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反人性的母子
公元684年秋,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了帝國的夜空。
這是一次正常不過的天文現象,可身為大唐皇帝的睿宗李旦卻無比緊張。
只因在這短短的一年中,大唐已經二易其主,還死了一個廢太子。
先是睿宗的三哥中宗李顯即位,不出三月,即因觸怒母親而被廢,謫居房陵(今湖北房縣)。
▲唐中宗李顯。圖源:影視截圖
再是被扶上皇位的睿宗李旦,登基當天就失去自由,被垂簾聽政的母親幽禁于別殿之中。
皇帝形同虛設,這是大唐建國60多年來未有之變局。
緊接著,他們的母親派出親信丘神勣前往巴州(今四川巴中),秘密監視廢太子李賢。防止不臣者借機以李賢名義,起兵謀反。
就在丘神勣抵達巴州當日,廢太子李賢即被勒令自殺,死于非命。
盡管事后證實李賢之死源自丘神勣誤讀圣旨,但武則天始終無法擺脫毒殺兒子之嫌。
李唐皇子的相繼遭難,令滿朝上下人心惶惶。
對于自己悲慘的命運,廢太子李賢似乎早有所感。
作為大唐帝國的儲君,李賢的上位,充其量只是前任太子的“備胎”。
在李賢上位以前,被父皇高宗矚意的太子人選是他的親哥哥——唐高宗嫡長子李弘。年僅6歲,李弘就被確立為帝國繼承人選。
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體態羸弱,李弘從小給人的印象便是性格柔軟、文質彬彬。
但在唐高宗與大臣們的聊天中,人們能看到高宗毫不掩飾對這位未來大唐國君的贊賞。
為了塑造太子文武雙全的形象,唐高宗與武則天夫婦幾乎將整個大唐最知名的文臣武將,如于志寧、許圉師、劉仁軌等請入東宮,為太子賓客。
▲大唐宰相于志寧畫像。圖源:網絡
然而,李弘在跟隨這群殺伐決斷的風云人物學習時,仍表現出他仁孝溫柔的一面。
據說,太子率更令郭瑜在跟李弘講解《左傳》商臣弒父的故事時,李弘直接放下課本,掩面哭泣。
商臣即楚成王的長子、后來的楚穆王。楚成王晚年打算廢長立幼。商臣得知消息后,氣沖沖地發動了宮變。當時,楚成王正在寢宮中烤著熊掌,對兒子的造反,楚成王無言以對。他只求兒子在殺他之前,再讓其吃一口熊掌。而這個小小的要求竟被商臣無情地拒絕了。
李弘以為,商臣弒父這一段過于殘忍。正所謂“圣賢之書”,經典記載的當為垂范后世的好事,這種犯上作亂的內容怎堪入我等之耳。
面對太子的質詢,作為一名儒者,郭瑜解釋道:“圣人寫經典,善惡之事皆加以記載,為的是警醒后人,勿犯此錯。商臣弒楚王明顯就是歷史的反面教材,我們引以為戒即可,無需過于深究。”
但郭瑜的解釋未能說服李弘。
身為正人君子,李弘以為,無論為臣還是為君,從里到外,都必須忠直純良。
所以,當唐朝大軍征伐高句麗出現大量士兵逃亡事件時,充滿悲憫之心的太子又為此發了聲。
那時大唐《捕亡律》規定,但凡有士兵在出征后以各種理由逃離戰場,即被視為逃兵。按律,士兵逃亡一日徒一年,一日加一等,只要超過十五日,必死無疑。
▲唐朝軍隊。圖源:影視截圖
而作為逃兵的家屬,唐朝實行連坐,一經認定,家屬全部充為官奴,下場極慘。
太子李弘以為,大量士兵逃亡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論。
他引用了《尚書》中“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話,勸告高宗不宜濫殺無辜。同時,他希望可以修訂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家屬也不用受連坐之罪。
李弘身上散發的儒學仁政氣息,無疑是唐高宗李治所渴求的。
于是,從李弘18歲那年開始,唐高宗便經常令太子監國。
然而,李弘身上的仁慈,與母親武則天的雷霆方略相沖突,母子二人的矛盾也逐漸浮現人前。
當時,在皇宮掖庭內,唐高宗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正受生母蕭淑妃牽連,不得自由。
▲蕭淑妃。圖源:影視截圖
李弘得知實情后,立即去向唐高宗求情,希望能給兩位年紀漸長的姐姐許配個好人家,安度半生。
許是考慮到二位公主也是自己的親骨肉,唐高宗生了惻隱之心,將二人下嫁到了兩個官宦世家。
眼見仇人之女得了好歸屬,武則天心中的不爽難以言表。
眾所周知,武則天在成為唐高宗中宮皇后以前,曾為唐太宗宮人,后被心慕其多時的唐高宗從感業寺中接回宮,納為妃嬪。
據史料記載,武則天二度入宮時,僅為昭儀。當時唐高宗還有正宮王皇后和寵冠后宮的蕭淑妃。
仗著皇上寵愛,蕭淑妃經常對無子的王皇后蹬鼻子上臉,惹得王皇后心里極度不悅。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王皇后趁機與武則天結盟,希望能借助對方在唐高宗心中的地位,幫自己在后宮爭寵中扳回一城。
哪料,武則天此番回宮,亦是為爭帝寵而來。
于是,在短期之內,后宮雙雌爭霸逐漸演變成了“三個女人一臺戲”。
當時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勛臣勢力強大,登基不久的唐高宗難以力壓。為了打壓前朝關隴舊臣,唐高宗默許了武則天的爭寵行為,并借機將前朝后宮一起整頓。倒霉的蕭淑妃和王皇后不幸淪為政治犧牲品,死于非命。
所以,在《新唐書》中,作者歐陽修以為,正是因為李弘替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求情,惹得武則天極度不高興,這才導致數年后,李弘陪高宗夫婦出巡洛陽時被鴆殺。
事實上,在《舊唐書》等年代更早的史料中,關于李弘的死亡一直語焉不詳。
史學界比較認同的說法是,李弘“多疾病,庶政皆決于(戴)至德等”。根據唐高宗事后在追悼李弘的制文中提及的“沉瘵嬰身”,有學者指出,“瘵”即現代醫學上描述的肺結核。在很長的歷史時間內,肺結核皆是不治之癥。而李弘在監國期間,為了不讓父母擔憂,“掩欻不言”,病情加重,最終暴卒洛陽宮中。
如此看來,李弘之死,可能真的與老媽武則天沒有直接關系。但有一事不得不提。
由于武氏家族男丁凋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武則天將外甥賀蘭敏之收入族中,培養成武氏家族的繼承人,打算借助他的能力,在將來實現榮登大寶的夢想。
賀蘭敏之也算不負眾望,他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早年間,在弘文館交游朝內士子時,還曾編撰過一部《三十國春秋》。
只是,此人從來“挾愛佻橫”,桀驁不馴,恃寵而驕。
▲賀蘭敏之。圖源:影視截圖
當初,唐高宗為太子李弘擇選的太子妃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楊氏。這位楊小姐長得美若天仙,太子及唐高宗夫婦都十分喜歡。
誰料,在正式舉辦婚禮前,賀蘭敏之相中了楊小姐,將其擄了去。一大頂“綠帽子”戴在了太子李弘的頭上。
武則天及唐高宗第一時間都對賀蘭敏之的卑鄙行為予以譴責。
但武則天只是為李弘另選了太子妃,延期舉行婚禮,并沒有照顧兒子的感受,更沒有當場處罰賀蘭敏之。
上元二年(675年),年僅23歲的李弘,在疾病與心理壓力的雙重打擊下,一命嗚呼。
李弘去世后,唐高宗非常悲痛,他親筆為太子寫下了《孝敬皇帝睿德紀》,稱太子“天資仁厚,孝心純確”,并按古謚中“慈惠愛親,死不忘君”的標準,破例追封其為孝敬皇帝。
盡管這并非歷史上首例父尊子為君,但李弘的薨逝意味著唐高宗悉心調教多年的“國本”,付之東流。
這一年,唐高宗李治已48歲。
正所謂“儲君乃國本,宜早定之”。剛給李弘辦完喪禮,太子之位就順延給了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嫡次子李賢。
早在哥哥李弘安心接受正規的東宮教育時,李賢便以高宗嫡次子的身份享受類似太子的待遇。
據史料記載,龍朔元年(661年)六月,原封潞王的李賢徙封沛王。在慶賀沛王封爵的儀式上,唐高宗特命朝中五品以上部門長官前往獻禮祝賀,并奏九部樂,以示普天同慶。
九部樂為隋末唐初時期高規格的宮廷宴樂。據部分專家學者統計,有唐一代歷史可考的“九部樂”出現場景僅19次。其中,在唐高宗時代,奏、陳、設賜“九部樂”共7次,除去由唐高宗主持的國家重大慶典外,九部樂僅出現在冊封沛王和太子的典禮上。
為了讓李賢做好“備胎”,基本上哥哥李弘學習什么,唐高宗夫婦便讓李賢也跟上。
而身為太子的“備胎”,李賢與李弘也有諸多品性類似之處。
李賢從小天資聰穎,喜讀儒家經典。在學習到《論語》中“賢賢易色”時,他立馬就明白,做人要一直保持著初心,事父母要竭盡全力,對待朋友要言而有信,不能表面和善,表里不一。
可見,李賢與哥哥李弘的“志慮忠純”,如出一轍。
因此,當哥哥英年去世后,作為哥哥的“翻版”,李賢順利上位。
只是李賢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也將與哥哥李弘殊途同歸。
眼看李賢逐漸勝任太子工作,唐高宗開始遵循當初培養李弘的做法,放手讓太子李賢監國。
可身體相對健壯的李賢,到底少了幾分哥哥的病弱,這對于一向想鞏固自身勢力與地位的母親武則天來說,不一定是好消息。
自唐高宗“廢王立武”以來,武則天的地位水漲船高。借助唐高宗常年的風痹頭痛,武則天獲得了高宗授予“百司表奏,時時令后決之,皆稱旨”的權力。
有理由相信,在李賢代父監國時,武則天已經意識到,新太子即將成為武氏權位之路的一塊“絆腳石”。
自古帝王最無情,或許,武則天要放手一搏了。
李賢雖在政務上得到父皇稱贊“自頃監國,留心政要”,但個人私生活卻不如哥哥李弘檢點。
在李賢的東宮,太子頗好聲色,也學著伯父廢太子李承乾那樣,豢養男寵。
按說,豢養男寵當是北方胡化的世家大族傳統。可李賢身份不同,太子養男寵,畢竟有傷風化,影響皇室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
所以,東宮內以韋承慶為首的官員,極力勸阻。
李賢盡管對一眾東宮官員的諫言極為重視,但男寵趙道生的“魅力”,也非李賢所能忽視。
因此,直到其東窗事發,趙道生一直生活在李賢的東宮內。
儀鳳四年(679年),術士明崇儼突然被暗殺身亡,兇手未明。
▲術士明崇儼。圖源:影視截圖
武則天晚年除了在精神上偏愛張易之兄弟外,最信任的當屬明崇儼。而明崇儼除了懂得日常的江湖忽悠外,還有一手好醫術,能減輕唐高宗的風疾病痛。
深受帝、后寵信的明崇儼被殺,自然引發各方密切關注。
好巧不巧的是,明崇儼活著的時候,曾給唐高宗諸嫡子看過相。不知是出于職業判斷還是張嘴瞎說,明崇儼表示:“英王(李顯)類太宗,而相王(李旦)貴。”
當時,太子李賢也在現場,聽著明崇儼的瞎說,心里極其不痛快。
這一事件加深了武則天在明崇儼出事之后,對太子李賢存在作案動機的懷疑。
為了證實自己的預判,武則天在未經唐高宗準許的情況下,便派人搜查了李賢的東宮。
結果,這一查,居然發現東宮馬坊里不知什么時候多出了皂甲數百領。在當時,私藏盔甲猶如今天販賣毒品,死十次都不為過。
于是,畫風一轉,兇殺案調查變成了謀反大起底。
在調查李賢謀反的過程中,武則天意外從東宮男寵趙道生那兒得知,明崇儼正是死于他之手,而背后的主謀,就是太子李賢。
▲章懷太子墓壁畫。圖源:網絡
人證物證俱在,哪容太子李賢抵賴?
次年,太子李賢被廢,幽禁地方。
其實,從趙道生的招供來看,明崇儼之案很可能是武則天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
史載,在太子李賢殺人謀反一事“證據確鑿”時,唐高宗仍“欲宥之”。拋卻親情因素,這或許說明唐高宗并不認為李賢有謀反的動機。
而在這件事情上,武則天的態度則一直很冷酷:“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
李賢被廢后,大唐儲君之位,依例順延到老三英王李顯頭上。
此時,與武則天攜手臨朝多年的唐高宗已病入膏肓。
即便如此,武則天也沒能在李賢被廢后,立馬嘗到君臨天下的滋味。
在唐高宗的威懾下,武則天只能遵循《內訓》和《外戚誡》的規范做事,盡力遏制以武氏為首的外戚集團冒頭。
武則天只能將未來掌權的希望,寄托在李顯身上。
永淳二年(683年),在確定要改元后,唐高宗李治突然駕崩。李顯如愿以償坐上皇位,是為唐中宗。
作為唐高宗的遺孀,在丈夫閉眼前,武則天這個為了權力奮斗大半生的女人終于獲得了認可,被準許在新帝登基之后垂簾聽政。
中宗李顯雖頭頂“六位帝皇丸”的光環,其為人卻輕率不明。
剛一上位,也不管母后武則天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他便下令委任岳父韋玄貞為侍中,企圖培育自己的朝中勢力。
在大臣的勸諫下,李顯表示:“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耶!”
這正好給了武則天一個機會,在她的干預下,龍椅還沒坐熱的李顯被趕下了臺。
武則天的幼子——相王李旦隨即登基稱帝,史稱唐睿宗。
本來哥哥們與母后之間的權力斗爭,跟李旦幾乎沒什么關系。奈何三哥不爭氣,非得推他來“接盤”。如此一來,因為“皇帝”的身份,李旦便成了武則天的下一個政敵。
面對武則天的強權政治,李旦很快明白,自己不過是一介傀儡。
為了讓母親掌權更加舒服,本著孝順和保命的宗旨,李旦不僅沒有伸手去觸碰皇權,甚至還將到手的部分權力,拱手相讓。
武周天授元年(690年),在唐睿宗李旦的一再堅持下,武則天正式登基稱帝,開啟了其后十余年的女皇執政生涯。
作為所謂的“皇嗣”,李旦“享受”了和哥哥李顯一樣被流放地方監視居住的待遇。
李顯和李旦這對難兄難弟被廢后,曾長期遭受到來自母親武則天的迫害。但二人畢竟根基未深,武則天最后也沒對這兩個兒子下死手。
隨著歲月老去,年邁的武則天也不可避免要為江山社稷的未來深思。
當時,擺在武則天面前的接班人方案有兩套:一是從武氏子弟中挑選合適的人繼承江山;二是將李唐江山拱手奉還給兒子們。
至于定哪一種方案,英明的武則天一時也拿不了主意。
不過,從現實情況看,一直被刻意丟出權力中心之外的李顯和李旦,顯然比武則天刻意培養的武氏子弟要來得勢單力薄。
許是出于這種考慮,武則天最終決定將意氣用事的李顯接回京城,以備自己百年之后,繼承江山。
圣歷元年(698年)三月,被流放外地長達14年的李顯被秘密接回長安。
六個月后,在武則天的干預下,皇嗣李旦讓位李顯。之后,根據唐朝從前的禮儀,李顯被立為太子。
再度回歸帝國政治中心的李顯,似乎變得比以前成熟了。
為了討母親的歡心,戰戰兢兢的他開始與武氏子弟聯姻。
經過李顯的安排,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和武崇訓,成了他的上門女婿。而他的幼女也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
李顯的刻意為之,多少令年邁的武則天心感安慰。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太子與女皇相安無事時,意外卻發生了。
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
借此機會,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發動了“神龍政變”。他們擅自調動禁衛軍,進宮“清君側”后,又至東宮迎立李顯稱帝。
大唐就此重光。
幾個月后,帶著一朝天子之恨,武則天在洛陽駕崩。
臨終前,她留下遺言,要與唐高宗李治合葬,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
作為一個事實上篡奪了大唐皇位的女皇,武則天的要求,顯然無法得到那些自稱忠于大唐的臣子們的認同。
關鍵時刻,唐中宗李顯發話,準許則天皇后祔廟、歸陵,陪父皇唐高宗于地下。
就這樣,在兒子最后顧念的一絲親情中,武則天得到了一處百年安身之所。
▲唐乾陵無字碑。圖源:圖蟲創意
神龍二年(706年),這位成功挑戰了男權社會的女皇正式安葬于乾陵。
那時,她的兩個兒子李弘和李賢已長眠于此許久。
母親的到來,是否會再度引發地下世界的震蕩,無人能知。
參考文獻:
[五代] 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2019
[宋]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2019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09
趙英華:《武則天與李弘、李賢之關系探微》,《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洪海安:《章注<后漢書>的歷史貢獻》,《社會科學家》,2009年第5期
田昕怡:《唐代神龍政變始末探究》,《百家爭鳴》,2020年第8期
徐嫩棠:《武則天稱帝原因淺析》,《史學月刊》,1995年第6期
余作勝:《唐代九、十部樂施用情況新考——兼與 <唐五代多部伎演出情況考> 一文商榷》,《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9年第4期
- END -
原標題:《反人性的母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