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王安憶與余華對談說起
原創 劍輝聊書店 書店行
最近關注度最高的一場文化活動,無疑是王安憶老師和余華老師在華師大《“現實與傳奇:王安憶余華對談”》的活動。
▲圖源:“新聞晨報”公眾號活動報道
在這場對談中兩位老師聊了很多,其中也聊到了ChatGPT。主持人提問面對GPT作家是否會有危機感。
王安憶老師的觀點是:GPT工作機制是抓取樣本然后進行再創作,因此GPT創作出的文字是涉嫌抄襲的需要加強監管。余華老師認為:GPT生產出的文字水準不高,可能會對網絡文學作家產生沖擊,但并不認為GPT會對作家產生威脅。
然而現實可能并不如兩位老師預計的樂觀。首先文學創作其實也是由所謂套路的,最直觀的例子可能就是推理小說里的詭計。本格推理強調殺人手法和詭計,推理作品的讀者和作品中的旁觀者一起被殺人謎題迷惑,隨后被偵探帶領著尋找破綻,將謎題揭開。粗糙地來看,我們可以將推理作品中的殺人詭計大致分為三個類型:時間詭計、空間詭計、身份詭計。大部分的殺人詭計都可以被歸到這三種類型中,而這些類型又有變體、結合,構成了龐大的殺人詭計整體庫。
雖然本格推理的詭計統計下來都可以歸攏到幾個大類中,推理作家寫作也逃不出這個范疇,但是從來不會有人指責說用了同一類甚至同一種詭計的寫作是抄襲,至于風格的相似也很難界定為是抄襲。
GPT的跨區域學習
人工智能是建立在統計學基礎上的,相較于那些復雜的科學領域統計來說,相信文學領域的套路統計還是相對小的數量級。更可怕的一點是,目前我們看到的以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一種大語言模型,更底層的邏輯是通用人工智能。幾年前橫掃圍棋界的AlphaGo,相信大家還有印象,AlphaGo其實還只是一種針對圍棋的單一人工智能。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生活中其實已經有很多智能設備,比如掃地機器人這類電器,如果哪一天你回家后發現,掃地機器人不但把地打掃干凈了,還做了一桌子飯等你,你一打開家門還給你把拖鞋送來過來,這件事情就很可怕了。AlphaGo就是前一種單一功能的人工智能,而ChatGPT則是后一種相對比較可怕的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說GPT可以實現跨領域的交叉學習。可以預見不遠的未來涉及到文學創作的領域,GPT可以通過深度的學習,將文學創作的各種方法(創意寫作專業的存在至少證明寫作是有方法路數存在的)顆粒度細化,同時GPT可以獲取更廣范圍的歷史、社會素材(類似采風),將素材與方法交叉組合之后稍加迭代呈現的內容就很讓人期待了。
余華老師也提到,目前GPT創作出的內容可能顆粒度還比較粗糙,空話比較多。其實要知道,在2022年底我們第一次認識到GPT的時候還是GPT3.5的版本,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個Demo版本,它的庫相對來說是固定的、局限的,也就是說3.5版本的GPT只能處理已經被輸入的庫里有的信息內容。而前不久剛剛發布的GPT4則又實現了飛躍性的進步,“回復信息空話多”的問題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向著成熟產品的方向又邁進了一步。相信未來隨著GPT與各種專業數據庫實現實時的打通和調取,GPT會進化出更驚人的能力。
GPT對出版的影響
由ChatGPT帶起的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沖擊著各行各業,這時候我們再來看GPT對出版的影響可能就不會再如此樂觀,讓我們嘗試分成不同的類比進行大致的預判:
首先對于社科類科技類的出版,未來可能只有少數做著最前檐探索的學者或者是發現推翻過往認知的學者才能出版書籍。而一切對人類過往已經發生過的事都會被人工智能的描述所取代,甚至過往一些通過歷史交叉考證的學術也可以交給GPT,出版社要做的可能只是腦洞大開地想選題,剩下的交給GPT就好了。至于創作類的出版,包括像藝術、文學等過往我們認為無法被取代的內容創作大概率也會被取代,人類藝術家可能會被迫往更夸張、更另類的創作方向發展。
總結來說,目前市面存在的各種絕大部分出版選題都可以由AI來實現,但屆時是否還需要集結成冊出版發行,市場是否還需要又將會是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發展,信息媒介傳播方式也不斷迭代,從原始的語言到圖形、文字符號、印刷術再到電報、廣播電視,再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快,信息量的數量級不斷幾何級的被突破。信息傳播的范圍從幾個人、一個小部落、一個國家,到更廣范圍的區域最后到全球,信息傳播的顆粒度,從只有統治者能發布廣泛信息到精英階層、中產階層,再到現在流媒體把全世界犄角旮旯哪怕一個路上行走的普通人的信息都輕松地實時的推送到人們面前。
AI改變下的未來生活
這早已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了。只不過我們還是需要花一點功夫在信息的海洋里選擇自己需要的或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在花點功夫去消化理解甚至記憶。大家獲取信息的范疇各不相同,有在書籍中獲取信息的,有在視頻網站獲取的,遇事不決問百度的也有。當前我們需要一個精準信息的時候,多少還是會需要花一些精力去檢索的,不過相對我們的前人已經方便很多了:徐霞客想要看一眼黃山的風景可能需要歷經幾個月的跋山涉水,而我們可能只需要點開一個圖片網站。
很快我們可以把信息檢索的部分交給AI,當然我們也會面臨法律、倫理等等各種風險,但是面對技術升級帶來的生產力躍升所有的風險最終都會被技術填平。這是獲取方式端的變化,那接收端呢?前面提到的面對信息我們需要去理解記憶。未來我們真的還需要去記憶嗎?如果大家看過機器貓,一定會有很多朋友羨慕機器貓的一個神奇道具,就是“記憶面包”。只要把面包按在書上,再吃下面包書上的信息就自動存儲到了腦中。
▲哆啦A夢的“記憶面包”
只要把面包貼在課文上并吃掉
課本里的知識就會儲存進你的腦子
智能穿戴設備可能就是我們現實中的“記憶面包”。蘋果的智能穿戴設備預計將在今年年中發布,關注3C的朋友可能對蘋果這一項目并不陌生,每年都會有相關信息流傳。就目前的看到的信息,蘋果的智能穿戴設備仍不完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上市也不會馬上大范圍的普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項目,蘋果已經研發了8年投入超過100億美元,可見這是技術發展的方向,是未來。
傳統的方式是人根據需求檢索尋找信息源,通過任一一種信息媒介(可能是圖片、文字、音視頻甚至是一件實物)來“取得”信息,同時記憶理解,如果需要還會通過不同渠道來不同媒介來了解同一信息甚至做交叉比對(類似我們說的系統閱讀),最終內化成一個自我的價值觀并得以輸出。
未來的方式是人向AI提出一個需求,AI會完成信息檢索比對,甚至交叉組合,然后將信息提供出來。同時智能穿戴設備會承擔部分記憶的功能,也就是說人不需要深度的完整記憶,而至保持知曉的狀態就可以。甚至原本由人內化形成的一個價值判斷可能也是由AI來提供的。
相信很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這樣改變的,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念始終還是人本位的。黃仁勛(全球最大顯卡芯片廠商NVIDIA,CEO)稱GPT是AI的“iPhone時刻”,實際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能遠比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來的劇烈。相當于將一部分人的意識讓渡給AI,這會直接挑戰我們存在主義中的一些經驗。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面對技術革命帶來的生產力躍升是無法抗拒的,技術一旦誕生是不可逆的,無論我們是否接受或是抗拒,人類社會總會有各種各樣逐利的技術帶路黨。這里的“利”是廣義的目的,就好像流浪地球中的圖恒宇,電影里經過藝術的包裝把帶路的動機包裝成了大眾更容易介紹的親情,而實際現實中我們面對五花八門各種的利益因素,當然也包括情感因素。成年人的世界觀是已經固定了的,但是我們的下一代很可能就是出生在AI的時代。就好像我們出生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長輩不理解互聯網的思維方式而我們習以為常一樣,一代代的人終會有自己的成長的技術環境,就像物理學的發展是建立在老一代物理學家墳墓之上一樣,技術的迭代也是建立在觀念的迭代之上。
出版于發行本就是信息流通的一種媒介形式,過去我們曾一次次地面對新媒介的挑戰。每一次面對新的媒介出現,文字或者書籍的傳播力就會被削弱一些,但我們總還是留有一份自信相信文字的媒介會保有相當基數的使用者。AI將是我們面對更大的挑戰,甚至會改變我們過往的認知。技術會怎么發展我們無法預見,任何新的技術一定也會伴隨的巨大的爭議,但是技術就是技術,是不可逆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跟隨性的調整,越早準備越早調整越早適應。
作 者 | 陳劍輝
書店從業人員
十年以上一線品牌書店工作經驗,擅長店面運營團隊管理打造、親子區域運營。致力于探尋當代實體書店真正價值及生存變革。希望實現一個屬于每個人的書店。
書萌做書店系列課程
01
《從0到1做書店》
如果你,希望有一家自己開的書店,并且希望以自己的理念去經營,那么對于還是門外漢的你,這門課程絕對干貨滿滿!做書店,不簡單,我們將和你一路同行。
02
《孫謙書店課》
全 10節 共 120 分鐘 視頻課,拆解書店經營關鍵點,覆蓋:開店、產品、運營、營銷、品牌、管理等領域。詳細起底 17家 書店絕活兒,共計涉及 33家 書店案例。
曝光近 200張 稀有珍貴照片,復盤真實工作經歷,也有經營底層邏輯的商業分析。為書店人提前規避本不必要的損失,了解馬上操作的書店掙錢門路,找到留住關鍵人才的辦法。
原標題:《從王安憶與余華對談說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