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化遺產也是氣候變化科學的重要資源
【中國綠發會訊】
維多利亞大學的考古學家Dulma Karunarathna在斯里蘭卡的村莊采訪了許多人,他們信仰不同的宗教,說著不同的語言,但都跟她講述了長葉馬府油樹(Madhuca longifolia)的故事——當地人稱之為“Mee樹”。
圖源:Useful Tropical Plants Database
Mee樹的根能夠平衡水位,并與稻田共享地下養分。它的花、種子和樹干可以用來治療皮膚表面的傷口,樹葉可以為農民的看守小屋提供遮擋,晚上可以躲避野獸,卻又不妨礙他們在田間對歌。但最重要的是,Mee樹的花蜜能夠吸引蝙蝠,使蝙蝠的糞便堆積在稻田里。對于當地人來說,Mee樹為他們提供了氮合成肥料的廉價替代品或補充劑,繼而提高了他們抵御災難的能力。因此,Mee樹常常被稱作肥料樹。
Karunarathna的許多受訪者都是老年人,并且普遍患有原因不明的腎臟疾病,某些研究人員認為這與當地飲用水中的農業化學品和重金屬超標有關。
Karunarathna的工作強調傳統的生態學知識,使氣候科學家們發表的越來越多的相關內容具象化。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IPLCs)受益于傳承了數百年的知識,與土地密切合作,與環境頻繁互動,所采取的方式體現出創新,且其采用的生態工具有利于氣候復原和減緩舉措。然而,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這些代代相傳的觀念正在遭受威脅。
去年年底,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發起的國際文化、遺產和氣候變化聯合發起會議(International Co-Sponsored Meeting on Culture, Heritage and Climate Change)發布的四份報告,強調文化和遺產在理解氣候變化的成因和影響以及設計對策(比如低碳的氣候適應性途徑)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在此之前,IPCC剛剛在2022年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其中強調了土著和當地知識在克服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性。
來自哥斯達黎加的土著領袖Levi Sucre認為,當務之急是將土著人民的知識納入氣候政策。但他發現,目前這一點很難做到,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政策融入了土著知識。“我們也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我們的生計受到了影響。我們的糧食系統受到了影響。”
這項研究于2015年首次提出,借鑒了IPLCs代表以及氣候科學和遺產領域專家的觀點。他們寫道,對文化遺產的影響尚未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調查,也鮮少在本地進行探索,然而,古老和現代的可持續做法都處于風險之中。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不承認和支持IPLCs在保護其土地方面的作用,就不可能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特別是在某些地區,IPLSs的土地往往是重要的碳匯。在亞馬孫地區,2001年至2021年間,土著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大約減少了3.4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英國化石燃料一年的排放量。
這幾份報告指出,在繁榮發展并且適應了當地天氣和生態系統的社區內,存在能夠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的替代方案和辦法,涉及糧食系統、森林保護、建筑和自然資源管理等各個方面。他們希望擴大這項研究,讓更多身份不同的人坐到氣候問題的會議桌前,保護文化遺產,并將文化遺產用作開展氣候行動的工具。
一個聯合國組織也試圖從另一個角度解決文化保護問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正在編寫保護遺傳傳統知識和文化表現形式的文書,并且希望到2024年形成一份條約。
參考資料:
https://news.mongabay.com/2023/03/cultural-heritage-is-an-essential-resource-for-climate-change-science-reports-say/
文 | Victoria
審 | 趙巖
編 | Victoria
此文來源于“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