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精神科醫生:近半失眠患者存在抑郁或焦慮,需積極干預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王美娟正在接診一名患者。受訪者 供圖
60歲的張阿姨失眠長達3個月,在別人推薦下,她前后服用了兩種不同的安眠藥,但是每種藥都是開始效果好,過了幾天效果又不好了。因為失眠,張阿姨整天覺得昏昏沉沉,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兩周前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理科就診。
經過評估,醫生發現張阿姨除了失眠之外,還存在著明顯的焦慮情緒,一番溝通之后,醫生為她重新制定了治療方案,加用了一些抗焦慮藥物。經過兩周的治療,張阿姨的睡眠逐漸改善了,精神狀態明顯好轉,生活質量慢慢恢復了。
2023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王美娟向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記者透露,在心理科門診,像張阿姨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很多人認為失眠了,只要吃點安眠藥就能解決問題了,其實并不然,失眠患者常常同時合并有抑郁和焦慮,研究顯示接近50%的失眠患者存在抑郁或者焦慮。
王美娟表示,失眠,尤其是急性失眠,大多由心理社會因素如工作壓力大、人際關系緊張、子女升學等誘發,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容易形成慢性失眠。患者長期受失眠折磨,容易出現抑郁、焦慮,而抑郁、焦慮的出現,又會助長患者對失眠的錯誤認知,形成惡性循環:失眠-焦慮抑郁-失眠加重。同時,失眠也是抑郁焦慮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80%以上的抑郁癥和焦慮癥患者存在失眠,因此,失眠與抑郁、焦慮三者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互相影響,臨床上有時難辨因果。失眠與抑郁焦慮共存時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更加積極的干預。
王美娟表示,由于失眠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失眠的患者,在治療前需要進行多維度的評估,包括失眠的嚴重程度、睡眠習慣、情緒狀態、有無應激事件等,綜合了解患者睡眠以及與睡眠相關的情況才能真正幫助到患者。失眠的治療需要多管齊下,去除病因是根本,通過改變不良的睡眠習慣、改善不良的情緒、消除應激事件等,失眠有可能就會迎刃而解。
而除了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也非常關鍵。王美娟建議,首先是注意睡眠衛生:保證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如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線等;保持規律的就寢和起床時間;規律鍛煉,但睡前避免劇烈運動;規律飲食,避免就寢前飽餐,也不宜空腹就寢;避免下午和夜晚攝入煙酒、茶、咖啡等;避免在床上進行閱讀、看電視、工作、思考問題等活動;避免白天午睡或打盹;躺在床上15-20分鐘后仍無法入睡時,需要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活動再返回臥室睡覺,如仍無法入睡,可以反復進行該步驟;夜間醒來不看鐘表。
其次,王美娟建議,要改變一些錯誤認知,不要過分關注睡眠,譬如老想著“今天晚上會不會又失眠”、“怎么到現在還沒睡著”,不必受困于這些想法,過分關注往往更容易失眠,同時也要科學對待睡眠,不是一定要睡滿8-10小時才是好的睡眠,更不要把睡眠后果災難化,如有些人害怕失眠會給身體帶來巨大傷害,如發生腫瘤,或是精神出問題,其實失眠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這樣的癥狀。同時,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晚上沒睡好就產生挫敗感,睡眠有波動很正常,要連續看一段時間內睡眠的總體情況。
王美娟坦言,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不是努力的結果,不要過于擔心自己失去自然入睡的能力。最后,她建議,可以嘗試下放松訓練,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瑜伽等,都能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從而改善睡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