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字破壞:你的網絡生活污染地球了嗎?
【中國綠發會訊】譯者按:提到綠色生活方式,我們就想到綠色出行方式——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我們經常呼吁:居家辦公、遠程辦公,不僅減緩交通擁堵,還節約能源;我們宅在家里,選擇網上購物、網上觀影等,堅決不給城市添堵。難道我們的網上數字生活真的是低碳環保、對地球無害無污染嗎?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低碳工坊工作組從國際知名期刊獲悉一文——《數字破壞:你的網絡生活污染地球了嗎?》 ( Digital damage: Is your online life polluting the planet? ) 。綠會低碳工坊工作組現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和了解。
(Daisy 攝)
麥格理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Macquarie University's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人文地理學高級講師、人類地理學家杰西卡·麥克萊恩博士 (Dr. Jessica McLean)說,網上選擇數字會議、購物甚至健身課程,而不是親自動身選擇,可以通過避免乘坐交通工具產生的相關污染,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我們的數字生活對環境的影響也驚人地高。
麥克萊恩說:“我們通常不會考慮發送電子郵件或保存照片等簡單事情所需的各種基礎設施。這些數字內容存儲在數據中心,往往看不見,也不會細想。如果我們仔細考慮一下,我們通常認為這些服務是連續的,并且認為這些數字實踐并沒有真正的限制。”
然而,麥克萊恩最近出版了一本關于這一主題的書。她認為,數字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驚人。
除了我們的個人電腦、數據中心和通信設備大量使用能源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外,這種影響還包括采礦、建筑和分銷構成我們龐大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金屬和其他材料對水資源和土地的影響。
高影響力數字活動
許多研究人員試圖計算各種技術的單個碳足跡,這些技術往往關注服務器、家庭wi-fi和計算機使用的能源,甚至是建造數據中心大樓所排放的一小部分碳。
我們的一些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數字活動包括:
◆ 視頻通話:根據麻省理工學院、普渡大學和耶魯大學最近的研究,僅僅一小時的視頻會議就可以排放多達1千克的二氧化碳,需要多達12公升的水,需要的陸地面積大約相當于一臺iPad Mini的大小,但關閉攝像頭,你將節省超過98%的排放量。
◆ 電子郵件:邁克·伯納斯-李(Mike Berners-Lee)教授計算出,連接Wi-Fi通過電話發送的短電子郵件排放相當于0.3克二氧化碳,通過筆記本電腦發送的短郵件排放17克二氧化碳,從筆記本電腦發送帶有附件的長郵件可能產生50克二氧化碳。
◆ 數字囤積:通過數據傳輸和存儲在美國數據中心中的數千張照片、音頻和視頻文件、消息、電子郵件和文檔,平均每100千兆字節的存儲量每年排放約0.2噸二氧化碳。
◆ 高清晰度的狂歡觀看:每天僅一小時的高清流媒體播放,每年就排放160千克二氧化碳,但換成標準清晰度視頻質量,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到8千克左右。
◆ 使用超級計算機:澳大利亞天文學家每人每年在超級計算機工作中產生15千噸二氧化碳,比運行天文臺、乘坐國際航班和為辦公樓供電的排放總量還要多。然而,由于荷蘭國家超級計算機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荷蘭天文學家產生了這些排放的約4%。
◆ 人工智能:訓練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碳排放量是環球飛行的315倍。
超越個人
解構我們日益數字化的生活所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影響可能是壓倒性的。
麥克萊恩說:“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其中許多數字將根據一些數字公司和許多個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情況而變化。這突出了這一挑戰的復雜性,表明理解和解決數字可持續性超越了個人責任,更適合由政府和企業來承擔。”
她說,政府有責任監管數字公司如何使用能源的更大透明度,并要求定期報告可持續性目標的實現情況。
“大多數設備制造商采用‘計劃淘汰’模式,而不是循環經濟。例如,大科技公司繼續生產設計不耐用的智能手機。”
最近,麥克萊恩與索菲亞·馬爾森(Sophia Maalsen)博士(悉尼大學)和麗莎·萊克(Lisa Lake)博士(悉尼科技大學)一起在《城市》雜志上發表的研究發現,盡管大學生、員工和附屬機構關注數字技術的可持續性,但他們在日常數字生活中的可持續性意圖和實際實踐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她說:“人們對數字技術的可持續性表示擔憂,但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做任何實質性工作的機會有限。”
數字“解決主義”是錯誤的方法
像無紙化辦公室、遠程辦公和虛擬會議這樣的概念通常會帶來較低的環境影響,但麥克萊恩說,這些可以是‘數字解決方案’的例子。她說:“是時候質疑數字化是否永遠是最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了。”
麥克萊恩說,從物聯網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高度數據驅動的活動和設備呈指數級增長,我們的社會正越來越多地陷入數字世界。
然而,她指出,這種數字沉浸并不普遍。
她說:“無論是在澳大利亞國內還是在全球南部,這些數字啟示都存在不平衡的模式和差距。”
她的書《改變數字地理》探討了當前指數數字增長的替代方案及其對自然世界的影響。
她說:“我們數字化生活的方式有很多選擇,從決定什么是“足夠好”到改變整個數字生命周期及其管理方式。不能指望個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需要監管,企業需要行動,以改善我們的數字未來,使其可持續發展。”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本人觀點,僅供參考)
原文參看:
https://phys.org/news/2022-08-digital-online-life-polluting-planet.html
編譯/Daisy 審核/Sherry 責編/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