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技和女性的今天,《賽博格宣言》半個世紀前就預言了
近幾年,我們團隊在實地探訪各行各業數字化時,格外關注女性工作者的存在,一個強烈感受是:
和女性主義理論中說的一樣,因為有了數字化技術,工作對于體力、精力等要求不再苛刻,崗位上的女員工就多了。很多行業也因為數字化、智能化而催生了新的崗位和需求,讓更多女性綻放光彩。
河南的一個“AI村”,承接了北京人工智能企業的數據標注需求,為了照顧孩子而返鄉的媽媽,當上了AI標注師;
內蒙古的一個煤礦場站,數字化升級改造需要產品經理、程序員、測試、運營等角色參與,女性IT從業者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了煤礦上;
某國企的一個女程序員,當初招她進去的理由是“團隊沒女孩兒,大家上班沒動力”,在AI社區做開發者,訓練出的視覺模型在單位用上了,領導終于不再只把她當團隊鼓勵師了。
這些科技給女性帶來的變化,約半個世紀前,哈拉維(Donna Haraway)198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就精準預測了。
女性主義理論的預言,真的照進了現實,讓團隊的小伙伴們感到非常奇妙。
也使我們愈發認識到,其實當下很多看似未解和困惑的現象,都可以回到歷史上去尋找解題的鑰匙。
哈拉維在《賽博格宣言——二十世紀晚期的科學、技術與社會主義的女權主義》中提出,人與機器高度融合,變成了技術加持下的“賽博格”,新工業革命帶來更多穩定就業,機械化和自動化使更多的女性獲得工作機會,打破傳統的社會分工模式,很多傳統困境也將迎刃而解。
當大家還在為“到底是叫三八節還是女神節”而爭吵的時候,哈拉維也早就在《賽博格宣言》中發出過呼喚——我寧愿做賽博格,而不做女神。
我們無比希望,女性能掙脫過去的束縛,抓住當下的機會,獲得更好的未來。這個愿望怎么實現呢?知來路,明去路,方能致遠。
歷史上很多女性主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已經給出了解題思路。我們就從《賽博格宣言》說起,看看它是如何預測,科技進步帶來的新工作、塑造的新女性,而所有人(無論男女)都將在數字時代迎來一個怎樣的未來?
預言之一:人人都是賽博格
人機結合的賽博格,大家很容易聯想到科幻小說電影和游戲的畫面,仿真人、超級人類、超級人工智能系統、人造子宮之類的,總之都沒進入實用階段,看起來跟我們當下的生活非常遙遠。實際上,《賽博格宣言》的一個預測已經實現了——人人都是賽博格。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話:
女生力氣小,不適合在工地/煤礦/快遞站等干重體力勞動;
女生有經期,體內激素周期性變化,更加情緒化,意氣用事;
女生邏輯思維不行,不適合學理科/學編程/搞科研;
女生要生育,孕產哺乳會影響工作……
這些想法,都認為女性受先天的生理身體影響,是天生的、本質的、不能改變的,所以限制女性在一些領域的發展。這種“本質主義”的偏見,遇上“人人都是賽博格”的現實,直接碎成渣渣。
哈拉維認為,近代以來當人類開始使用第一臺機器的時候,人和機械的邊界就不那么清晰了。21世紀,生物、信息、空間、材料等技術的突飛猛進,直接讓賽博格從神話、科幻走進了現實。
我們舉目四望,身邊有多少現代機器?手機是眼和腦的延伸,汽車是腿的延伸,硬盤存儲著我們的記憶,可穿戴設備24小時記錄身體的數據,聽障人士通過人工耳蝸重獲聽覺,心臟病患者植入人工心臟,作業人員用機械外骨骼輕松舉起重物,極客在體內嵌入芯片和腦機接口……
人和機器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雖然大部分人不能將身體徹底改造,但凡你用得起智能手機,掃過健康碼,那你就是與機器共生、技術加持下的賽博格。
人人都是賽博格,跟女性從事科技工作又有什么關系呢?
因為賽博格模糊了身體和技術的界限,男性/女性、健康人士/有礙人士在生理上的差異也就被消解,弱項不再被認為是不可改變的先天缺陷,女性的現實處境也就獲得了更多可能。
看過《流浪地球2》的朋友可能記得,太空船遭遇恐怖襲擊時,韓朵朵戴上機械臂,將吳京扮演的劉培強救了下來。韓朵朵不能勝任宇航員這個工作嗎?顯然并不是。
除了機械智能科技對女性體力的加持之外,當下科技領域越來越多的崗位,不再是重體力型,而是人機協作型,也就給了女性同等的就業機會。
比如數據標注,我們采訪過一個河南的AI村,村里的中年女性除了務農,就是數據清洗和標注工作,她們處理的數據會被送到AI算法公司那里用來訓練智能模型,這個新興的工作用電腦和軟件就能完成,時間相對靈活,對留在村里照看孩子的全職媽媽們很有吸引力,絕大多數數據標注師都是女性。
產業數字化轉型,也是近兩年國內科技行業的重要機會,數字化解決方案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綜合系統工程,從客戶調研、方案設計、落地測試、運營迭代,拼的可不是誰力氣大,絕對的技術密集型工種,需要團隊合作、協調溝通、業務和技術相融合的創新能力,所以每個環節都能看到很多女性的身影。
有一個煤炭智能化項目的產品經理告訴我,她們幾個女孩去陜北某煤礦場站之前,那里連女廁所都沒有,因為過磅的工作人員、運煤的卡車司機、煤礦的調度人員,全都是男的,所以根本沒人想過場站還需要弄女廁所。她們設計的數字化場站,第一次考慮到了女廁所這個需求。
當然,生育這個獨特的生理特質,目前還是會對女性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賽博格理論暢想了人造子宮等無性繁殖技術,這一天還比較遙遠,但有一天實現了,生育將不再是女性的生理負擔,而是大自然的禮物。
預言之二:工作的女性化趨勢
人人都是賽博格之后,也就形成了一個賽博格社會Cyborg society,這里人和機器的界限變得模糊,工作就出現了女性化趨勢。
首先,一些新興的高科技工作,開放給了原本被排除在外的女性。
比如以科技為基礎的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更偏好將欠發達地區的女性作為首選勞動力,最典型的是硅谷,將大量客戶支持工作放到了印度,Meta的社交媒體內容審核團隊則外包給了東南亞,同樣雇傭了大量女性員工。這些工作通過手機、電腦之類的電子產品就能完成,所以女性和男性一樣可以獲得工作。
此外,一些危重崗位,如電力巡檢、龍門吊駕駛、井下采礦等,往往是最先被數字化改變的地方。這些崗位以前大多是男性從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則讓他們面臨永久失業的可能。
我們走訪過一個工廠,原本廠區每天需要十多個人輪班進行巡檢,有了智能攝像頭和智慧大腦系統之后,就不再需要人工巡檢了,這些崗位在現有員工退休之后,都會消失,不會再回來。
男性占比較大的危重崗位在縮減,而新興職業的性別差異在縮小,表現出來的就是整體工作市場的“女性化”趨勢,形成了“家庭工作經濟”(homework economy),女性的職業和生存狀況,從比男性糟糕很多,變得不比男人糟多少。
壞消息是,《賽博格宣言》中認為,先進工業社會中的很多社會位置,都沒有純女性的立足之地,有的只是女性賽博格這個身份。換句話說,很多新工作、新機會,并不僅僅只因為是女性就能獲得,必須成為一個人機協作的賽博格,才能融入數字社會。
這也從側面說明,擁有數字技能、與機器(包括軟硬件)協作,是女性在賽博格社會生存下去的前提。而那些不具備數字能力的女性,無法成為賽博格,境況可能就沒有那么樂觀了。
預言之三:性別會消失,但理想國會來臨
女性話題,是當代因特網的一門“顯學”。但在《賽博格宣言》和哈拉維眼中,女性身份根本沒那么重要。
哈拉維認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天生就把女人綁在一起。她寧愿做人機融合的賽博格,也不愿做女神。
所以很多學者認為,賽博格其實根本就不是女性主義,因為它徹底否定了女性因為共同生命經驗(如生育、經期、性、婚姻)所建立起來的共通點。
既然生理性別不再重要,社會性別又是可以建構的,Facebook甚至提供了56種性別選項,讓用戶選擇。那性別這個話題,在賽博格世界里有一天真的會消失。
其實回想一下就知道,現在科技行業的很多工作是通過遠程協作、辦公自動化來完成的,數字游民、自由開發者等新職業,也無所謂性別,只要能按期交出結果,哪怕電腦對面是只貓在打字都沒毛病。
我們采訪過一位獨立AI開發者,她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算法商城上的企業訂單,以及一些小微企業的特定開發訂單,平時會將自己的工作做成短視頻放到某音平臺上,需求相似的客戶看到會主動聯系她。
既然數字工作無所謂男女,自然也無法用“女性”去概括這一群體了。事實上,這種女性群體身份的斷裂,我們也已經在很多科技女性身上見到了。
跟很多行業、不同工種的女性交流時,來自某頭部大廠的產品經理,某航天大學的博士生,某科研機構的科學家,某國企的IT負責人,她們被問到,覺得男女在這個崗位上表現有哪些不同時,回答都是:性別不是導致差異的原因,男女沒有什么不同。
某AI產品經理說,自己所在的大廠對于新進的員工,男女都是一樣培養的,導師也都一視同仁,這個崗位需要的是理性思維跟協調溝通合作的能力,男孩兒也有溝通能力很高的,女孩兒也有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所以比起性別差異,更重要的是人的差異。
這種女性群體之間同一身份的斷裂,在科技行業的表現是格外明顯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女性就是一盤散沙、不再團結了呢?并不是,正如哈拉維所預言的:賽博格的身份,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共同體,這里不再是靠性別來團結彼此,而是通過科技的力量,能把女巫、工程師、尊長、非傳統性別者、母親、列寧主義者足夠久地團結在一起。
哈拉維認為信息技術發展的終極成就是當一切“界限”都不復存在,現代社會中的諸如性別、種族、階級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天下大同的理想國,也正是我們在近幾年的科技世界中所看見的。
當生理的“缺陷”能夠在技術的幫助下被克服,那么女性的生理弱勢不再是問題,有礙人士的生理弱勢當然也不再是問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來幫助人們克服身體的障礙,通過人工耳蝸獲得聽力,植入眼角膜重見光明,智能輪椅出行無礙,機械臂和智能手環幫助帕金森患者進食……人體官能的增強,正在讓更多人走進舞臺中央,世界不只屬于年輕健康的男性,還屬于所有曾經邊緣化的人。
在抹除了性別殘障等生理差異之后,人們也就形成了一種新的共通的生命語言——活的好,死的安樂(living and dying well)。所以,我們能看到,科技向善、科技無障礙、ESG治理,是近兩年來許多科技企業越來越看重的。
或許,相比容易陷入二元對立的性別話題,對科技善治的理想國的向往,更能成為人們團結的精神紐帶。
歷史從不重復,但都押著同樣的韻腳。女性的命運,也在沿著技術邏輯的軌道向前發展,這是今天我們為什么要讀懂《賽博格宣言》的原因。
科技的發展必然會推動人機結合、人類增強的時代到來,你和我、男和女、青年和老人、健全者與有礙者,所有人都身在其中,同享技術進步的雨露恩澤和雷霆萬鈞。
《賽博格宣言》不僅是女性主義宣言,也是一份脫碳入硅的宣言,愿所有人都能順利從純純的碳基生物形態,邁向碳硅合成,成為“living and dying well”的新物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