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熱劇集做不成好游戲?馬伯庸宇宙,給出新答案
但凡提及影游聯動,無論圈內圈外,腦子里想到的就是改編二字。
蹭一把熱點、消費一批粉絲、賺一波快錢,然后就沒然后了。
除非和《生化危機》那樣,影視和游戲完全處在2個位面,人物相似、環境相當,但就是沒啥聯系,和套牌差不多。
還有另一種活法嗎?
游戲產業作為一種文創,本就是腦洞開得越大越容易爆款的領域。
于是,一些劍走偏鋒的廠商開始把目光鎖定在互動影游(互動電影游戲)之上。
例如一款名為《神都不良探》的游戲,其主人公因一起案件被卷入探案風波。
乍一聽這樣的劇情挺無聊,但如果告訴你,這個游戲和2021年爆款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是一個出品方、一樣的背景,又會如何?
或許很多人還是會說,這又是一個改編,目的不就是為了在影視還有溫度的時候再撈一票?
也許還有人會說,馬伯庸宇宙盡管再好看,但依然是線狀結構,變成網狀的游戲結構,就不夠看了。
除非是長安十二時辰這樣,做成單機的中國版刺客信條。
要說,還真不是。
這個游戲和其他影視改編游戲明面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真人出演、實體布景,看起來和過去偶爾會遇到、由觀眾來選擇劇情走向的真人互動劇有些像。
但游戲和影視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互動的程度之上,而非載體。
較之人生AB劇那般簡單邏輯、靠遙控器就能“通關”的路數,互動影游講求的依然是游戲的沉浸感。
全視頻的游戲內容,顯然比動畫更具有真實感,來自專業演員的演繹,搞笑又帶有探案節奏壓力的感覺,也容易讓人沉浸。
重要的是,此類互動影游除了提供“選擇題”外,也讓玩家“操控”角色,效仿解謎類游戲那樣,可以對面前各種物品進行“探索發現”,尋找可疑物品進行調查、思考來達成推理。
當然,一些玩家的無厘頭想法也未必不能得到實現。
例如開局之時,角色是銜著一根狗尾巴草靜坐沉思,選擇也很簡單:起身離開、去干大事,或者換一根狗尾巴草繼續沉思。
如果一定要無厘頭,明知后一個選項根本無法進入游戲,但創作者的小心思還挺妥帖,讓你繼續不斷地重復選項,最后“忍無可忍”贈送一個名為探索精神的成就,并備注“再拔下去,周邊草場要被拔禿了吧”……
類似這樣的小細節挺多。
還有某個潛入探索的環節,為了避免樓下睡著的人醒來,在上樓梯時要趁其打呼嚕方可開啟動作,即游戲體驗中的QTE(快速反應)環節,頗類似“一二三木頭人”小游戲。
而這段真人視頻,據說為了達成所有可能性的達成,在樓梯上拍攝了整整一天。
當然,即使如此,這樣的真人互動影游,總歸還會因為拍攝的各種難度限制而顯得簡陋。
關鍵亦不在于此,而在于思路。
脫胎于《風起洛陽》,才是關鍵。
文創行業對爆款的二次利用、重復利用。
不止是將影視基地變成又一個旅游聚集地,每天上演游客可以參與的、沉浸感不錯的大型情景劇而已。
整個影視里千萬資金搭建的不良井和神都洛陽等場景,加上已經相當完備的“服化道”,其實都被前傳性質的互動影游拿來二次利用,成本節約不少。
而演職人員大多經歷了此前的影視劇拍攝,融入場景和角色也更為快捷。
此外,大熱影視劇在觀眾心中打下的背景知識體系和所謂情懷感,都很容易讓互動影游被輕松上手。
加上操作難度不大,對于不玩游戲的影視粉絲而言,也可以接受,就當換一種方式追劇罷了。
《風起洛陽》只是一個“風起于青萍之末”的小插曲。
而發展歷史并不比電子游戲流行短的互動影游,你是想繼續深入、還是“換一根狗尾巴草繼續沉思”呢?
刊載于《人民郵電報》2022年6月10日《樂游記》專欄334期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