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身邊|外婆77歲,還在農村找零工
【編者按】
“身邊”是澎湃人物作者以第一人稱做近處敘事的欄口。“身邊”意味著,在眺望遠處之外,能有近處的觀瞻,從細小、貼近之地出發,覺知日常生活的外延,探求與“良好生活”的距離。
這篇“身邊”講述了農村的銀發零工,作者回到外婆所在的農村住了一陣,卻驚訝地發現,像外婆這樣的七旬老人,以及她的同齡人,他們選擇就近打零工,為了打發時間、賺取收入,也為了給下一代“減負”。
日結零工
去年過完年,我決定回鄉下陪外婆住幾晚,順便感受下村里老人的平靜生活。
外婆過年炸的肉圓。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張然 拍攝
我去的那幾天,外婆天天都在努力給自己找零工做。她一生做農,打零工也無外乎跟農活有關:主要是幫人栽花、種菜之類。
我在她家的第二天,她去田里摘菜,拎著籃子走到菜地,隨后一轉彎,去了一處大棚,問老板要不要人,但那個老板說現在不缺人,外婆只好離開了,臨走時還叮囑對方記得缺人時找她。
次日早上六點,她又和另外兩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相約著步行半小時去農場找工作。她不會用手機,家人給她備了一只老人機,教會她接電話,她讓我把她的電話號碼寫在一張紙片上,這樣農場老板需要小工時可以聯系她。
自2016年起,村里的農用地一片片由村合作社流轉,被人承包搞種植。外婆的地也幾乎都被承包了。這意味著,留守鄉村的老人不再能通過種地獲得收入,同時閑暇時間也多了。種植戶有時會招小工種菜、摘菜等,但這樣的活少,他們通常不需要那么多人力。
最受老人歡迎的工作是去城里栽花種樹。21世紀后,由于城市快速擴張,各種市政建筑工程蓬勃發展,有人把村里沒有工作的農村老人帶到城市綠化帶或工地栽花,每人一天70元。老人都很樂意去,相對種田來說,栽花輕松,能打發時間,工資還能按日計算。
栽花在我們村的歷史有十年了。記得2018年夏天,我回去看望73歲的外婆,第二天她剛好要去城里栽花。擔心來不及,她凌晨三點起床準備,吃早飯、打掃衛生、喂雞,都弄完了天還沒亮,距離出發還有一個小時。她就坐在廚房等,怕費電,也沒開燈。快到時間了,我陪她一起去乘車,結果到了車跟前,組織方說這天人夠了,她只得默默回去。
我打算去看看栽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跟著車上的其他老人一起去了工地。這些老人大多是我兒時的鄰居,他們年紀大了,獨自生活在村里。車子最后停在了新城區一個市政建設工地,房子建好了,老人們下車,開始在院子里種樹、松土、澆水。
前幾年外婆也去栽花,去年斷斷續續栽了三個月的花,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忙到天黑才回家。但后來別人開始嫌她年紀大,不要她,導致她整日煩悶。每當傍晚她看到鄰居從城里種花回來了,不免感嘆,人家都在栽花賺錢,自己卻在家閑著。
低齡老年人,超齡工作者
我外婆所在的村位于安徽省安慶市,臨江而建。和中國大多數鄉村一樣,年輕人都去了城市打工,現在村里只剩下老人。目前,在家居住的60歲以上的老人有350人左右,他們主要在家干農活,或在周邊做承包戶,也有結對外出栽花、找零工,一般打零工的老人年齡主要在60至75歲,身體還算康健。
據2020年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有近2億,占全國人口近20%,而其中農村的空巢老人有近1.2億。中國人口進入老齡化后,如今60-69歲的被稱為“低齡老年人”。
在我們村,老人目前的收入主要是地租和新農保補助。農地被承包,每年按畝補償,水田450元/畝,旱地500元/畝,外婆和舅舅及其他子女的地共有兩三畝,共有地租約一千多;另外,從2012年起,新農保惠及農村老人,一開始每人每月55元,逐年增加,今年已增加到60-65周歲是135元/月,65-75周歲140元/月,75-85周歲是145元/月,以此類推,每10歲的梯隊遞增5元;針對80周歲以上老人,有額外的民政補助25元/月/人;無子女五保戶除了新農保外,額外領取每月680元/人。按規定,外婆今年可望從新農保拿到1740元。除此之外,她的生活主要靠子女補貼和自己打工。
待遇領取的相關規定公示
村里我外婆這一輩的,大部分在75歲以上,最多有六個孩子,最少只有兩個孩子。外婆生了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們都在本市打工,逢年過節會回來看望她,大部分子女都會給她錢,一般一次兩百,她的衣物也都是子女買的。
天氣好時,外婆在曬被子、縫被子
和大多數農村老人一樣,外婆在村里消費不多,日常也就是種菜、養雞。她最大的消費是煙。外婆年紀大了之后愛上抽煙,一開始因為身體疼痛而抽煙,后來上癮,現在每天要抽一包多,一星期抽一條。子女們每次回去都會給她買煙,這樣累積起來,也基本都夠她一年的消耗。
子女能不能為老人養老,也要看子女的經濟能力如何。村里80多歲的王奶奶有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小女兒離婚了沒有錢,其他三個孩子經濟條件好點,一年各給老人2000塊錢。還有位奶奶有四個孩子,老大從來不給錢,去年過年因為老人80歲生日,才給了六百;小女兒給了一千,還是瞞著自己的丈夫給的。
為了下一代
雖然吃穿不愁,但外婆仍是很著急。
做小工賺的這些錢對于求醫看病簡直是杯水車薪。外婆的牙齒不好,每次我說帶她去看牙齒,她都堅決不去,因為“要花許多錢”,即使我主動說要承擔費用,她也堅決不去。
平時種菜,她要買肥料,買種子,這些她也都不會開口找子女要。在她看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壓力,子女也要努力工作給孫輩買房。
老人們幾乎都是同樣的想法:盡量為下一代減輕負擔。中午,村里另一個奶奶來找外婆聊天,她已經80多歲了,50多歲的兒子最近出了車禍,但由于媳婦不愿照顧,這責任自然落到了她身上。除了照顧兒子,她還要照顧同樣年邁的老伴。
村里也有境況好的老人給外婆帶來某種“同輩壓力”。有時閑聊,外婆談到從村小退休的小江老師。小江老師在村小教了一輩子書,他教過我父母,也教過我,直到后來村小倒閉了,生源越來越少,我2003年出生的表妹去讀書時,班上只有六個人。外婆聊到小江老師,是因為他退休后一年有五萬元退休金,此外,他還在家里養了4000只雞,為孫子買了房和店鋪。
我只好跟外婆打趣說,你還想給孫子買房嗎?我不知道外婆是否這樣期待。但無論如何,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還能讓下一代過得輕松點。外婆的孩子們現在都在城市打工,各自忙著撫養孩子,有的人因為村里拆遷分到錢買了房,有的借錢買了房,以便孩子讀書。外婆最小的兒子在工地打工,養兩個孩子,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大學,經濟壓力很大。
一切跟我想象的太不一樣了,我原本以為住在村里的外婆是快活的,輕松的,但她好像也挺累,這種累不僅僅是身體上,還有精神上。我曾不止一次聽她和我的父輩們講到那些吃不上飯的年代,那些年代似乎已經很遠很遠了,就像村里的那些老人一樣離我很遠。
家人聊起外婆要去栽花這事,總勸她不要去了。他們認為,她這么大年紀,別人不要,她非要去,總不免有很多閑話,還會被人罵。但外婆不在乎,盡管不斷被拒絕,仍不放棄,她像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抓住一切工作的機會,一旦聽說哪里缺人,就馬上報名,如果別人沒招工,她就主動去問。在我記憶中,外婆一直是一頭銀發,后腦勺扎著兩個少女時期的小辮子,平時她會把辮子盤上去。前兩年,為了讓自己看上去年輕些,她還讓女兒幫忙染了一頭黑發。
今年我以為她肯定沒希望找到小工了。沒想到昨天晚上,她出去鄰居家轉了一圈,居然又給自己找到活,并且決定第二天早上六點坐車去栽花。那天晚上她很興奮,一邊想著如何安置我,一邊收拾行李。她拿出飯盒、水杯、栽花工具,又找到很久沒用的消防頭盔,用刷子刷得干干凈凈。凌晨三點鬧鐘響了,她準時起來,五點準備完畢,她就一直在等。那時天還沒亮,她就每5分鐘喊醒我一次,說她要走了,讓我離開時關好?,一直到六點,她出發了。
外婆安置捉回來的小雞
獨守鄉村
過了幾天,我再次回去。看得出,外婆栽了幾天花后,整個人輕松了許多。這天,她不用去打零工,帶著我去村里捉了二十只小雞,她開心地說,等雞長大了,我們回家就有雞蛋吃了。
在不打工的日子里,外婆也總是待在村里。老人們的日常娛樂很貧乏,除了打打小麻將就是嘮嗑。那些不喜歡打麻將的老人,只能繼續到田里干活,我外婆就屬于此類。她是很閑不住的人。等她從農場回來,才早上八點,雖然沒找到工作,但她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做飯,洗衣,喂雞,除草。
二月的尾巴仍是寒意陣陣,父親讓我帶了一袋買來的西瓜種子給外婆。她第二天吃完早飯就扛著鋤頭去江邊開墾田地,開始為種西瓜做準備。那是一片荒草地,上面長著一米高的枯灌木,外婆想把它清理干凈,再播種。
外婆打理土地時很專注。我看著她細心地用鋤頭鋤草,清理雜物,又一遍遍翻土墾地,直到硬土塊變得蓬松而肥沃,呈現出她滿意的樣子。常常干了一會兒她就累了,衣服也汗濕了。棉襖、毛衣、短棉背心,最后只剩下里面的秋衣。空氣潮濕寒冷,她的身體卻熱騰騰的。
子女們常要接她到城里住幾天,她不愿意,說家里有雞要照顧。外婆特別愛干凈,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忙完家務,就去田里干活,中午回來吃飯,下午繼續出去,晚上回來,她通常要洗衣,做飯,喂雞,洗漱。等把一切都收拾妥當后,她才會坐下來吃個飯,看個電視。家里有個小電視,她調來調去想找個好看的劇,一邊調一邊說“沒有什么好看的”,有時選中一部,卻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村里的老人大都過著類似的生活:在家種菜,給兒女們吃。外婆種的菜,住在城里的子女每過一段時間會回來,再馱一蛇皮袋的菜回城里。子女回鄉總是讓她開心,她會把自己有的東西,菜啊,油啊,雞蛋啊,塞滿子女的車。他們離開了,她繼續種地,等他們下一次回來。
鄉村的夜靜靜的。外婆家前后左右都是鄰居的房子,但除了前后各住著一個老太太,其余的都空著。外婆睡在自己結婚時的舊床上,很小很小。13年前,外公得肺癌去世了,此后就剩外婆獨居三層樓的房子,八九間房,一個大院子,種有一棵柿子樹。十年前,外婆的房間里有一口棺材,那是外公去世時她為自己一起準備的。后來,由于禁止土葬,外婆的棺材被村干部搬走了。沒了棺材,房間顯得格外空蕩。我住在那的一天凌晨,外頭響起嗩吶聲,是熟悉的葬禮樂隊,我問外婆害怕嗎?她說,不怕,門關著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