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故園雅集”:蔣廷錫、楊沂孫、趙古泥書畫印聯展
明清以降,江南人文薈萃,書畫印一道更是名家輩出,虞山以西,張家港境內尤以蔣廷錫、楊沂孫、趙古泥為翹楚,對后世影響頗大。
澎湃新聞獲悉,4月12日起,“故園雅集——蔣廷錫、楊沂孫、趙古泥書畫印珍品展”在張家港博物館展出,展覽遴選清代蔣廷錫、楊沂孫及民國篆刻大家趙古泥的代表性作品42件(套),涵蓋書畫、印章、古籍等門類,共同雅集于故園,以期讓公眾感悟歷史人文情懷,對書畫印藝術有更多的審視和思考。
蔣廷錫《花鳥扇頁》
蔣廷錫:“落筆超然絕俗”
蔣廷錫(1669-1732),字酉君、揚孫,號南沙、西谷,又號青桐居士,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官員、學者、詩人和詞臣畫家。他身居要職,政績顯赫,特別是與其子蔣溥“兩世相業昭垂”, 使蔣氏家族成為清代常熟最為煊赫的官宦世家。
蔣氏家族世代以工詩善畫著稱,是著名的書香門第和書畫世家。蔣廷錫尤以畫藝著名,清初惲壽平在花鳥畫壇起衰之后,蔣廷錫學其沒骨畫技,變其纖麗之風,開創了根植江南、傾動京城的“蔣派”花鳥畫。他博學精敏,尤善詩畫。所作寫生花卉及蘭竹小品,色墨并施,自成一格。常侍御前作畫,被藏入秘閣。
蔣廷錫 金桂圖扇頁
清代張庚評價:“以逸筆寫生,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賦色或暈墨,一幅中恒間出之。”指出其作品的多樣性,或者一幅作品中所用筆法的多樣性。據蔣廷錫的傳世作品來看,他雖然深受惲壽平影響,并從游于惲壽平的弟子棲霞道人馬元馭,但繪畫并不僅僅用沒骨法,也常常勾勒敷彩;畫面不僅僅是花紅羽翠,也常常用墨筆。這使他的畫時而以富貴莊重沖淡了幾分惲氏的嬌媚,時而又像明朝的寫意花鳥,勾花點葉,飄逸風流。魚翼《海虞畫苑略》稱其“落筆超然絕俗”。
楊沂孫:篆書大家、各成一格
楊沂孫(1813-1881),字子輿,一作子與,又字詠春,晚署濠叟,清代晚期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官至安徽鳳陽知府。少時從李兆洛學諸子,精于《管子》《莊子》,擅書法,尤愛“篆籀之學”,以篆隸名世,初學鄧石如,后吸取金文、石鼓文、漢碑篆書等書體筆法,久而有獨到之處,形成了其篆隸結構緊嚴、凝靜勁挺的風格。辭官返鄉后,篆書名重一時,兼工篆刻。著有《管子今編》《莊子正讀》《文字說解問訛》《在昔篇》等。近代名家吳大澂、吳昌碩、羅振玉等都臨習過楊沂孫的篆書,并由此入門而各成一格,可謂澤被后人,功德無量。
楊沂孫 行書扇頁
恬莊楊氏實出于葉姓。宋人葉夢得,字少蘊,號石林,吳縣人,曾任崇信軍節度使,《宋史》有傳。葉夢得二十三世裔孫葉德賢襁褓中時,因其父北辰公見好友楊源甫沒有后代,便將他過繼給楊源甫,從此改姓楊。楊源甫逝后,楊德賢舉家遷至常熟北鄉恬莊,遂為遷虞一世祖。楊氏后裔名人輩出,如楊沂孫、楊泗孫、楊崇伊、楊云史等。
楊沂孫 隸書四言聯
楊沂孫 《篆書七言聯弦》
趙古泥
趙古泥(1874-1933),名石,字石農,號古泥,自號泥道人,在篆刻領域成就卓著,是著名的民國篆刻大家。早年為藥店學徒,后拜師邑人李鐘習書法篆刻,又在詩人沈石友家為其藏硯刻銘,經沈氏介紹,成為藝術大師吳昌碩門下弟子。
趙古泥 買藥圖
趙古泥平生治印在萬鈕以上,或氣度雍容,或雄渾奔放,能夠師法吳昌碩而別出心裁、著意于章法布局、自成面目,所刻銅印、玉印尤佳,印林中被尊為“趙派”或“新虞山派”。鄧散木、汪大鐵、張寒月等均拜其門下。弟子鄧散木曾評價先生說:“趙子章法別有會心,一印入手,必先篆樣別紙,務求精當……故其所作,平正者無一不揖讓雍容,運巧者無一不神奇變幻。”其書法以顏體見長,蒼老樸厚,與同里翁同龢晚年所書,如出一手。有《趙古泥印譜》、《泥道人詩草》行世。
趙石行書七言聯
趙古泥 行書四屏條
注:展覽由張家港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主辦,張家港博物館、常熟博物館承辦;將持續至6月11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