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晚年翻譯日本古典文學,豐子愷七百余頁譯文手稿面世
豐子愷先生以漫畫和散文著稱于世,但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翻譯家。
從1921年的《初戀》起,豐子愷一生共翻譯各類作品三十余部,譯作共計六百余萬字,內容涉及文學、美術、音樂等諸多領域,涉及日、英、俄等語種。翻譯日本古典文學更成為他晚年的一大樂事。
1960年代,豐子愷翻譯了日本平安時代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由此開啟了這位繪畫、文學、書法、翻譯“通才”對日本古典文學的興趣。在完成這部百余萬字的翻譯工作后,在明知無法出版的苦悶年代,他仍堅持譯出了《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洼物語》。1972年,74歲的豐子愷在寫給幼子的信中說:“我最近早上翻譯日本古典物語,很有興味。因此幽居小樓,不覺沉悶。日飲啤酒二瓶,高級煙十余支,自得其樂。”
豐子愷先生肖像
《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洼物語》的翻譯手稿一直由豐子愷后人所藏。今年3月,包含《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洼物語》三卷的《豐子愷譯文手稿》由豐子愷研究會授權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原比例、完整收錄豐子愷翻譯三卷物語的七百余頁手稿,使得三卷翻譯手跡首次面世。4月7日,由豐子愷研究會主辦、上海中日分會承辦的“《豐子愷譯文手稿》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行。
豐子愷之孫、豐子愷研究會執行會長豐羽現場講述了豐子愷年輕時游學日本的故事以及晚年翻譯日本古典文學的情景,并表示這套書不僅展示了豐子愷在翻譯領域所做的貢獻,也為手稿版《源氏物語》的出版奠定基礎。豐羽說:“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關系,從過去到今天以及以后,讓我們一起把這種文化上的密切交流不斷向前推進。”
包含《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洼物語》三卷的《豐子愷譯文手稿》
《竹取物語》創作于十世紀初,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語文學,敘述了輝夜姬被竹取翁自發光的竹中取出,養育長大后“升天歸月”的故事;《伊勢物語》為平安初期“歌物語”的代表,被奉為日本和歌圣典。作者不詳,一說是以平安時代初期的歌人在原業平的歌稿為中心而編成的。全書共125則,雜以206首和歌;《落洼物語》則是現存最古的繼母虐待繼子型故事,也是日本物語文學趨向成熟的代表作,講述被繼母囚于低洼房間里的落洼姑娘與左近少將道賴的愛情故事。
《竹取物語》原版翻譯手稿(部分)
《伊勢物語》原版翻譯手稿(部分)
《落洼物語》原版翻譯手稿(部分)
在翻譯中,豐子愷不僅“用心推敲,頻頻涂改”,還“仔細地查字典”。遇見中文不能表達日文風趣的時候,為了避免注解的煞風景,他有時“不拘泥短歌中的字義,而另用一種適當的中國文來表達原詩的神趣”,“這嘗試是否成功,在我心中還是一個問題。”
他采用五言四句或七言兩句的格律詩形式來翻譯和歌的,常引用中國古典文學。這種典雅精煉、古色古香的語言,在傳達原意的基礎上還保留了和歌的特色和日本傳統文化的含蓄之美。在今天看來,這種嘗試是成功的,極大地推動了日本古典文學在中國的譯介和傳播。
《豐子愷譯文手稿》內頁
此次《豐子愷譯文手稿》清晰展現了豐子愷的原始手跡,并附有物語的日文原文選段和和歌,呈現出中日文相互對照的特點。本書獲藝術家陳丹青推薦,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蔣云斗做注,修訂了原簡體中文版的多處訛誤。此外,還得到了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國學院大學圖書等多家權威圖書館授權,精選館藏繪卷一百余幅作為插圖,一展日本物語文學之美。
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長沈海濤表示:“文化上的親緣,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對于中日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發展,是一筆珍貴的資源。一千年前日本平安時代的人們創作出來的作品,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在豐子愷先生的筆下綻放出另一番韻味。東方文化特有的‘詩性’,滲透在東方人的靈魂深處,締結著一根無形的文化紐帶。”
豐子愷之孫、豐子愷研究會執行會長豐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