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字化變革洶涌,一起撥開“留學新時代”層層迷霧
世界互聯網科技巨頭相繼推出類似ChatGPT的AI數字工具,2023年度最新世界大學排名火熱出爐......在數字化時代,國際教育升學面臨諸多挑戰,又將迎來怎樣的機遇?圍繞這些留學新趨勢、標化改革、新時代人才培養等國際教育熱門話題,頂思邀請30多位知名行業專家現場深度解析,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數位國際教育界人士參與,共同探路數字變革下的新留學時代。
01 英美留學劇情變化莫測,多國聯申卷出天際
自2020年開始,出國留學發生諸多變化。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教育市場經理武新平現場介紹,數據顯示,多國聯申從2020年47%上升到2022年58%,更多中國學生將英國列為首選留學目的地。
受疫情影響,近幾年中國大陸地區留學英國簽證簽發量在波動中逐步恢復峰值。值得關注的是,印度首次超過中國成為英國最大海外生源國。截止2022年7月,UCAS英國本科申請數據顯示,十年間本科留英的中國學生數量持續增長。中國申請量超過英國威爾士和北愛之和,通常也超過了整個歐盟的申請量,頭部學校競爭異常激烈。
另外,在本科學位頒發上,英國高校把關更嚴格。數據顯示,2021-2022學年,獲得二等及以上學位的學生比例在縮減,英國學位的含金量在進一步提高。
美國留學方面,受疫情影響,留美人數出現了波動,現在已逐步恢復平穩。2022-2023學年,65%的美國高校申請量有所增加。美國大學理事會問卷調查顯示,超半數學校升學指導表示,學生留美意向沒有受到疫情影響。
02 標化考試改革擁抱科技,如何應對分數“通脹”?
美國大學理事會亞太區高級總監林濤現場分享了近年來SAT、AP考試的成績表現和趨勢分析以及SAT機考的新動向。
自疫情開始,美國多所大學開始實行“標化可選”(Test-optional)政策,也有部分學校已經恢復對標化成績的要求。面對如此搖擺的局勢,林濤認為,標化考試仍是大學選擇生源的相對公平的標尺。因全球各國各高中學術評估標準不一樣,SAT等標化考試為大學招生官提供了統一的參考標準,這對國際留學生更為重要。因此,學生仍可繼續參加考試來增加自身競爭力,大學則可以自行選擇如何使用標化考試成績。
自今年3月起,SAT國際考試已轉換成機考。3月11日,首場SAT機考順利舉行。林濤介紹,中國學生過去五年SAT平均分逐年提升,從2017年的均分1113分增長至2022年平均分1371分,領先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國際課程考試方面,2022年,全球國際學校AP考試量增長了30%。中國今年AP考試報名也創歷史新高,較去年新增近18%。
除了標化考試,語言考試也迎來一系列變化。ETS中國區域市場經理俞洋表示,托福考試已出臺“拼分”項目,全球超23個國家,近400所學校接受托福拼分成績單,且接受拼分的院校數量仍在不斷增加。同時,托福考試還提供家考形式,家考托福同線下考場托福是同一個考試,考試形式,難度及判分一致。并且托福家考實行全程1對1人工監考并以AI技術輔助,保證考試過程可靠公平。同時,托福家考已成為長期的考試選擇,與線下托福考試并存為學生提供考試解決方案,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考試形式即可。
在標化可選的時代,如何正確認識標化的價值?在現場的圓桌討論環節:
新英才學校執行校長劉煒認為,“標化可選”政策值得關注,不要輕視標化成績,但也不要過度神話。標化成績不能決定申請的成功與否,它是通往理想大學的一把鑰匙,中國學生應以平常心對待。
博實樂教育集團出國留學中心總經理朱博華認為,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學校應以多元的方式多方面考察學生的能力水平。
海嘉國際雙語學校校區大學升學指導總監、天津海嘉國際學校校長張航天認為,標化考試的學習和備考是申請人必不可少的成長經歷,同時,標化考試應該匹配申請人的升學規劃路徑或完善申請人的學術能力模型。
03 留學新時代,打造中國學生特色是關鍵
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校友面試官的集思未來創始人沈聰現場分享道,在哥大面試報告要求(Interview Report)中有兩個關鍵要點: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價值與興趣(Value and Interest)。具體說,是否有意愿嘗試探究不一樣的領域,挖掘自己的興趣和同齡人比起來是否能脫穎而出的背景。在其他多所“藤校”中,一些核心關注點包括:具有吸引力的背景,自我激勵,專注,獨特的意見,為學校做貢獻。
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指出,學校注重學生在智慧上的創新創造,本屆(Class of 2026)錄取的本科學生中有三分之一在高中階段與知名教授做過科研并發表論文,學術的探究正在打破邊界。興趣探究、勇氣、比起同齡人更脫穎而出的背景變得更加重要。哥大永久取消標化考試的同時,也表示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課程水平和研究型的學術背景。從更廣的范圍上來看,社交能力、價值多樣、社會責任、批判性思維已經成為歐美教育非常看重的價值要素。
資深升學專家、IACAC國際升學咨詢與招生執行委員會委員鄧寧從本土文化背景角度為留學探尋新的突破點。
鄧寧表示,在科技、疫情、考試政策變化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和沖擊下,從業者更要回到國際教育的本質。國際教育應當是跳出單一的技能知識型教育、刷GPA的教育,轉變為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對社區的貢獻,對社會的價值。立足中國本土的國際教育應當追溯文化本源,塑造既有堅守又保持開放態度的世界觀,彰顯中國身份。所以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要深入到學生培養的各層面,同時升學指導也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理解。不斷鼓勵學生挖掘“我是誰”(who you are),最終確立自己的社會定位和坐標。
鄧寧建議,升學指導,老師要更好地理解國外的教育邏輯,尤其是在“崇尚多樣化”的歐美教育語境下,如何構建中國學生的身份認知(identity)變得尤其重要。
結語
國際教育變局之下,英美名校申請不斷迎來變化。背景提升、競賽活動如何發揮價值?升學規劃如何突破?持續關注頂思,一探究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