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寧夏出土兵器、車馬飾件看兩千多年前的北方青銅文化
寧夏固原北方系青銅文化指春秋戰國時期活動于此的西戎各族創造出的一種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的文化。其鮮明特征和獨特風格的形成,揭示了固原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繁榮景象和青銅文化在歐亞廣大地區傳播交融的脈絡與關系。常州博物館近日聯合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舉辦的“青銅之路——寧夏固原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青銅文化特展”分別出土兵器、車馬飾件、生產生活用具、裝飾品等方面,向觀眾展示了一幅古代歐亞草原東部游牧民族遷徙、戰爭、交往、融合的壯麗畫卷。
動物紋金飾件
常州博物館聯合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舉辦的“青銅之路——寧夏固原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青銅文化特展”日前在常州博物館一樓臨展廳開展。
此次參展的100余件(組)文物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以青銅器為主、金銀器為輔,有歷時兩千年仍銳利的兵器,有造型獨特的車馬器,有充滿生活氣息的生產工具,還有紋樣各異的裝飾品等四大類型。其中包括對西南地區兵器影響頗深的青銅短劍、器形豐富的車馬飾件、具有濃郁北方民族特色的鶴嘴斧、紋飾精美的動物紋飾牌等文物精品。展覽共分為兩個單元,第一單元對中國北方系青銅文化做了一個總體概述。第二單元從固原北方青銅文化遺址分布、墓葬以及出土兵器、車馬飾件、生產生活用具、裝飾品等方面,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以隴山(六盤山)為中心的黃土高原長城沿線地區青銅文化的特色,為研究其產生的背景、族屬以及經濟形態等提供了實物資料。這些文物特征鮮明、風格獨特,匯聚成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的中國北方系青銅文化。它向觀眾展示了一幅古代歐亞草原東部游牧民族遷徙、戰爭、交往、融合的壯麗畫卷。
雙獸首銅短劍
寧夏固原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邊緣,是中原地區通往北方草原的咽喉要道,亦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寧夏就是西北重鎮,曾被稱為安定、高平、原州、鎮戎等,明清時期改稱固原。古代固原自然環境優越。溫暖濕潤的氣候、茂密的森林草場、覆蓋深厚的黃土,為西北各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戎族、羌、氐、鮮卑、鐵勒、柔然、黨項、蒙古、回和漢等民族都先后在此生息繁衍,共同譜寫了輝煌燦爛、交融匯聚的固原歷史文化。
固原中河鄉孫家莊發現的一座西周時期墓葬和車馬坑,標志著固原青銅文化的開始。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是西戎族的活動區。《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秦,故自隴山以西有綿諸、緄戎、翟、 豲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這一時期,憑借地理優勢與文化積累,固原北方青銅文化迅速發展。
象所圖物,鑄之于金。春秋至兩漢時期是北方草原民族青銅藝術長足發展并走向輝煌的時代。生活在中國北方廣袤區域的西戎民族,把與自己生活緊密聯系的動物形象作為藝術題材裝飾在各種生活器具之上成為了這一時期裝飾藝術的普遍現象。他們利用常見的,棲息在草原上、森林里的飛禽、走獸、家畜等動物紋樣為題材裝飾刀劍等兵器的柄端,或以青銅和金銀制作出用于隨身攜帶和使用的透雕牌飾和帶扣,精雕細刻、小巧玲瓏,不僅起到了裝飾美的作用,同時還豐富了草原人的生活趣味,更為人們寄托希望、抒發情感提供了藝術的舞臺。
青銅戈
銀箔狼車飾件這些以各種動物紋為主要裝飾題材的器物,以其豐富的內涵、多樣的題材、雄健的造型、生動質樸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蜚聲中外,是北方系青銅器中最具典型特色的藝術品,成為我們打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之門不可多得的寶鑰。
常州博物館負責人員介紹說,寧夏固原北方系青銅文化指春秋戰國時期活動于此的西戎各族創造出的一種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的文化,屬于固原歷史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鮮明特征和獨特風格的形成,與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充分揭示了固原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繁榮景象和青銅文化在歐亞廣大地區傳播交融的脈絡與關系。而各民族之間不斷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得這一文化帶成為連通歐亞大陸的“青銅之路”。因此,固原北方系青銅文化也深刻展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的歷史發展進程。
青銅之路——寧夏固原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青銅文化特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