個人凝視它們,使它們不再是遙遠歷史中單調的符號,而成為無限可塑的實體。它們也可以參與私密的談話,并為一個城市多層次的集體敘事做出貢獻。
影片的鏡頭語言也巧妙地詮釋了個人和城市的關系。每一次對話開始之前,鏡頭都在近距離跟拍對話者的腳。一段段行程往往顯得混亂而危險,因為雅加達是一個汽車為本的機動城市,對行人很不友好。拖鞋、運動鞋、雨靴,斑馬線、柏油路、汽車輪,背景中的喇叭聲,搖晃的鏡頭。城市的規劃和結構與自發的個人活動之間充滿張力。在對話結束后,鏡頭從對話者的臉部特寫切到大景別的俯拍。車水馬龍的城市景觀重新出現,其意義卻因為剛剛發生的對話而變得不同。
Mirwan和《歡迎紀念碑》
Morales導演在現場分享了他和ruangrupa共同創作的過程。他和ruangrupa的創始人是多年好友。他的朋友幫他找來影片中出現的五位藝術家,他們也不要求報酬,拍攝的過程更像是閑逛、一起玩(hang out)。
影片沒有劇本,導演和藝術家們討論了基本概念之后他們就開始“自說自話”,導演聽不懂他們說的印尼語,只能他們說什么就拍什么?!把輪T”展現出的是毫無矯揉做作的隨性和真實。Mirwan問“歡迎紀念碑”,印度尼西亞即將遷都,愿不愿意跟著走;Geysyada向英雄紀念碑組雕中的母親傾訴自己和母親的感情;Fari抱著女兒來到“西新幾內亞島解放雕塑”面前,展望女兒的未來;Indra惋惜被高樓包圍的“飛天紀念碑”,放了一首歌撫慰雕塑的心靈。導演說:“其實他們內心已經有一場和雕塑的對話了,這部電影只是把它外化出來。”
影展信息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想對紀念碑說的話,大到人民公園的五卅運動紀念碑,小到黃浦江邊的“外灘牛”。《打破紀念碑》鼓勵我們重鑄和公共空間的連接,思考個人和城市集體記憶的關系,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故事。閑逛(hang out)、幽默、即興、團結、友誼和慷慨,這些支撐ruangrupa的核心觀念,像一系列漫游的坐標,不企圖把觀眾指向特定的地點,而是邀請我們自由探索,直到下次碰面。
(文/圖 翁雨晴 愛丁堡大學創意寫作專業研究生)
本周主題推薦
書|《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
本書沿循文化比較和歷史演變兩條線索界定中國古代美術傳統:首先反思"紀念碑性"這一西方古代藝術的普遍經驗,通過考察重新定義的“紀念碑性”在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特殊表現, 來探索中國古代藝術的歷史邏輯;然后通過對波瀾壯闊的歷史過程的觀察, 發掘中國藝術和建筑的三個主要傳統——宗廟和禮器, 都城和宮殿, 墓葬和隨葬品——之間的連續性和凝聚力。
書|《量繪形貌:新類型公共藝術》
所謂“新類型公共藝術”,指的不是傳統陳列在公共空間的雕塑,而是以公共議題為導向,讓民眾介入、參與、互動,并形塑公共論述的藝術創作。本書集結了美國三十年來的“新類型公共藝術”嘗試,并加以深刻文論,呈現了關于公共藝術和公共利益的多面視角。
書|《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
本書以實證主義的當代藝術史立場,從觀眾參與藝術發展,以時序及地域書寫的方式,爬梳了歷史前衛主義到當代藝術中如何(被)觀看的網絡,以及參與形式所產生的觀眾構成。
書|《接連不斷:特定場域與地方身份》
本書以城市理論、藝術與建筑中的后現代主義批評,以及關于身份政治與公共領域的辯論為基礎,不只將藝術的選址當作一個藝術問題來討論。它將場域的特性當作在晚期資本主義時代中,地方與身份之間的不穩定關系的復雜密碼來研究。
影|《人民英雄紀念碑》央視紀錄片
紀念碑,是一個國家銘刻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載體。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勝利竣工,它作為天安門廣場的一號工程,云集了多個領域的大師,他們歷時九年(1949——1958),以巨大的心血和智慧打造了這座新中國的精神標志物。該片將追溯建國初期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并回顧和緬懷自1840年以來為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自由而犧牲的英雄先烈。
線下活動推薦
上?!ふ褂[|附近的回響(響)
詳情請關注 THEBOOKAND美好的書微信公眾號
上海·市集|閑下來可持續市集
詳情請關注 閑下來合作社微信公眾號
上?!ば凶呋顒樱凶邨钇帧谓鷹钇止I第一街
詳情請關注 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到“書香地標”尋識一位優秀的上海人
詳情請關注 徐家匯源景區微信公眾號
上?!ぷx書會|借案尋城:江湖中的重慶人與重慶城
詳情請關注 建投書局客微信公眾號
上?!な屑濏灥厍颉h保市集
詳情請關注 上海市市民低碳行動微信公眾號
上海·市集|“趣!閱讀”多元閱讀宇宙市集
詳情請關注 海燕博客微信公眾號
上?!ぶv座|以市民為中心的社區治理——遇見奈良
詳情請關注 上海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微信公眾號
上海·探索|世界地球日主題月開幕
詳情請關注 BottleDream微信公眾號
上?!し窒頃鼘O大肆&神炁現形最新音樂專輯分享
詳情請關注 米行NMG微信公眾號
上?!ふ褂[|蒙敏生攝影展——香港的另一面:革命與浪漫
詳情請關注 睿品影像微信公眾號
上?!ふ褂[|食器,飲具的日常之相
詳情請關注 ICICLESPACE之禾空間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王伊芙苓韜程:參差的對照
詳情請關注 上海外灘美術館RAM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腦霧
詳情請關注 BRC Studio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2022青年藝術100年度展
詳情請關注 青年藝術100微信公眾號
北京·工作坊|“這些都不是皮”——新千禧年初的杭州實驗音樂
詳情請關注 UCCA微信公眾號
北京·講座|城市更新新里程——上海城市更新中的空間治理探索(線上同步)
詳情請關注 CBC建筑中心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今天的童話:張釗瀛個展
詳情請關注 廣東美術館訂閱號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繁花千年——公園前 202 號
詳情請關注 天空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2023深圳國際城市家具藝術季
詳情請關注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卡爾·馬滕斯:再造
詳情請關注 一介YIIIE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想像荷蘭
詳情請關注 成都復星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成都·講座|為什么做?怎么做?UP-ON向上行為藝術檔案館分享
詳情請關注 A4am微信公眾號
成都·戲?。?023麓湖環境戲劇周
詳情請關注 LOOKLIVE來福微信公眾號
重慶·展覽|火星計劃或BUG——李一凡個展
詳情請關注 之空間的話語微信公眾號
線上活動推薦
線上分享會|大阪vs東京:從鐵道看日本娛樂文化
詳情請關注 建投書局客微信公眾號
線上講座|江南園林志:方法與評價
詳情請關注 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眾號
線上征集|TOP20?2023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
詳情請關注 中國攝影雜志微信公眾號
線上講座|趙建忠《〈紅樓夢〉的價值及對現代生活的啟示》
詳情請關注 河北師大古代文學教研室微信公眾號
線上論壇|藍圖北京:城市新圖景
詳情請關注 全球知識雷鋒微信公眾號
線上講座|潘玥:“沒有建筑師的建筑”與伯納德·魯道夫斯基
詳情請關注建 筑遺產學刊微信公眾號
(如果您想聯系我們,請發郵件至dongyl@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