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彭壽代表:建議發布“走出去”產業指導目錄,推動國內產業鏈向海外延伸
圖中發言者為彭壽
“構建新發展格局意味著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特別是隨著全球疫情形勢變化和防控政策優化,我們要更好統籌開放和安全,積極主動加快產業‘走出去’,不能陷入消極被動的國際循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壽在其提交的《關于加快產業“走出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建議》中表示。
中國是世界的市場,世界也是中國的市場。彭壽稱,過去三年,盡管全球經濟貿易受到保護主義和疫情沖擊,但我國經濟穩定發展,對外貿易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超過10%,出口年均增長11.6%。通過積極塑造主動型國際循環,我國有力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更加充分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
他認為,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產業、中國品牌不斷走向海外,提高了國際循環的韌性和穩定性。但隨著后疫情時代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加劇,應更加突出產業鏈意識,實現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出海”;要更加突出風險意識,高度警惕“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降低“走出去”風險;要更加突出融合意識,“走出去”不僅是資金問題、技術問題、裝備問題,更是態度問題、文化問題,要用融合的文化融入全球市場,真正實現合作共贏。
“國際循環是優勢產業合作的高質量循環。”彭壽建議,發布“走出去”產業指導目錄,有效引導中國優勢產業、技術和服務全球化布局,推動國內產業鏈向海外延伸,實現加強國際合作與推進地方產業轉型升級良性互動,打造我國占據主動地位、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他提出,中國產業“走出去”機遇和風險并存,建議不斷完善支持國際合作的政策和服務體系,深化對外產業合作的國別指引,對產業合作國家(地區)的營商環境、經貿政策、投資風險等進行“預警分析”,堅持“一國一策”、“一業一策”,為企業提供差異化、針對性、滾動式指導,推動高質量國際產業合作。同時,中國企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融進去”,建議國家部委對派往所在國的機構進行統一領導,加大企業海外屬地化發展的系統引導,鼓勵企業在所屬國開展經營融合、管理融合、人員融合和文化融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